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十九年。半导体工艺制程提升到三十二纳米。四核处理器的计算机开始在民间销售,官厂高端整机价格拉到了三百银钞。而双核机则再次大幅度下跌,官厂高端机也稳不住两百银钞了。旧处理器和低端机机型更是降到了一百银钞出头。散件组装机的价格也同时继续下探,几十银钞的产品开始在各种地方出现。普通大明工人一个月的工钱就能买到一台功能不错的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真正开始在大明民间全面普及。相应的,只火爆了短短几年的计算机厅、互联网厅,热度都开始逐步消退了。不过大明的计算机厅由于管理和审批严格,本来就不是前世的低端网吧的模式。所以也没有和前世的网吧那样扩散的到处都是。经营模式从一开始就相对比较正经,可以看做是类似前世网咖的模式。他们以后还有不算太小的生存空间。不至于直接倒闭。移动通讯网络覆盖了绝大部分府城,以及部分规模比较大的郊区州县。大公二十年。大明完成了太空行走实验。半导体工艺制程提升到了二十四纳米。四大产业集团的实验室设计出了八核处理器。处理器频率突破了三十亿(3GHz),每秒计算速度达到了一千亿。大明海军和陆军终于完成了全球范围内的通讯光缆建设。遍布全球的八组主干光缆,每一条的理论数据带宽上限都是一亿字。也就是每秒钟可以传输一亿个汉字。相当于朱靖垣前世的16Tbps带宽,八条总共128Tbps。按照下载速度算是每秒2TB,八条总共就是16Tb。单条光纤的带宽,达到了朱靖垣前世2010年附近的水平,全部加起来接近2020年代的通讯能力。陆地上的主干通讯光缆有同样的标准,陆地和海上的支线链路带宽同步降级。不过这些数据是设计理论极限值,需要继续完善和升级通讯设备,才能在未来几年逐步完全发挥出来。在这样的基础上,大明的全部互联网线路,都在同一个统一的系统内。受同一个管理的体系管辖,对全体用户相对均衡的分配。除了互联网中心和相关实验室,以及有特殊需求的中央衙署,有比较特殊的权限。其他地方不会出现一部分普通用户已经普及千兆光纤了,而另一个地方的用户可能还在用60K电话线情况。也就是说总体上的带宽浪费要比朱靖垣前世小得多。在铺设主干光纤的过程中,大明在所有的乡镇级以上居民点,也已经全部接入了整个大明互联网。朝廷也已经所有的官方机构部分普及了计算机办公。最低标准是每个机构和部门至少有一台连接上互联网的计算机。能够随时接受上级和其他部门发来的通知,随时与上级和其他部门交换数据。铺设全球高速互联网的直接目的和驱动力,就是增强大明中央朝廷和地方衙门和藩国的联系。有了这种级别的互联网,所有朝廷管辖的机构都能够方便的联络到。关键是都能够直接传输文件数据。将全球的各种基本档案逐步纳入统一的数据系统。普及办公计算机的目的也是相同的。有了日常办公计算机和互联网,大明朝廷各级衙门的管理能力和办公效率,都会出现跨越式的提升。是这种来自整个朝廷的庞大需求,足够推动完成全球互联网建设。所有朝廷机构普及计算机的恐怖需求,也将个人计算机的研发成本迅速的摊薄了。直接达到了普通人也能够接受的程度。再加上目前建成的光纤互联网的带宽对办公而言是有巨大余量的。因而对民间的互联网和计算机普及也同步展开了。全球主干光纤网络建成的同时,移动通讯网络也部署到了相似的范围。因为移动通讯网络的主干网络,和互联网用的是相同线路,只是要建设更多的地面铁塔基站。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覆盖,带宽并不是最重要的。以现在建成的互联网贷款,如果只是提供GSM时代的速度,足够承载数以亿计的手机入网。因此,大明朝廷在进门全面放开了手机销售和入网的数量限制。并且对民间厂商开放了生产手机的许可。可以预见的是,手机价格会在未来几年迅速下降,普及速度会比前世快很多。朱靖垣已经五十岁了,直接管理的事情越来越少了。基本上都是在看验收报告,或者是看规划报告和申请,又或者是在某些特殊问题上提出个性化要求。只要少数几个产业,朱靖垣还会因为兴趣或者重视,直接插手具体的产业规划。朱靖垣最关心的就是半导体产业了。在过去的十年里面,这个行业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十年前,朱靖垣验收的那台超级计算机,现在已经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老古董。由于朱靖垣的干涉,同时不计成本的前期投入研发,大明的半导体和互联网产业憋了很大一口气。产业全面铺开就在这短短十年时间里面,而且前几年还集中在大城市和战略要点城市。大部分其他普通城市的普通人,第一次接触家用计算机的时候,处理器就已经是65纳米制程了。已经达到类似酷睿双核的级别了。短短几年之后,制程又迅速升级到了32纳米,处理器已经达到第一代酷睿i系列的水平了。除了互联网实验室以外的所有大明人,第一次正式接入互联网的时候,就直接是光纤通到住宅楼里面,然后用双绞线直接入户的方式了。带宽起步就是一百万字,相当于前世的二十兆宽带。之后的几年里面,随着上层设备和线路不断升级,这个带宽也在不断地向上扩充。到大公二十年全球主干光纤建设完成,城镇宽带来到了千万字的档次,相当于前世的两百兆宽带。这还是为了保障朝廷办公需求,为了保障移动通讯网络的需求,划出了大量的专用带宽。如果完全放开限制的话,足够让普通人达到前世的千兆宽带的水平。大明的带宽数字表示方法,默认是带着“字”的单位的。带宽的数字与下载速度的最大数字一致。不会出现开通了两百兆宽带,实际下载速度却只有二十多兆,这种让普通人难以理解的情况。那是因为那个“兆”不是一个“单位”,兆其实本意是“百万”,本身只是一个数字。根本就不是个、块、元这种正常的单位。在神州人的习惯中,“两百兆”这种说法,看着似乎有一个“单位”,实际上根本没有。两百兆宽带,正确的完整说法,应该是“两百兆比特”宽带。二十五兆下载速度,完整的说法是“二十五兆字节”的速度。一个字节等于八个比特,所以二十五兆字节的下载速度,正好可以换算成两百兆比特的带宽。前世的计算机数据单位本来就非常混乱,同样是mb大小写可能是不同单位。从业人员又带着把产品数字往大了说的潜意识。“200兆比特”这种说法,不符合神州普通人的日常习惯,最终就省略了比特只说兆这个数字。然后就形成了带宽和数据量误会的传统。大明这边,没有K、M、G、T这种数字单位,直接使用传统的万、亿、兆、京的数字表示法。数字后面不带单位的话,很多时候就是会被普通人问,单位是什么。大明的比特对应的是爻数,对应字节的是字卦,是看上去和说起来都完全不同的两个单位。只要写出来和说出来就不会错。朱靖垣带着前世的记忆去看,也许稍微有点奇怪和别扭。但是这其实与美利坚人看他们的计算机参数的感觉非常类似,甚至可能比他们更加的清晰。因为MB不是Millionbyte,而是MegaByte,是直接从公制单位符号中拿出来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