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瑄在火药工坊待一共两天。
明确制作大炮的同时,制作炸药包不能落下。
震天雷的想法很好,但生铁包裹的震天雷杀伤足,在炸石头丶修山开道方面,不如炸药包。
在李瑄的吩咐下,兵部丶工部,开始向火药工坊正式投入财力。
探测队伍会在全国各地,探测硝石和硫磺。
特别是陇右地区,李瑄隐隐记得那里硝石较多。
离开牛首山火药工坊,他直接回到长安。
未足一个月,姜月瑶就再次为他诞生一女。
李瑄没有因再得女而气馁,生男生女他一样喜爱。
他在床榻前,见小公主出生不久便停止哭泣,圆溜溜的眼睛,墨染得纯粹。
将来一定是和她母亲一样的大美人。
李瑄安抚姜月瑶,感谢她的辛苦。
三日后,李瑄赐三女为夏国公主,名李依依。
长安城自发庆祝至尊诞生小公主,百姓由衷地高兴。希望至尊子女满堂。
李瑄在花落时节,一连多日陪伴姜月瑶母女多日,才重新处理政务。
东北快马入长安,在得知李光弼登上库页岛,将其命名为鲸岛后,李瑄正式在东北设立行政区。
他认为渤海国暂时未稳定,不应该过于强硬,以免反扑。
在渤海除贱为良后,李瑄以大唐皇帝之令,免除平民百姓一年赋税。
得到渤海百姓的民心,他们由是感激天可汗恩德。
李瑄将从柳城郡到柏海国的广大区域,设为渤海都护府。
类似于雪域都护府,一切政务都由大唐派遣的大都护管理,渤海贵族调到长安,以免插手大唐的统治。
军事则由平卢都督府负责。
现平卢都督府已经没必要驻扎在卢龙城,主要驻扎在原本的渤海地区丶靺鞨地区,扩建至三万兵马。
范阳都督府的一部分军队,驻扎在原来的室韦丶契丹丶奚丶同罗地区。
又在大兴安岭的南北,设立抚远都护府。
管辖范围包括大兴安岭丶小兴安岭丶外兴安岭内外广大区域。
囊括原本的奚丶契丹丶室韦驻地。
在原本的黑水靺鞨和鲸岛,设立鲸海都护府。
此都护府人数最少,却是不可或缺的。
原本大唐只是在远疆,设立都督府安抚胡族丶部落。
现在大唐改制,都督府的意义变得不一样。
都护府也变了。
都护府为纯粹的政治丶外交丶支度机构,与辖区内的都督府兵马互相配合。
毫无疑问,大唐的都护府,是大唐疆域实际控制的标识。
大唐可以调动都护府内的一切资源丶兵马。
虽然都护府内有不少部落丶国家,但这些部落以大唐马首是瞻。
李瑄尊重这些国家的权益,但也会尽可能地传播汉家思想,去同化他们。
都护府,只是归化四夷的前属机构。
如新罗丶波斯丶回纥这类,才属于大唐的真正的番邦。
李瑄又考虑其他因素,在李岘的建议下,将河中地区与安西地区分开,建立葱岭都护府。
否则安西的辖区太大,不容易管理河中。
由葱岭大都护,监护河中的粟特诸国和吐火罗诸国。
并将柘枝都督府,提至与其他都督府一个等级,确立大唐的第二十五个都督府。
改北庭都督马璘为柘枝都督府的都督。
改柘枝鲁炅为文职的葱岭大都护。
马璘文武双全,战功卓着,一旦与大食战争开启,马璘可以独当一面。
李瑄认同李岘的建议。
设立葱岭都护府,将葱岭都护府的驻地建立在柘枝城。
确保河中地区所有国家的城头,都插着大唐玄龙旗。
李瑄允许马璘上任的时候,将一万北庭兵,和这些北庭兵的家属,迁到柘枝城一带,给予他们丰厚的待遇,在那里扎根生活。
以充实柘枝都督府的兵马。
使柘枝都督府的兵马到达两万。
大唐依靠诸国税收,又是在丝绸之路上,还可以和籴波斯的粮食,葱岭都护府有能力供养两万兵马。
至于北庭都督的位置,李瑄任命随南霁云丶段秀实灭吐蕃的李晟担任。
