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往,扶风郡的百姓旱年都可以从中引水灌溉,如今,突然就不能了,谁家心里不急不气呀。
即是天灾,亦是人祸,恐怕就是这样吧。
楚余温站起身来,前去沐浴更衣,他要前去拜见皇上,让皇帝改变这一想法。
只是对不起阿昭了,他说好了要与他下午一同度过的。
他让人传了个信,就打马进宫。
谢清辞看着楚余温的背影,笑了笑。
有这样的一位主上,怪不得那麽多人都愿意追随他。
皇子府
秦昭听下人说,楚余温要去皇宫处理事情,下午无法陪他一起,只好闷闷不乐的从丞相府离开了。
本来他们下午约定一同去各个王府探探究竟,现在也只能明日再去了。
不过秦昭又高兴起来,左右这个案件还需许多时日才能探查清楚,他们相处的机会还多着呢。
更何况,他们若真可以在这段时间成为朋友,日后定会有联系的机会。
那麽,明日再见楚余温也是可以的。秦昭想着,独自回到了大理寺,準备处理些自己的事务。
他的父亲曾是贵族之后,虽落魄已久,但在淮南地带多少有些人脉。
秦昭父亲早逝,被母亲磕磕绊绊的带到七岁,母亲又因一场瘟疫逝去。
幸好他遇到了楚余温,并对他多加关照,否则在当时的情况下根本活不下去。
在淮南时,除了在楚余温的下属资助下努力读书,他私下里亦发展了不少人手。
如今,他手下的商队已遍布全国,可谓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商帮了。
因朝廷不许官员私下从商,因此他格外注意,除了跟着他多年的叶永安和徐立,没有人知道秦家商行的掌门人是谁。
关于这点,许多人议论纷纷,更觉得秦氏商行神秘无比。
秦昭虽听说些传言,但并不理会。只要没有把他的身份猜出来,就不用过于关注。
况且,这样的传言也有利于秦氏的做大,别人会暗中忌惮他们。
叶永安向秦昭彙报了几月来商行的工作内容,接下来又共同讨论了接下来几个月的发展方向。
秦昭想了想朝堂最近的动静,嘱咐他们避开五皇子的人。
“太子被刺一事,皇帝暗中怀疑是几位皇子所为。而五皇子,是嫌疑最大的人,皇帝对其多有不满,近日已在朝堂上多次斥责五皇子。
我与丞相共查此案,若真是查不出什麽,为了向皇上交代,可能会推个替罪羊出来。
那五皇子,就可能是最好的人选了。”
秦昭眼里划过一抹厉光,丞相那麽好的人定不会这样做。可若什麽都查不出来的话,丞相定会被那狗皇帝责怪。真到了那一步,他不如偷偷推个替罪羊出来,免得让丞相为难。
叶永安恭声答应,随即便退下了。
次日清晨,丞相府的马车就来到了大理寺门口。
秦昭早早就起床等着了,见马车来的那麽早,觉得是丞相亦是想念自己,便高高兴兴的坐了上去。
楚余温半靠在垫子上,见秦昭进来,对他笑了笑。
秦昭的心里甜丝丝的,不由自主的勾起了嘴角,向楚余温露了个大大的笑容。
楚余温眼里有笑意闪过。
真可爱,他想着。
楚余温摸了摸秦昭的头,见他坐好了,提声道“先去三皇子府上吧”。
马车缓缓的行驶着,车里的氛围却温馨而愉快。两人都是满腹才华的人,可以谈论的话题自然很多。
楚余温有种遇到知己的感觉。心里不由有些遗憾。
当初在天渊池见到秦昭时,他就想去与对方交流。可惜,为了让他可以在科举中取得个好成绩,只好按捺住这个想法。
之后,礼部侍郎主动提出将秦昭送到他府上。为了避嫌,也因为秦昭有喜欢的人,怕是不愿答应他,便没有过去找秦昭。
再到如今,经过几年沉澱,秦昭更是博学多才,满腹珠玑,身怀宰相之才。
只可惜……
只能做个无实权的大理寺卿,根本无法手握大权。
楚余温的目光坚定起来,这个朝堂必须有所改变。再这样下去,整个国家恐怕都有灾祸。
很快就到了三皇子府。
三皇子虽贵为皇子,却显得很是谦逊,早早在门口等候着。
三皇子看起来很是儒雅,浑身散发着书卷气。他五官分明,目光柔和,穿着件颇为简朴的衣袍,唯一能看出他显赫身份的,只有衣带上挂着的几颗玉石,让他整个人添了几分贵气。
楚余温呢看起来与三皇子关系很好,两人谈论的颇为愉快。
秦昭陪在两人身边,默默听着他们的谈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