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秋风数声(1 / 2)

('十月初五,桐城周家。

【@解寅谨防盗文】

今日是周老太爷的六十大寿,戏台上《八仙贺寿》已唱到末段,扮成何仙姑的小旦绿裙曳地,身段柔软地飞了个水袖,几个站在台下的小童手捧花篮,随着锣鼓敲点同时撒花,一时间满院都是缤纷的花雨。

洒下来的花瓣好看,都是些嵌着金粉的大蔷薇花,有淘气的小丫鬟瞅准空想上去捡,被旁边穿青袄红褙子的妈妈一把拦下:“那么多的人,你上去明晃晃得招甚么眼?”

小丫鬟秋花吐舌,回头挤出一个笑:“姑奶,待会那些粗手粗脚的听差过来到处踩,泥活活的不漂亮哩!”

秋花不识货,也贪看那红的金的花瓣,可见人都欣赏那美而精巧,又未被亵渎过的无暇白璧。开得再好的花,经了脏污,就一文不值、贱进泥里了。

穿红褙子的老妈妈在秋花腮上掐了一把:“眼里就瞧得见顶针大小的事,平常要什么花儿朵儿没有?大姑奶奶刚回府,老太爷高兴,伺候好了人人有赏,你可不许上去裹乱。”

秋花缩了缩脖子,小声应了,心里却不以为意。她刚来周府伺候没多久,姑奶赵妈是周府的旧人,平日在周老太太面前也很说得上话。有赵妈照顾着,秋花十三岁,依旧是一团孩子气。

没过多久,就有人往台上搬些大锣大鼓。听差踩过花瓣,这可扎了秋花的眼。她正难受着,等听见《大明春》的鼓板一起,滚唱直白,非一字一音,却字字清晰,注意力就一忽儿落在戏台上了。

周老太爷第一爱文,第二爱戏,公中每月都要拨一笔内帑延请戏班。若是说上等文雅的戏班子,屈指要数京城和上海。今日贺寿的戏班就是上海新出的戏班,备妥了路费请到桐城,名头不小,昆、戈两腔俱有。台柱的旦角极善戈腔,一开嗓就是金戈铁马的激越高亢,浓转淡时,空灵缥缈,宛若行云流水。

桐城人平日听得多是昆、徽两调,戈腔一亮,令人心神一振。只听前头一声“好”,跟着或重或轻的“赏”,赵妈早备好了满簸箩的散钱铜板子,塞给身旁的秋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秋花也不怯,敞亮亮一声:“老太爷有赏!”并哗啦啦、豁啷啷的撒钱掷钱响,端得热闹至极,笑语一片。

从厅头下来,以周老太爷为首,端坐主位,左侧是长子周自谨,右侧是几位年长的远房老亲。再往下,依次是孙子、族中男丁及亲近的宾客,皆按长幼尊卑依序落座。

老太爷一身黑狐皮暖袄并深青金蟒褂,暖帽下的发辫抿得油光锃亮,听一会戏,便歪在身后的紫檀太师椅上。“人上了年纪就容易乏,不得不认哪。”

有殷勤人命小厮拧了一把热手巾,亲手捧上:“谁看得出您已花甲之年?瞧着不过刚知天命!”

众人也跟着一阵哄笑,一时气氛极为和乐。

因是整寿,沾衣带水的亲戚可不少,敞厅设了五大席,内院亦张罗了女眷席次,由继妻倪何惠主位,长媳宋则玉及各房妯娌、孙媳、远近亲眷依规落座,不与男席混杂。内外院皆有丫鬟婢女递茶斟酒,厅堂四角则有仆从伺候,都是调教好了、素知规矩的。两厅四下设了青松百寿图围屏,席侧置有内焚松香百合的香炉与时令的花卉盆景,既能遮挡,又不失雅致情调。

周家太爷这整岁寿宴,放在桐城本地的士绅官宦里,也算顶派头的了。

自乾隆年间起,周家便是桐城一带有名的书香门第,家中几代人皆以文章名世。老太爷年轻时科举中了进士,选入外班,官至知府,后因朝廷衰颓、“太平拳匪”作乱,连摄政王也敢行刺,便早早辞官归隐,行“中庸”之法,避开风头。

老太爷安居享乐,也依然保持着读书人的风雅。长子蒙其余荫,进了道台衙门,经管税收与外商贸易往来之事,家中不缺金钱的花用。唯有一憾事,便是生平仅得一子一女,宾请倒罢,办起家宴来,总嫌不够热闹。

这边客席大摆,周老太太的娘家女眷坐了一桌子。老太太是继室,娘家不丰,侄外孙女儿吴绮云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银红掩襟小袄,手里持着一把白玉小勺,抿唇干搅碗里羹汤。

