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倒好,备倭水师一丢,苏州就彻底丢了;苏州一丢,再想控制江南也就难上加难了。李善长留给他的遗产,直接丢了一半。后果实在太严重了!
严峻的局势,让他发泄之后,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对策。
棘手啊,实在是太棘手了,要是换成普通将领,哪怕是勋贵,他有的是办法挽回局面。比如给对方安个杀俘、冒功之类的罪名,基本上多大的功劳都能消解掉。然后借着审查,一步步蚕食掉对方的优势,让局面回到自己的掌控中。
但这次的对手是亲王,而且还是好几个亲王。皇上肯定乐疯了,谁敢这时候说他儿子的坏话?吃一顿廷杖都是轻的,弄不好就直接推出午门,斩首示众了。
……
胡惟庸正愁眉苦脸寻思间,便见个武英殿的太监迎上来。
“胡相,皇上有请。”
“好。公公先走一步,本相这就过去。”胡惟庸点点头,那太监会意的行礼走远。
“唉,先止损吧。”然后他指使二人道:“告诉林贤,这时候千万别轻举妄动。苏州丢了,宁波绝不能再丢,不然江南就彻底不属于我们了。”
“明白。”两人忙应声道。
他们知道江南非但是胡相的财源,而且还是胡相的人才库,丢了的话就只能靠军方这一条腿走路了……路将越走越难,越走越窄。
“另外,要想办法搞点事情,转移一下他们的注意力。”胡惟庸又吩咐道:“大明那么大,不能让他们总盯着江南,也该把视线往别处挪挪,我们才好做点事情,挽回局面。”
“是,我们这就想办法。”两人又应声。
“老夫先去接受皇上的嘲讽了。”胡惟庸自嘲的一笑:“上位是多么迫不及待,炫耀他的儿子啊。”
“恩相,受委屈了。”彭赓和商暠心有戚戚的样子,比胡天赐更像胡惟庸的儿子。
……
武英殿。
“哈哈哈!”一见到胡惟庸那倒霉样,朱老板便爆发出畅快的大笑:“小胡,你可算出来了。在史馆这个月都快要发霉了吧?”
“还是皇上了解微臣。”胡惟庸苦笑着行礼道:“这一个月可把我熬坏了,偏生还得装着很享受,真是打肿脸充胖子。”
“是吧。咱也说太子了,胡相日理万机,怎么能让他去修史呢?”朱元璋笑道:“没办法,太子跟儒生混久了,把个《元史》看的太重。”
“太子殿下没错,为前朝修史、盖棺定论,确实是国之大事。”胡惟庸正色道:“微臣能有幸参与其中,深感荣幸。只是没有治史的能力,有负太子所托,惭愧惭愧。”
“哎,你这话,只对了前一半。给元朝修史,盖棺定论,自然是大事没错。”朱元璋却摆摆手道:“但有没有治史的能力,不重要,蒙元的历史很光彩吗?修的乱一点何妨?没人看才好咧。”
“皇上的意思是《元史》必须要有,但也仅限于有就行了。”胡惟庸恍然。
“没错,有那么个玩意摆在那,证明元朝已经结束,正统归于大明就足够了。咱巴不得它像臭狗屎一样,没人看才好呢。”朱元璋说着淡淡道:“不然,那帮元朝降臣里,有的是治史名家,比如危素之流。但咱是不会让他们参与进来的。”
“那危素岂不是白白苟活下来了?”胡惟庸凑趣道,君臣不禁一起放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对元朝降臣的嘲讽。
君臣口中的危素,是元朝重臣、治史名家。徐达攻入元大都时,他感到国破家亡,欲跳井自杀殉国。但左右劝他说‘国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国史也’,他就放弃了跳井的念头,决定为了修《元史》投降,‘忍辱负重’活下来。
归降后,朱元璋曾一度因为统战需要而重用他,但随着大明江山稳固,便有御史论其为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更不能修史书。
于是朱元璋让其谪居和州,命他看守元末战死的名臣余阙庙以辱之,最终危素在和州居两年,郁郁而卒。
“应该不会有哪个朝代,蠢到让前朝的余孽修史吧?”胡惟庸又笑道。
“应该不可能!”朱元璋也大笑道:“蠢到那种程度,怎么能坐得了江山呢?”
君臣又是一阵大笑,空气中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所以说,朱元璋用胡惟庸当宰相,不是没原因的。人家小胡能提供强大的情绪价值,让朱老板工作愉快。不像老李、老汪、老刘,总喜欢给皇上添堵。
第四四九章 朱老板的嘴脸
说笑完了,朱元璋话锋一转,进正题道:“胡相在馆里月余,还不知道我大明又打了个大胜仗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