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是下午四点,此时不是饭点,火锅店只需要準备干净肉菜这些简单的活。王耀做好了活,就便把店里的灯关了,拿了张塑料椅,坐在店门口点了支便宜烟享受,懒洋洋看着路边。
王村变得很快,现在已经和当年他第一次见的小镇一样发达。
四处都是结实又粗糙的砖房子,有的刷了白灰,有的干脆不刷,红彤彤的,能住人就行。
门前的路是水泥地,虽然用料不好,坑坑洼洼,至少下雨不会泥泞一片。
王香和王澳的大学开学了,前几天一起搭了班车走,湾湾倒是还没开学,就约了朋友去村门口的饮料店喝奶茶,不知道什麽时候回来。
门前这条路他以前就每天看着,但这几年是一天一个样,前几天路两旁还有些杂草,这几天都给铲平了。说是要拓宽一些,再装个太阳能路灯,因为前段时间王村东西方向又开了一条路,到时候来往的货车会更多。
阳光反射得地面刺眼,王耀抽着烟眯着眼睛,看见对面拓路的工人走过来,那人问他:“老板,你这有水吗?”
王耀指了指里边的水壶和一次性纸杯,让他自己倒去。
工人喝了水道了谢,又和他侃了起来:“老板现在是閑的,这路修好了,来往的外地人一多,你这火锅店这个点都得爆满!”
王耀笑了一下:“爆满个屁!火锅又不是什麽稀奇特産。”
“你不懂,外地人都觉得王村的土货纯净无污染呢,这青菜都比外边的香。”
“什麽纯净无污染,我这菜也是从别的村买的。”
“······你管他呢,别人觉得就好了呗!自从那边林子开辟了旅游业,名气响得很,说什麽中国最后的天然氧吧,每年来爬山露营的多的去了!不过也是,王村人现在各个富得流油,谁还种地啊!”
“这帮人吃饱了撑着,去林子里度假。”王耀又抽了口烟,缓缓吐出来,舒服了,话也多了,“我以前就不是种地的,自从知道开火锅店更轻松,也不想炒菜了。”
“原来这以前还是炒菜店,老板手艺不错吧?”
王耀笑了笑,没吭声。
不远处有人骑着摩托车过来,嗡嗡地靠近,是个送快递的。
“王耀?”
王耀点点头,那人丢了一个小包裹,又薄又轻。
旁边的工人探头一看,“哟”了一声,惊讶道:“嘿!还是外国字!”
王耀看着那包裹上的扭曲的文字,久久没反应。
他拿到了屋里,用剪刀割开,里边是一本杂志。把杂志拿出来,又掉下一张纸。
王耀捡起来,上面写得是中文。
原来半个月前他们一家人接受了采访,最后刊登在的是这一本杂志上。
王耀把烟头碾在烟灰缸里,呸道:“什麽年代了,怎麽实体杂志还有人看?”
晚上湾湾回来的时候已经十一点,火锅店早打烊了,可不知为什麽灯还亮着。
王湾一时有些心虚,又看了看手机,是十一点没错。
她蹑手蹑脚地绕过大门,要从杂物房一旁的小门进去。提着一口气,好不容易把门阖上了,正要上楼,却听王耀的声音从餐厅传来:“回来了?”
王湾一下洩了气,回头一看,王耀正云里雾里抽着烟,擡眼看着她。
王湾别扭地走过去:“哥,我们又坐车去镇里逛了街唱了KTV······因为过几天就要去学校了嘛,又要好久不见了。”
王耀听了她解释,好似也没什麽反应,只是又吸了一口烟,低头看着什麽。
王湾心里有点紧张,看见他在桌上放了台电脑,电脑旁还摊了一本杂志,企图缓和气氛:“哥,你这麽晚还学习啊······哎,这是哪国语言啊?”
王湾看那杂志上的文字,有些好奇,凑过去看。
王耀靠着椅子,揉着眼睛:“这就是之前采访的十年前那堆破事。”
王湾听了有些兴奋:“上杂志啦?这什麽杂志啊?”
“相当于俄罗斯版本的《故事会》。”
“······哎,算了!《故事会》就《故事会》,反正我给我同学说,她们也不信的。都当我中二病突发第一人称说故事,是骗人精呢。”
王湾吐槽完了,却看见王耀又盯着电脑发呆。她不由得也探了个头过去看电脑,电脑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一边是俄文,一边是中文。
王湾只看了几句,就疑惑起来:“为什麽这篇故事里,会有······别的视角的部分?”
别的视角就是伊万的视角。但王湾不敢提。
她还记得在王耀被关起来的第一个月,他们兄妹几个获準见王耀,那时王耀一听伊万的名字就暴跳如雷。自那起几个小孩就私底下约法三章,不準再说伊万两个字,也不準说与之同音的任何词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