周家近年受洋务影响,虽仍守祖礼,但不至过分拘束,倒使得寿宴间热闹融洽,既存旧仪,也添几分新风。前头唱完了戏,寿宴过半,戏班又分了小戏,在内院临时搭的戏台,唱了几折,其中一折《游园惊梦》额外好,听来春风满齿,烟丝醉软,啼红了杜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太爷的亲家朋友,都是有戏的人家,子女不知听过多少好戏。倪家则不然,看着光鲜,实则清贫,连带着吴琦云从小都没听过什么好曲子。她听台上的戏文、唱腔,光是辨字都费力,更别提知道情节是什么。同坐席一家陪客之女,倒听得津津有味,笑嘻嘻地同她搭腔,吴琦云光是僵笑迎合,都觉得十分辛苦。

吴姑娘实在笑不下去,低头摸自己的衣料子,又转了眼去瞧檐下挂的宫灯。周家财大气粗,摆来照明的灯也异常精致,外壳都是些琉璃片嵌珐琅的,灯下挂着彩穗,不像她家里常用纸糊的宫灯那样粗笨简陋。

戏文一折折往下演起了西游记,台上伶人正唱到浓时,咿咿呀呀吊起嗓子,并一阵金鼓铮铮之响,唬得吴琦云“啊呀”一声,手一松,牙筷掷在桌上,撞得碟碗一阵响。

这下整席的人纷纷朝她看来,连带着旁近的一桌也投来几道视线。吴琦云脸登时红得跟烧着了也似,几乎不敢抬头看,她娘的视线更是要把她吃了一样。

“这戏唱得实在是好,我看呆了,竟磕了杯子。”一道和朗的声音从旁座传来。“秋香姐姐,你手脚麻利,给我撤了吧。还有表妹面前的骨碟,也一并换新的。”

一旁垂手伺候的大丫鬟秋香忙上去,她是个伶俐人,自然知道这磕碰是为了谁解围,细致妥帖地给吴琦云换了杯碟。面前重归整洁,吴姑娘才敢抬头,先挨了亲娘一瞪,再慢吞吞偏头往发声之处看。

之前说话的是一个本不该出现在内院的少年,吴琦云去看时,他已转去与同席的姑娘对话。他年貌虽小,然而眉眼清俊,文气秀雅,与旁人的穿着发型都不同:一身笔挺板正的西洋装扮,不留辫子,颈间只有一条红绳,也不戴项圈、寄名锁一类。

怪模怪样,是她从未看过的。

想了片刻,吴琦云心头微微一跳:如今许多人已不裁前额鬓发,却也无与洋人一样全剃了的,这怕不是周家出了名的“怪咖”,周家二少爷周莲泱罢?

说来这莲二爷,与她倒曾有一段渊源。母亲本是想撮合她与二少爷的,相看已久,差点与当家主母作下口头约定,哪知被周家姑奶奶截了胡。那周大姑奶奶的亲女儿,也就是乔家表妹,据说体弱多病,长在深闺,自生下来就从未回门见过外祖家人。说是亲上加亲,其实个中有不为外人道的隐秘。

这个时候,吴琦云已贪喝了两杯果子露,觉得脑筋有点昏昏沉沉,竟然扭身去瞧乔家的姑娘。只见那乔姑娘,瘦肩圆脸,不上十岁,捏着帕子,夹一筷子菜,就要低头咳两声。她看不大清对方的脸,隐隐约约觉得是个和气富贵的面相,却打娘胎来带一身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吴琦云心里有些唏嘘,又见周二少爷对乔家姑娘十分小意殷勤,不由低头暗笑:两人年岁都不大,周莲泱或长她两三岁,一板一眼地学大人来往,看着真有几分可乐。

当时吴家丢了一门高攀的好亲,虽然气苦,后来吴母又拍着胸口说幸好没成。据说呀,那周二少爷年少留洋,学了一身不伦不类、叛逆惫赖的习气,回家梳起洋人的发型,还入了什么基督唱诗班,连四书五经都不怎么读了。早年他书读得好,十岁便要下场考童生,后来因为什么事,不再考了,镇日在内纬厮混。

说是留过洋,学音乐,说得再花巧,不就是当洋人的戏子吗?吴家传统,可不能与离经叛道的人有牵扯。

台上换了一折戏,台下众人又过一轮杯盏,坐在上首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亲,此时已露出几分乏意。坐在下首的年轻少爷们,有不常吃酒的,正当熏熏然醉意上脸,兴致倒比前头高昂不少。

