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璋直接顺势一拜,朝着师尊诚恳地答道。……接下来,高璋就将自己遣人前往那辽国使节团打探得到的消息,以及综合了那皇城司从辽国收集而来的情报得出的结论知会了跟前的师尊。“辽国天子拒谏饰非,穷奢极欲,盘于游畋,信用谗谄,纪纲废弛,自椓国本,以至群臣离心。如今,金人已成气候,辽国天子虽然御驾亲征,其胜机寥寥,另外辽国国中形势不稳。若是战事不利,不但东京道诸部心生二志,怕是就连契丹诸部,也会露出爪牙噬主……”“那依你之见,朕该如何处置,是直接拒之?”赵佶安稳地坐在案几后方,朝着跟前这位年纪轻轻,却足智多谋,有良平之才的爱徒问策。“师尊,依弟子之见,辽国征金之战,半月之内,必有结果飞报东京汴梁。”“现如今只需要先安抚着辽国使节,那个由头,暂时避之不见,等辽金之战得见分晓,再行定策。”看到高璋如此自信,将这桩大事给处置得条理分明,赵佶亦不由得喜上眉梢,心头阴郁尽去。拍了拍高璋的手背笑道。“能得小高助为师,为师又还有什么可忧虑的?”“正好,赵老卿家数日之前,以年老再次向朕请辞三司使,朕正自犹豫。”“如今,倒可以先解决三司拆分三部之事后,再议辽事。不过辽使那边,你需得安抚住,莫令辽使心生恼意,坏了两国之谊才是。”“师尊放心,弟子省得,另外弟子尚有一事要禀,事关神雷司制器之要务。”看到师尊赵佶首肯,高璋顺势开口,现如今大宋的军事装备改革至今也已经有数载光阴。军事装备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随着那飞雷炮以及惊雷炮、手雷等火药武器,经过了长期的应用,已经确定了它们未来将会成为大宋军方的主力制式武器。而皇城司那边已经无法满足一个国家对于火药武器的需求。为此,高璋建议,皇城司旗下的神雷司,仍旧全权负责火药的制造。最大程度保证火药配方不至于外流。但同时,那些火药武器的制造,亦可以与大宋的许多军事装备工坊进行整合。而且军事装备的提升,能够左右战争的胜负,绝对十分重要。不再能像过去那般,东拉西扯,搞得乱七八遭。如今既然大宋要扩张部级单位,那倒也不也成为一个军备部,从此以后,大宋的所有军事装备,皆有此一部来负责监督管理。避免了像过去那般政令不清,以致下面的人等从中渔利的可能性。而且,大宋原本就冗官,所谓冗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官吏太多,而且人浮于事。而今增加一个重要的新部门,只是将军事装备的重视程度得到了提高,起到了专门管理的作用。同时,也让那些有了官身,却没有工作可做,成日只知道喝酒吃肉瞎鸡儿浪的官员们也能够走上工作岗位,为大宋奉献他们的心血和汗水。而这,也正是当初要成立三司使之后,再拆分三司使为三个新部门的初衷。……另外,高璋自然是一边陈述,一边猛烈地吹捧着师尊乃是大宋第一明君英主。唯有像师尊您这样灭了西夏,威加海内的英明君主才能够担当起这样的改革重担。而您继承神宗皇帝的遗志,如今,冗兵的问题也得到了极大的缓和,冗官也会因为朝廷体制改革努力做到人尽其材,物进其用……看着官在与高璋在御书房中朝廷着深入的交流,热切的讨论。杨戬用自己那有点畸形的小脚趾头发誓,小高状元晃点,啊不……说服官家,绝对是一说一个准。第七百五十四章 真有人敢挡我蔡家麒麟子的路?杨戬提着一个盒子,迈步进入了定王位于皇宫中的居所。由着那些小宦官快步疾走去禀报定王赵桓,他则放慢了脚步缓缓前行。