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大明没有大规模快递系统,所以现在的购物网站销售的产品,主要是本来就要送货上门的大件。例如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家具等大型商品。与朱靖垣前世的互联购物起步模式完全不同,甚至可以算是截然相反的。不是让小商家甚至个人随便卖点廉价商品慢慢打销路。而是“皇商国商”在线销售大件商品。订购之后,也是走传统的物流系统,由原有的当地供应商和仓库给送货。可以通过担保支付在线付款,也可以选择更加安心的货到付款。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多了一个互联网上选择的过程。同步上线的还有“互联网文娱市场”。开始在网络上卖电子版数据、音乐、视频产品。以及最新的幻想模拟游戏产品。朱迪钚所在的幻模公司的第一代三国演义模拟游戏也同步上市了。通过专用的游戏卡带和在线下载两种方式销售。半导体和计算机产业协会开始组织各种宣传活动,号召民间厂商参与半导体行业投资和建设。摆明了态度是要把个人计算机的成本打下来。当初汽车刚上市的时候,可是几千银钞一辆的奢侈品,现在给压到了几百银钞了。就算是只能拿朝廷规定的最低工钱的人一年也能买一辆。大公十四年。大明空军完成了太空动物实验。半导体工艺制程提升到一百五十纳米。第五代六十四位处理设计完成,每秒计算次数达到三十亿次,接近于历史上的奔腾四。运行频率达到每秒三亿次。内存颗粒容量达到六千四百万字,也就是128MB。第一批“手机”开始在官方机构有切实需求人群内部试用。各大主要城市陆续有计算机厅开张,这个特殊的市场迅速火热了起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计算机游戏。游戏中最火爆就是朱迪钚主持开发的三国游戏。游戏模式其实非常简单,就类似朱靖垣前世玩过的早期三国志。在一个平面地图上操作,自己选择一个城池作为主公,然后招募将领士兵攻城略地,最终统一天下。虽然这个游戏在朱靖垣看来颇为粗糙,但是此时的大明普通人可从未玩过电脑游戏。他们上手体验到的就是超过PS一代游戏机的机能。自己操作一方势力,参与统一天下的过程,这个冲击力着实是有点离谱。不只是带动了计算机厅的迅速火爆和扩张,还连带着让原本对计算机兴趣不大的富人直接买回了家。这些人成为大明第一代拥有计算机的人。幻模公司同时推出了手持式的小型游戏机,将早年开发的各种小游戏装了上去。结果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商业效果,成了大人小孩都爱玩的东西。大量的民间投资者开始注册开设半导体产业的工厂。“幻想模拟”类商行,也就是游戏开发类的商行也迅速出现了一大堆。大公十五年。半导体工艺制程提升到一百一十纳米。新产业集团在这年推出了新的个人计算机。采用第四代六十四位处理器,使用一百五十纳米工艺制造。其他所有参数相比两年前的第一代全部翻倍,但是同样保持五百银钞的售价。原有的旧产品,以及新开发的相同规格的新产品,售价降到到三百银钞。皇室财团、大明财团生产的个人计算机上市,也卖同样的价格。声称与新产业集团的产品具有相同规格且可以互相兼容。有人体验和测试后发现,确实没有明显区别。大明陆军与大明海军共同负责,启动了大明天下互联光缆建设工程。整个工程分成两大部分,海军负责主干海底光缆铺设,陆军负责地面光缆建设。大明空军完成了假月通讯工程的所有技术实验和验证,开始正式部署正式的通讯假月。具有最基本的通讯功能的手机开始在核心城市的民间试点销售。第一代手机只有一款,固定售价为一百银钞。手机也是通讯设备,所以同样要实名登记,与个人身份编号绑定。个人身份编号就是电话号码,购机的时候可以直接激活使用。由于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大明的民用手机诞生出来就有颇为成熟小巧的外观。前世的“大哥大”那种尺寸和规模,只在朝廷和军队内部早期使用过。随时随地都能与远方的人说话,不受固定电话线限制的通讯设备,对于特定人群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比如说商人、工厂的东家、掌柜和经理们。他们是确实需要这是设备,可以随时联络和处理自己的事务。一百银钞对于他们而言也基本不算什么成本。所以试点销售非常的成功。很多没有买到的人,也不断地询问什么时候能放第二批,在民间的讨论也非常的高。热度几乎要压过正在推广的计算机了。不过这时候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跟个人计算机在功能上没有明显重合点。所以手机开始试点运营对计算机行业的影响比较低。大公十六年。半导体工艺制程提升到八十五纳米。第六代六十四位处理器设计完成,这也是全世界第一代双核处理器,启用了专门代号“双”。运行频率提升到了每秒六亿次,理论计算速度突破了每秒一百亿。单颗内存颗粒容量提升到了一亿字,也就是256MB,内存条频率达到了每秒两亿次。大明朝廷正式启动了电子化办公升级,从中央衙署各部开始全面部署个人计算机。同时启动文献资料电子化工程,将旧有的各种纸质经典和档案录入计算机系统,形成电子档案。此时的电子相机和扫描仪像素已经提升到了千万级,足够将所有的书籍文字拍摄扫描的清清楚楚了。移动通讯网络规模扩大,手机的销售数量也在增加。大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买到了手机。一百银钞这个价格也是颇为特殊的,就算是普通工人攒两个月工钱也能买得起。所以实际的销售范围根本不限于那些需求最强烈的人群。实际销售速度只受限于网络建设速度。大公十七年大明空军完成了载人航天实验。半导体工艺制程提升到六十四纳米。双核处理器频率首次超过十亿(1GHz)。四大产业集团开始销售双核个人计算机,上市价格仍然按照传统顶级计算机的传统定为五百银钞。但是大明朝廷办公电子化的巨大需求和订单推动,让计算机硬件的成本被迅速摊薄了。前几年入场的大量的民间厂商开始发布他们的各种简单功能性产品。虽然大部分产品都异常简陋,但是能够实现某种专门的功能,同时成本也确实非常低廉。产业内的次要的功能性设备的价格直线下降。双核计算机中的最顶级款式,很快就落到了三百银钞以内。民间厂商入场之后,散件组装的方式也开始出现。有人发现,只买“官厂”的处理器、账表、显卡等核心配件,其他功能部件都用民间厂商的“垃圾”。这样最低只要一百银钞就能搞出“双核神机”。官厂顶级成品整机的价格也随着继续下跌到了两百银钞附近。大公十八年半导体工艺制程提升到四十五纳米。第二代双核处理器设计完成,频率极限直接跳到了二十亿,计算速度也提升到了每秒两百亿次四核处理器设计完成,频率同样摸到了二十亿,理论计算速度相比双核翻倍达到了四百亿次。大明核心城市衙门基本都装上了办公计算机,继续向更大的规模和更低级的部门扩展。散件组装的价格下探到了一百银钞以内,性能却还随着工艺提升而上升了。移动通讯网络扩展到所有省城,以及比较富裕的大型府城,手机销量也在持续上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