当下男女大防之风骤减,周家又经手洋务商事,面上自然推崇“自然开放”,并不严禁。有那巧言善说的,趁鸣板骤打小锣响,开始行起酒令,玩耍起来。

这样一来,不觉闹得欢乐,上头周老太爷听着也可喜。唯有乔家姑娘体弱,听不得响动,捂着胸口,低低地喘起来。

“表妹可还好?咳得这么厉害,快喝点枣茶压一压。”周莲泱用手巾揩干净手,给身旁姑娘斟一杯热的。

乔璃闷咳半晌,抬手从袖子里抽出一条小小的莲花白绸手绢。手绢中间抹了药,压在鼻子下,嗅了一阵:“……多谢表哥,不妨事,只是寻常气喘。”

周莲泱思忖片刻:“你再忍忍,我现在去秉老太太。就说我吃多了酒,你扶我先离席。”

他与表妹只见过几面,并不清楚对方的性格。若是寻常闺秀,说不得要忍耐推拒几回,他也做了劝说的准备——他自己离经叛道惯了,早就有一套劝人的法门。

斜侧的姑娘果然撤下手绢来,在唇角按了一按,细眉微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自然好,谢谢表哥了。”“表妹莫要推拒,若有人怪罪起来……”

两人同时一顿。

一双月明如水的桃花眼在帕子后微微弯起:“有人怪罪,就全都推到表哥头上?”

周莲泱先是一怔,随即也笑起来:“表妹这话,正猜到我心眼儿里去了。你坐着,我去去就回。”

一语刚了,周二少爷急匆匆离去,又急匆匆回来,回来便笑:“就道是小事。妹妹,让秋香扶你走罢。”

能率先离席,乔璃自然应允,搭着秋香的手站起来。两人从侧门离了外院,顺着回廊往后走。

坐时不觉得,站起来周莲泱才发现,乔表妹虽少他三岁,身量却不差许多了。虽然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脚步却又稳又快。怕是坐倦了,早急着走呢。

周莲泱以为自己发现了表妹的小秘密,自顾自笑得可欢,不妨扫到一双静沉沉清到冷冽的眼,顿时后背冒汗:“……表妹为何这样看我?”

“瞧表哥似想起什么十分有趣的事,瞒着不肯跟人分享。”

少年眼睛一转:“不对不对,你不是这个意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我是什么意思?”

“你想说——我肚子里怀着什么坏水,对不对?”

姑娘本来在好好地往前走,忽然脚步一停,周莲泱循着惯性走了几步,才发现她没跟来,连忙掉头拱手:“表妹别多心,是我行止不当,不该多嘴……”

“表哥。”没等他赔罪完,乔璃打断他的话,“你不觉得,离了人多的前院,这大宅子里,就冷得有些发荒吗?”

周莲泱直起身,心下轻咦,但顺着她的话想,又好像是这么一回事。周家大宅前后左右,隔着街道本来还有几处府邸,可前阵子“匪祸”谣言疯传,已有两家搬去北城,投靠亲戚去了。

算是周家家大业大,一时不好挪动,即便如此,也多雇了好些男仆听差,放在在外院伺候。

“莲二爷,乔姑娘。”秋香上前一步,重新托了乔璃的手,“今秋冷得早,眼下已经起风了,我们快快回屋吧。”

是啊,起风了。周莲泱松了松紧到最顶上的领口。

秋意还未尽,突然刮起风,好像是冬寒提前来了似的,侵来一阵茫茫的冷。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坐着看http://m.zuozhekan1.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清宣统二年,刚进腊月就天寒地柝的冷,干冷不见雪,冻得人离不了暖炕棉衣。树也枯得早,郊外林子里,不老青松都分外萧疏。

【@解寅谨防盗文】

大宅正屋里,周老太爷盘着手里的佛珠串,一颗颗玛瑙珊瑚早被摩挲得圆润油亮。外表看不出来,他其实极少有这么心绪烦乱的时候。

周生广看着立在座下的大夫,和屏风后面色平静低郁的亲女,终究还是只落下一声叹息。

“罢了,这也是纯儿的命数!”

“老太爷,是在下医术不精……”

周生广大手一挥,阻了他接下去的话语:“安大夫莫要妄自菲薄,你已是桐城顶有名的圣手。纯儿是多年心病,你医不好,难道我一把老骨头,要舍了老脸递折子请宫中太医么!”

后话外人听不得,安立荣一揖,辞别周老太爷。

待他走后,一旁的周继纯膝行上前,把额头抵在冰凉的地砖上哭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纯儿不珍己身一意孤行,落到今日田地,怪不了任何人……万望父亲保重自身,若是因纯儿之病伤了心,那纯儿真是万死难辞其咎!”