不多时,就看到了赵桓快步行来,杨戬赶紧恭敬地朝着这位与状元公关系莫逆的大皇子一礼。“奴婢奉官家口谕,特来给大殿下送字贴……”赵桓不禁有些懵逼,不知道自家亲爹这是什么操作,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谢过父皇恩典。杨戬将装着字贴的木盒子递上前道。“这里边的字贴,乃是出自于高枢密之手,内容正是当初高枢密殿试之时所作的《少年中国赋》。”“官家甚爱之,今特赐予大殿下,望大殿下常习读之……”听闻居然是高珪璋的手笔,赵桓接到了手中之后,迫不及待地就要打开。就看到了那杨戬抬手按在木盒的盖子上,冲自己使了个眼色。心中微微一动的赵桓虽然性子软弱,可也不是痴蠢之辈。假巴一二地跟那杨戬寒暄几句之后,决定亲自相送亲爹身边的心腹近宦。二人并肩朝着宅院外行去,而其余诸人,都落在远处随行。杨戬这才将声音压得极低,小声地道。“大殿下还请宽心,状元公在官家那里,尽心地为大殿下说了不少的好话。已然说动了官家,相信用不了多久,当有佳音传来……”赵桓顿时满脸惊喜之色朝着杨戬看去,看到了对方那笃定的眼神与表情。赵桓努力半天,才将心中的欢喜按捺下去,朝着杨戬微微颔首轻言。一直将那杨戬送到了院门外,目送着那杨戬渐行渐远之后,赵桓这才如释重负地吐了一口浊气,双拳紧握。当真不愧是信义无双的高珪璋,他出面,果然比谁都有效果。“奴婢观殿下面露喜色,莫不是遇上了什么大喜之事?”一旁的心腹宦官看到了赵桓的表情,赶紧凑趣地问道。“孤得能高枢密之亲笔字贴,这不是大喜之事,还能是什么?”赵桓哈哈一乐,大步朝着院内快步行去。那位心腹宦官暗暗撇嘴,奈何殿下不言,难道自己还能揪着他的脖子逼问不成?……随着赵挺之因年老而意欲辞去三司使一事传波开来之后,朝中顿时动荡一片。有臣工站出来推荐白时中接任三司使一职,白时中乃是副使,不论资历还是资格,担任这三司使也都没有问题。这让原本想要先允赵挺之辞去三司使之后,又以三司使空缺为由,分部治事的官家赵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可问题在于,分部治事之议,原本就只有寥寥数人所知。最终,只能召了那蔡京入宫奏对。面对着官家摆明车马的态度,这下子,就轮到蔡京傻了眼。可那白时中又是蔡京的得力干将皆爪牙,现在官家让自己去解决问题,这不就等于是自己扎自己刀子吗?已然垂垂老朽,须发斑白的蔡京迈着有些迟缓的步伐朝着宫外行去。官家的意思,让蔡京颇为蛋疼,可是,官家给出来的条件,却也让蔡京无法拒绝。自家的六郎,将会成为新成立的军备部的侍郎,而自己的四郎蔡绦,官家赐同进士入身。虽然蔡京觉得自家四郎不论是才华学识,甚是心性都皆在那六郎蔡杳之上。奈何,老六那厮搭上了高璋那小子的快车道,一路高歌猛进,短短数载,已披紫袍。现如今,官家更是送出了这样的职事交给老六。难道白时忠那厮成为三司使,也能够给自己蔡氏谋下这等福利不成?回到了府门前,下了马车,蔡京就若有所觉的眼珠子一斜,看到了不远处正打马而来的紫肉团,啊不,胖儿子蔡杳。“爹,你怎么这个时候回府?”蔡杳虽然体重减不下来,但是经过了这么多风霜雨雪的磨砺,身手也远比过去敏捷了许多。重要的是,自打他披挂上了紫袍之后,就爱上了骑马。毕竟坐在马车里边穿着紫袍官服,简直就是锦衣夜行,一点也不符合他蔡家麒麟子的行事风格。面对着这个一点也不会说话的亲儿子,蔡京不想搭理他,可是一想到官家今日所言,顿住了差点迈开的脚步转过了身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