李晟虽曾为李瑄的亲卫,但他战功足够,可以服众。
一番安排后,大唐现有葱岭都护府丶安西都护府丶北庭都护府丶雪域都护府丶云南都护府丶抚远都护府丶渤海都护府丶鲸海都护府。
这些疆域控制土地比大唐十六道都要庞大。
但多是地广人稀,环境恶劣。
每任大都护四年一届,但区别于其他官吏,可以连任两届。
政绩优秀的大都护,可以直接升迁为尚书,甚至拜相。
如雪域都护府丶渤海都护府丶抚远都护府丶北庭都护府丶鲸海都护府,这些控制更深的地方。
大唐直接在都护府内设立郡,大唐任命太守丶县令管辖,加快这些地方的汉化。
像安西都护府丶葱岭都护府内国家丶部落太多。
大唐只会开辟实际控制地,设立县。
如葱岭都护府中,药杀水(今锡尔河)以北的柘枝县,西原县,以及千泉古道上原本西突厥可汗的「行宫之地」,设立千泉县。
还有新开辟的葱岭古道,乌浒水(今阿姆河)上游设立葱岭县。
原本的小勃律,被大唐完成实际控制。
考虑到咽喉要地,位置天选,设立班超县,以纪念班超经营西域。
若移民的话,这几个县一定会优先。
李瑄认为移民不应该只靠发配而来的豪强丶罪犯。
也会主动在河南丶河北丶河东丶蜀地这些人口多的地方上,招募年轻力壮的青年男女。
除贱为良,他们家中都有七十亩土地。
如果他们移民,不仅会给一百亩土地,另外再给十只羊,十匹绢。另外以邻为界,还可以共用牛马。
有些家人亡于战乱之中,这些丰厚待遇会吸引不少人报名,愿意远走他乡去搏一搏。
大唐有足够的马匹,虽然大多数马匹够不上战马的等级,但作为代步是没问题的。
大唐咬咬牙,付出一些代价,只要能在葱岭丶安西迁徙二十万户汉人,那麽就会大局已定。
加上原本的汉人户口,和军人的家人,流放的汉人等。大唐人口将占据安西丶葱岭的三分之一。
一旦汉化一些胡人,再经过繁衍生息,若干年后,大唐会彻底占领西域和河中。
另外,雪域高原和东北地区。最少再迁徙二十万户汉人。
以充实其中!
这是战略国策,李瑄让户部尚书王昌龄负责关于人口迁徙的事情。
如果四年内可以完成目标,李瑄会拜王昌龄为宰相。
关于如何尽快汉化胡人,确立大唐的统治,李瑄将首席宰相李岘召至甘露殿,询问他的意见。
「回至尊,您重新规定都护府的职责,那些小部在不干预的情况下,二三十年,就会对大唐死心塌地。那些存在数百年的国家,需要更久时间。」
李岘向李瑄回答道,他也不明白至尊为何如此急迫。
在他眼中,至尊年富力壮。
那些小国不仅对大唐年年纳贡,岁岁来朝。都护府还受着他们的税收。
他们视至尊为天可汗,不能过激对待,以免损失天可汗威望。
「现大唐有八个都护府。朕希望都护府能为朝廷带来收益,最起码能维护住地区的军政,而不是朝廷将崤山以东的绢钱,源源不断供给都护府。」
李瑄向李岘解释道。
如果都护府变为累赘,迟早拖垮大唐。
最起码西部丶北部的畜牧业丶矿产资源丶金银珠宝能惠及到中原地区。
「以至尊之言,当令各国向长安派遣一批学生,学习儒家文化,学习除贱为良的思想,将他们感染,使他们回到国家后,加速汉化推进。」
李岘想了想,向李瑄回答道。
「这是可行之法。」
李瑄眼睛一亮,觉得李岘所言有道理。
他举一反三,又联想到其他。
比如湘西丶黔中等地的,土官当政。
这些胡人土官一直剥削当地的部落。
大唐可以直接去土官部落中挑选一些地位低下的胡人,让他们到长安学习。
等在大唐耳濡目染后,一定会有胡人对土官产生不满。
待那批学生回去,大唐差不多就可以执行改土归流,正式对湘西丶黔中等地任命官吏,进行统治。
还有河西丶朔方丶太原等地的胡人部落。