“你这孩子,说什么死不死、活不活,介日挂在嘴上,身体能好?”周老太太眼角余光看了一眼老太爷,便知自己说对了。“春桃,还不快扶大奶奶起来?”

周继纯不理春桃,跪地不言,只是不住垂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长相文雅素淡,自小在周家娇养,然而多年抑郁,眼角已生出不少细纹,敛眉低泣的模样,像极了早死的发妻。周老太爷默然半晌,长叹一声。

“璃儿今日如何?可还咳得厉害?”

“回父亲,许是在家住得舒坦,已好几日未咳了。”

提及女儿,周继纯暗淡疲倦的脸上忽然闪出光彩。

“也罢,好生养着。木生,去把大爷请过来,我有几句话吩咐。”周生广的语气愈发平静,叫人把跪在地下的女儿扶起来。“至于泱儿和璃儿的婚事……哪怕前年提过,怎么也要正式知会你的哥哥、嫂子,交换契书、约定婚期,草率不得。”

“这极周全,老太爷指教得是。”

“你早些年若听进我一句指教,也不会有今日这一幕!”

“爹,爹!我知错!女儿苦啊!女儿委屈!”

周继纯挣开春桃的手,往前一扑,直直跪在周生广膝下。她十八出嫁,不顾亲爹阻拦硬是跟了个穷秀才,谁知两人未好上几年,她生女儿坏了身体,再无所出,借周家之势考上举人做了官的秀才背信弃义,纳的妾也狗仗人势……自己才过三十,身体已是灯尽油枯,没几日好活。

“璃儿才十岁,十岁,尚未及笄,女儿看不到璃儿及笄了!爹啊!”

三十年父女,女儿承欢膝下的时间最多,发妻早逝,父女之情溢于言表。周生广看着泣涕不止,彻底抛了大家贵妇的脸面不要,只为外孙女求一个出路的周继纯,满心白发人将送黑发人的苦涩难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纯儿,纯儿啊……你放心,放心。泱儿一向聪明伶俐,又是我们家唯一留过洋的,将来大有前途。璃儿与他,亲上加亲,往后再没有不顺的。这些话不准再说。”周生广切切嘱咐道。

“爹,可璃儿的身体……怕是二八前都不能开枝散叶……”

这又是周继纯心中一大隐忧。乔璃胎中带病,看了无数名医,都道不出二三,只能靠流水的贵重药材,细心养着伺候着,只待看及笄后能不能有所好转。若不是日常花费甚巨,乔翊之也不至于抓住一个由头,搞出一众外室如夫人,弄得家里乌烟瘴气。

“操那么多心,身体如何能好起来?你放心将养吧,还怕你哥嫂亏待了亲妹子的女儿不成?”周老太太起身,亲自握了继女的手,周继纯便再不敢继续嚎哭了。她看着面前比老太爷年轻不少、无所出但身体一直硬朗的老太太,想起因产后病早逝的亲娘,心中真是酸苦难当。

娘啊,若你还活着,纯儿何至于如此无依无靠?可到临头,她又像母亲一样,让自己的亲闺女幼年失恃,真真是死也放不下心,闭不上眼!娘啊!

郁结难疏,一时气血攻心,周继纯索性发了狠地回忆过往种种苦事,硬生生逼出一口血,呕在父亲面前,站立不稳,靠着高椅缓缓倒下。

今日她便是死,也要将这桩婚尽快栓定!

“纯儿!”周生广再压抑不住惊容,“来人啊!快叫人,快把安大夫请回来!”

------

正午的阳光很好,照在小书房的多宝阁上,甜白瓷的花瓶里插着几支新折腊梅,还沾着露水,被照得闪闪发光。

周莲泱还有好几页拗口难懂的拉丁文要背,坐在桌前心焦气躁,起来转几个圈,终于按捺不下去心里的烦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年前家里给他与周大姑奶奶的女儿乔表妹定亲的时候,他年纪还不大,一心想着去欧罗巴留学的事,还没有理解这意味着什么。直到前两天老祖宗把他和妹妹一起叫过去嘱咐了几句话,周莲泱才惊觉,自己这是要娶乔妹妹,真的办婚礼了。

周大姑奶奶撑着日益衰弱的病体,尽心规划操办,哪怕周家大爷和妻子态度暧昧不明,两天前,也在老祖宗面前,正式定了三月十三正历3月27的婚期。

周莲泱想了半天,还是决定拿请安为借口,跑去父母在的正房。

最新小说: 人彘的舞蹈【完整版】 男孩和保险套 少年的变装日记 养父(BDSM) 评分F(哨向) 榜前训子 M公司档案库 一堆短篇 这个提瓦特很奇怪 站街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