('
残眉塌鼻汉子道:“受雇办事,合适就接,不合适就不接,管他为什么?雇我四人的人没说,我四人也不问。”
有这个可能。
这也是规矩。
关山月道:“是实话?”
残眉塌鼻汉子道:“我还定那句话,你就是杀了我,我也是这么说。”
看来也不假。
关山月道:“我还要问,是那老人‘旗’里的什么人?”
残眉塌鼻汉子道:“来跟我四人接头的,是个‘蒙古’中年汉,他说是老头儿旗里的,是不是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正主儿,我四个只认他给什么、给多少,何必管他是谁?”
是理。
这也是规矩。
关山月道:“也是实话?”
残眉塌鼻汉子道:“我还是那句话……”
关山月道:“我听了两回了,你不必说了。”
残眉塌鼻汉子道:“老头儿要是真还活着,让他自己回‘旗’里查,不就知道了?”
是个办法。
关山月道:“我会告诉老人的,你三个可以走了,把同伴带走,从今以后,以同伴为鉴,不管什么事,多想想再做。”
残眉塌鼻汉子跟另两个,如逢大赦,顾不得自己的伤痛难受,合力抬起了地上瘦高汉子的尸首,急急走了。
虽然带伤的带伤,难受的难受,可却一溜烟般走得没了影儿。
真不慢。
关山月回了屋。
老头儿迎着就道:“恩人好武功,我真是开了眼界了,也知道什么才是真武功了。”
关山月没有客气,没有多说,道:“刚才外头说的话,老人家都听见了?”
老头儿道:“都听见了。”
关山闩道:“老人家认为是实情实话?”
老头儿道:“恐怕是,至于为什么,是谁,我回去查查就知道了。”
关山月道:“老人家能查出来那就好。”
老头儿道:“我儿子还卧病在床,这件事不能耽误,我这就赶回去查。”
关山月道:“老人家……”
老头儿道:“谢谢恩人,我已经完全恢复了,不碍事了,告辞!”
他说走就走,行了个“蒙古”礼,转身就往外走。
关山月、贾亮送到门边,老头儿已经要出院子了。
真急!
难怪,这种事是不能耽误,何况家里还有个卧病的儿子?
关山月、贾亮转了回来,贾亮道:“忘了问他是哪个旗的,姓什么、叫什么了。”
关山月道:“这无关紧要,再说,我既不愿告诉他,自也不便问他。”
的确。
两人没再多说什么,也没再多待,贾亮过去提了关山月的行囊,就转身出了屋。
柜房会了帐,伙计牵来了关山月的座骑,贾亮又陪着关山月出了城,两人这才分了手。
贾亮回“北京”去。
关山月往“蒙古”去。
第 三 章初踏蒙古
“热河”跟“蒙古”之间,没看见明显的地界。
可是,一进“蒙古”感觉得出来:
那种感觉就是不一样,就跟出了“古北”,到了“热河”时一样。
景物不一样,连吹在脸上的风都不一样。
关山月骑在他那匹“蒙古”马上,这时候的感觉,就是这样。
一路走来,人越来越少,等到到“蒙古”,根本就看不见人了。
看得见的,只是空旷、辽阔、看不见边的草地,一片绿,或者是一片黄沙地。
心里有一种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只知道不舒服,心里不舒服。
看不见人,可是关山月觉得出,听得见,他后头跟了个人。
这个人,从他一进“蒙古”,就跟上了他。
只是,保持一段距离,让人看不见的距离。
这人一定没想到,他保持的距离让人看不见,可是关山月觉得出,听得见。
关山月知道,保持着让人看不见的距离,在后头跟着他的这个人,一定是“蒙古”人。
进了“蒙古”,就少有汉人了。
也没有汉人跑来“蒙古”跟人的。
这是干什么?
是因为他是外地来的汉人?
骑的虽是“蒙古”马,可是穿着打扮不一样,不“蒙古”,一眼就看出来了。
跟当初在“承德”,贾亮一眼就看出,那老头儿是“蒙古”人一样。
难道外地来的汉人,一进“蒙古”地,都有人在后头跟着?看看这个汉人来“蒙古”干什么?
不管是为什么,关山月不在乎,你跟你的,他走他的,爱跟你就跟吧!
走没多远,关山月觉出,听见,人多了一个,在后头跟他的人多了一个。
这又是干什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