他们始终独立于大唐的行政之外,迟早会有隐患。
如开元年间河西节度使王君被河西胡部杀死一事。
虽是王君过错在先,但也从侧面反应,归属大唐的河西胡部有能力在河西走廊兴风作浪。
李瑄以「天可汗」之威,莫不臣服。
但他的后人不一定能震住。
所以这些胡人部落,有必要学习一些大唐的知识。
大唐境内,不可以有法律管不到的势力。
有李岘的建议后,李瑄以大唐与番邦交流的名义,让番邦派遣年少学生,在大唐学习。
实际上,是给他们灌输「先进文化」。
另外,李瑄湘西丶黔中等地郡守,也以友好交流,汉蕃共存的名字,挑选认为「有资质」的学生。
河西丶太原丶朔方丶渤海丶抚远丶鲸海等地的部落,亦是以此方法。
大唐在长安建立华夏大学,让这些胡人与优秀的汉人学生,在一起学习,以便于尽早汉化。
「右仆射,宵禁何时可以取消?」
确定这件事后,李瑄又问李岘宵禁的问题。
现是四月,是取消宵禁的最佳时机。
「回至尊,臣已与宰相们商定好,于明日朝会,便向文武百官宣读宵禁之事。但臣等一致认为,长安一百零八坊市的墙暂不可推倒。可先于夜间打开坊门,允许百姓自由进出,以免出现不可控的事情。」
「臣等已将西市丶东市丶长乐坊丶平康坊丶兰陵坊丶永阳坊丶崇化坊丶曲池坊丶立政坊等九坊市列为初步的夜市区域。另外还有朱雀大街丶曲江两地,允许小贩进行买卖。」
「臣等也与张大尹商议过,现在捕快三班倒,可以维持夜间治安。也希望至尊令金吾卫如白日一样巡逻,威慑不法之徒……」
李岘无比详细地向李瑄解释关于取消宵禁的事宜。
李岘等宰相大臣终归还是有些保守。
但他表示等宵禁制度事实一段时间后,再推倒坊墙。
「就按照右仆射所说去做,朕会令金吾卫三班倒巡逻,在取消宵禁的前三个月,一部分天策卫丶神策卫也会加入。」
李瑄点头,他理解李岘等小心谨慎的心思。
他没有再强求。
一步步来。
饥寒起盗心。
利欲薰心之徒,终归只是少数。只要丰衣足食,愿意冒险行盗贼之事的人会维持在一个低概率。
法律的意义,就是惩治丶预防这极少数想不劳而获,欲望膨胀的人。
什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更多是一种比喻赞美。
当经济繁荣后,有人铤而走险,这才是人性。
「至尊英明!」
李岘松一口气。
他和宰相们的计划是,先在长安取消宵禁一年,看看成效,然后再在洛阳丶扬州丶益州丶凉州等大城市实施。
待郡县捕快系统完善后,再普及天下。
如果长安因实施宵禁一团糟,他们会劝谏至尊收回成命。
「右仆射,乾元之前,朕与你说过将尚书省扩大至九部,合并一些重迭部门。改行省制,以减轻中央负担,并加强中央权力,更确立中心城市设计,使国家更快速发展。你规划的如何?认为什麽时候可以实施?」
李瑄没有让李岘退下,时隔三年,再次提起行省制度。
他执政以来,明显感觉到中央直接管理三百多个郡,太吃力了。
吏部考核,是不可能三百多个郡尽详尽细。
把三百多个郡,合并成二十多个行省,任命能力丶手腕强大的长吏,掌控诸郡,也能更细致地规划诸郡。
看似朝廷权力被分,实际上是加强中央集权。
因为朝廷只需要行省长官下命令,确定战术战略,把控大局。
没有军权的行省长官,不可能造反。
只要任期满,就会考核。决定是否免职丶平调丶升迁。
至于九部的划分,与合并诸寺,李瑄也已经准备好。
天策府丶秘书省丶锦衣卫,皇权比以前握得更紧。
有些部门虽是加强皇室,制衡六部,但太臃肿了。
李瑄只要管理财产的太府寺,确定可以绕过尚书省行财政大权。
