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说太上皇驾崩,朝臣守孝一个月。
但是身为嫡系子孙,刘盈需要守孝三年,这段期间,不能宴饮娱乐,东宫的鼓乐都送去了上林苑。
屋子里的摆设,涉及到大红大绿的,也都收了起来。
整个长乐宫,庄严肃穆,清雅寡淡。
刘盈也没有干什么,只是捧着书籍,默默阅读。
“太子!”
“师父!”
刘盈连忙请萧何坐下,然后给他奉上一杯茶。
“您忙里偷闲过来,只怕有什么大事吧?”
萧何道:“太子也清楚,说来说去,还是官制的事情,如今虽然王相也进京了,但政务依旧繁杂,不是我们两个老叟能承担的。”
刘盈沉吟道:“师父,我也想过了,您看这样行不,我打算改相府为政事堂……需要麻烦您老人家,从相府搬出来,住在私宅,然后定时前往相府坐镇。”
萧何眉头一皱,似有所悟。
原来相府既是萧何的私宅,也是朝廷办事机构。
相府属臣,都等于是在萧何家里办公。
这种公私不分的情况,很容易让相府属官,变成萧何的家臣。
既然成了家臣,必须要事无巨细,决于丞相一人。
哪怕增加了一个副相,也不过是增加一个属吏而已,不解决真正的问题。
“师父,弟子绝无冒犯之意……将相府改为政事堂后,各地奏章题本先送入政事堂,由诸曹接手,分门别类,进行初步处理,然后再由丞相裁决,或许就会好很多。”
刘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以萧何的老道,自然明白其中的关键。
过去有什么政务,不管是地方的,还是朝廷的,或者是宫里的……全都送到相府。
到了相府之后,长史初步处理,再上报丞相,丞相分给诸曹,拿出了意见,再由丞相命令发出……
基本上丞相一人全权负责进出,不累才怪。
刘盈的意思是什么呢……改相府为政事堂,诸曹就从丞相家臣彻底变成了正式的朝臣。
这样一来,地方事务,还有朝廷的小事,就可以由他们直接负责。
只有紧要的事情,才会上呈丞相。
说白了,就是拆分相府权柄,把丞相的相府,变成若干个朝廷正式的官署衙门。
萧何低着头思忖。
刘盈沉声不语,过了片刻,他才问道:“师父,有什么不方便?”
萧何一笑,“没有,我只是在想,如果这么安排,诸曹只有区区六百石,面对各地郡县,还有朝堂九卿,怕是要吃亏,政务上也会有不顺畅的地方。”
刘盈笑道:“那好办,就把诸曹的品级提上来,提到两千石!”
萧何怔住,“太子,这样一来,改动可是不小……需要陛下圣断才行!”
刘盈点头,“这么大的事情,确实要阿父负责才行,只是他这些日子太过消沉……我会想办法的。”
萧何急忙点头,笑道:“陛下能振奋起来最好……我回去就拟一份改官制的奏章,递给陛下。”
刘盈笑了,“师父别忙……这是涉及到我大汉根本的,我给你找个帮手。”
“帮手?”萧何迟疑之间,张良从外面走了进来。
“留侯?”萧何着实吃了一惊,他怎么也没有料到,张良竟然愿意出山。
“丞相……我也是没办法,家门不幸,遇人不淑!”张良一声哀叹,满脸无奈。
萧何皱着眉头,家门不幸他倒是清楚,主要指的是张不疑,他也从萧禄和萧延的嘴里听到了。
遇人不淑?
难不成是指刘盈?
“非也……是太子妃!”
“太子妃?”萧何万分不解,一个小小的女娃,怎么可能拿捏堂堂留侯啊?
张良轻叹一声,“太子妃将纸张糊在竹篾上面,做成灯笼形状,然后在下面点燃一块松脂……这一盏纸灯就可以飘飘摇摇,直上九天!”
“当真能飞升?”萧何吃惊不小。
张良无奈道:“我岂敢哄骗丞相!枉费我挖空心思修道,却不知道法自在天地之间……太子妃少年睿智,才情过人,我是五体投地。所以只有听从太子妃号令,出来做事了。”
萧何怔了好半晌,才无奈苦笑,“我一直以为留侯之才,冠绝天下。如今才知道人外有人……看来你留侯没法逍遥自在,还是老老实实,跟我埋首案牍吧!”
说话之间,萧何扯着张良,大笑离去。
刘盈心情大好,有张良参与,官制的改革不会有太大问题。
现在就剩下一个事情,需要让刘邦振作起来……貌似这事还有点难度。
老流氓喜欢宴饮,喜欢高歌,喜欢热热闹闹,风风光光……偏偏太上皇这一驾崩,全都做不得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