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巳牌初,两位书生出了北门,悠哉游哉向青龙岭慢慢走去。沿途谈笑风生,两人手挽着手,显得异常亲密,而且笑容醉人。
两人同样的齿白唇红,双颊赛似盛开的桃花瓣,大眼睛恍若深潭,乍看去,有点像兄弟,只是大个儿温文儒稚,小个儿有点娘娘腔,太要不得。
两人正走间,身后足声急响。两人毫不经意地回头一看,脸上含笑至路旁。
来的是十八少林弟子,一色行脚僧打扮,穿着宽大的灰色青边直裰,夹着方便铲,最老的已有七十余,少的也有四十出头。他们之后,有八个俗家弟子。最先那人生得身高八尺,年约八十余,相貌威武,腰带上插着一柄两节金枪,有点似双怀杖。最令人一望便觉奇特的是,他那双神光炯炯的火眼金睛,予人的印象最为深刻,令人不敢和他的眼神相触。
他是谁?江湖上无人不晓,武林大名鼎鼎,少林俗家弟子中声誉最隆,功力也出类拔萃,金眼龙隆威是也。
逸云和如黛在少林子弟之后半里地,跟随,逸云说道:“黛,我已应允方伯母公开出面,或许有和少林弟子冲突之虞,今日之会,得谨慎行事哩。”
“少林那位金眼龙功力奇高。还有为首那老和尚,乃是达摩庵达摩院护法降龙僧佛弘。在佛字辈高手中,降龙僧与他的师弟伏虎僧佛印,可说是数一数二的高僧,功力已臻化境。少林这次竟然出动了护法僧人,看来极不寻常;要是与夫人冲突,确是可虞。”
“真要是不可开交,我最好要他们转去嵩山候命。”
如黛惊奇地问道:“你能支使少林弟子?”
逸云探手入怀,取出一个银光闪闪的小小双人像,说道:“就凭这玩意,就可以支使少林派门人。”
如黛接过小像,注视片刻,说道:“这是一僧一道银像,何以有支使之力?”
“你可知道武林佛道同源像的典故?这玩意就是。”
“别骗人,佛道同源像是金像。”
“我在上面镀了水银,只消一经火,立回原状。请看后面那两行小字。”
字小如米粒,笔划其纲如发,但苍劲雄奇,深有三分,刻痕上下一般粗细,深度每一笔皆匀称。显然,这不是刀笔所刻,乃是绝顶高手以内力运针所成。两行小字是五个人的道号,写的是“少林释宏尊、峨媚释摩果、武当天泰山人。”
第二行是,“昆仑松青、崆峒无尘,同顶礼稽首年月日。”
“啊!正是佛道同源像哩。太岳山佛道之争,距今已有一甲子以上的岁月。持有佛道同源的人,只有三个,你从何处得来?”
“傻妹妹,你还不明白?我的掌上啸声……”“我想起来了!降魔梵音掌;你是龙吟尊者的……”“我是他老人家的寄名弟子;这是经过恩师他老人家同意的,目下两位恩师在一处参修。”
“怪不得你有如许高深的造诣。哥,我为你庆贺。”她亲热地偎近,将佛道同源像替他放入怀中。
“这金像我要亲自送上嵩山,今后五派门人就可放心了。六十余年,好漫长啊!”他喟然叹息,挽起如黛举步。
五里亭在望,正是昨晚凶狠拼斗之地。亭外草坪中,十八名僧人弧形分立,八名俗家弟子站在一侧。中间有两个人影,正在兔起鹘落狠斗,剑芒如电,杖影如山。
逸云说声“快走”,便向五里亭快步而行。
激斗中的两人,一是亡命花子,一是名年约花甲的灰发老人。一旁仗刃戒备的大汉,共有十名之多。两人功力只在伯仲之间,都末取得优势。
正斗间,老和尚降龙僧突然朗声说道:“阿弥陀佛!狄施主如果妄自使用子午六阳针,休怪老衲无礼。”
一旁观战的如黛,用传音入密之术对逸云说道:“使用于午六阳针之人,只有三步迫魂章钧老匹夫。他有一名弟子,就是妙手飞花狄雷。这人不像是狄雷,可能是狄雷的兄弟。”
这姓狄的果然是狄雷的亲弟,叫满天花雨狄云。不知怎的,果然在五里亭和亡命花子动上手。
他被降龙僧那宜震耳膜的语声一喝,骇然一惊,晃身疾退丈外,向降龙僧喝道,“老和尚,你又能怎样?”
降龙僧淡然地答道:“先擒下你,老衲再上青龙岭。”
“未接请贴之人,谁也不可擅自踏入大珠台,只能到宾馆接待,这是江湖规矩。狄某奉命传言,老花子却语出不逊,怎能怪狄某无礼?”
“会前伤人,江湖也没有这规矩。是否踏入大珠台,乃是老衲之事,施主大可少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