还有不可缺少大理寺。
以及象徵宗室的宗正寺。
其他的虽然有的并入尚书省,但如卫尉这种,并入天策府。确保天策府对天下兵权丶都城守卫的绝对掌控。
如太仆寺并入秘书省。
太常寺与宗正寺合并。
国子监并入智慧宫。
其馀寺和监的并入诸部就很好理解了。
「臣大概有些方案,待整理后,可以呈给至尊。」
李岘向李瑄回道。
以前大唐没有根基,随着大唐的改变。他也预料到大唐的政治体系要变动一下。
但这种大变太过复杂。
「有什麽意见,可以先告诉朕。」
李瑄向李岘道。
「臣建议从乾元五载元月再开始实行行省制。提前昭告天下,明确行第一任高官吏丶副长吏将从天下政绩卓越的太守中选择。让他们有心理准备,各凭本事。以免落选后抱怨。」
「九部也于五载实行,提拔优秀的侍郎,为新的尚书。」
李岘向李瑄建议道。
贸然实行行省制度,那些升迁为长吏或者副长吏的太守,一定高兴。
毕竟一跃成为「封疆大吏」。
但对没有升迁的太守来说,本来是中央管理他们,现在头上凭空出现一个上司,心里一定难受。
开诚布公。
能让人心服口服。
「行!宰相划分行省,要根据地理和历史因素。比如河东。其在太行山以西,改行省山西。黄河以东,洛阳以北,太行山以西,皆为山西省,其省治所在太原。」
「行省,代朝廷行尚书省事,其的长官肩负巡视省内各地民政丶狱法丶民生,安抚百姓。是以名为巡抚,从二品官职。」
「另,九部尚书,御史大夫丶秘书监丶锦衣卫指挥使丶宗正卿丶大理寺卿丶太府卿等皆为从一品。尚书右仆射丶尚书左仆射丶中书令丶侍中丶参知政事,为正一品。」
「九部侍郎丶智慧宫祭酒丶大都护等为正二品。」
「三寺少卿丶副都护丶秘书少监丶御史中丞等为正三品……郎中等为从三品……」
李瑄沉思一番,赞同李岘的说法。
再准备一年多,不是很晚。
他又重列官员等级。
宰相正三品。
大唐的官制非常复杂。
公卿大臣与地方大郡太守一个等级,李瑄觉得有损公卿大臣的威严。
而且他准备颁布军衔,将文武彻底分开。
武将不再论品级,而是以军衔确立地位。
最高的元帅衔,可享正一品待遇。
「至尊,三公丶三司丶太子太师丶太子太傅等该如何?」
李岘见李瑄给他们「升官」,毫无准备。
一时间难以明是好是坏。
「宰相养老后,不再担任实权,可加三公丶三司。」
李瑄直言不讳。
宰相为三品,是变相加强皇权。
但现在这种时代下,这个套路太虚了。
他要将宰相丶尚书,变成后世那种真正一品大员。
实行九品十八阶,而非现在的九品三十阶。
简化官制,使有志之士目标明确,就是为一品大员而去。
「右仆射回政事堂给宰相们通个气,明日早朝时一并列出。官职不变,品级将变。与宰相们商议方案。」
李瑄这些决定不是心血来潮。
早在登基的时候,他就在想新的「九品十八阶」官吏品级。
以及军衔制度。
勋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由军衔,以及各种象徵荣誉,各类奖赏的玉金银铜勋章代替。
爵照旧赐予,但不局限于文武。
使职差遣这种畸形的制度,只是临时设立,完事后就会罢免。
散官是虚职,用以标榜身份,现在还无法取代。
但军衔设立后,李瑄想办法让其逐渐退出。
目的是官吏系统更为精简。
宗室之泽,五世而终。李瑄也不是很赞同。
宋代三世就将恩泽用尽,李瑄会朝那个方向改革。
「臣遵旨!」
李岘拱手,待他回去后,会好好思虑。
看九品十八阶该如何确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