漪如的乳母陈氏在一旁听了,笑着对容氏道:我听说此番立功的,大多都是年轻人,还有不少官宦贵胄之家出身的子弟。京中的才俊,只怕都在这里了。
容氏颔首,严祺却不以为然。
什么才俊。严祺道,都是些去捞功劳的,大多刀光剑影也没见到一点就沾了光。哪里像我们阿楷,虽然也是头一回进行伍,却敢打敢拼足智多谋,那才是实打实的深入虎穴冲锋陷阵。
这言语之中满是得意,似乎将从前反对严楷从军时说的那些话都抛在了脑后。
陈氏忙道:正是。我听说,只有二公子封赏最高,当上了羽林将军,好些人都眼红呢。
严祺愈发得意。
全家俱是喜气洋洋,容氏和陈氏当即打开库房,将近来宫里赐下的料子取出,为全家赶制新衣。
只有漪如心情复杂。
她曾向父母提出,说自己实在不喜欢到宫里去,想留在家里。话才起头,却被严祺不耐烦打断。
说什么胡话。他说,什么不喜欢去宫里?从小到大,你哪回入宫不是高高兴兴。此番入宫,可是为了你弟弟,不许任性。
漪如看了看阿楷,只得闭嘴。
到了日子,一家人仍一大早就起来,穿着齐整,准备入宫。
你今日是怎么了?容氏看着漪如的打扮,很是诧异,怎穿得这般寡淡,钗环宫花也不多戴几支。像上次入宫那般打扮起来多好看,人人都夸。
漪如却道:那些东西戴起来太沉,脖子都要断了,还是轻便些的好。
陈氏在一旁看着,抿唇而笑,道:也是此理。上次还未有,自然要惹眼些,这次可是不一样,大家闺秀,端庄为上。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众人都听得明白,纷纷笑起来。
唯有小娟瞥着漪如,目光闪闪。
陈氏又问道:我听说,咸阳长公主也去?
正是。容氏道。
陈氏念了声佛,道:既然北宁侯也去,不若跟长公主打个招呼,让她就在宴上保媒,促成北宁侯和女君的好事,岂非大善?
容氏含笑地看了漪如一眼,只见她照着镜子,似无所闻。
婚姻之事,其实这般轻易就能定下的。容氏道,去看看玉如和阿楷在做什么,该出发了。
车马辚辚,在宫门之外下车,步行而入。
如严祺所言,这一次出征,许多官宦贵胄人家都把子弟安插进去,得了些功劳。故而这次宫宴,也跟从前的每一次一样热闹。
不过,却少了王承业一家。
众人都知道王竣的事。王承业前几日才将王竣下葬,当下正值丧中,自不便入宫。漪如听别家内眷与容氏议论,说徐氏一病不起,似乎很是不好。
容氏从前和徐氏交情不错,听得这话,皱了皱眉。
我看,还是择日去他们府上探望探望。容氏叹口气,对严祺道,到底也是认识一场。
严祺摇头:你去探望也无妨,只是莫盼着王承业会记我们家的好。我是去过了,可不曾得他好脸色。王竣出了事,阿楷倒是立功回来了,我们过去,他只当是故意炫耀。
这意思,容氏也明白。崇宁侯府办丧事的时候,严祺也曾念着旧情,上门吊唁。可王承业并不领情,连亲自接待也不曾。
说着话,设宴的永宁宫就到了。
这永宁宫与御苑之内的宫室不一样,颇有些磅礴大气,在这里行宴,可展示皇帝的天子威仪,也可以体现对功臣们的恩泽。
纵然漪如跟在容氏身后,不四处乱望,当李霁来到的时候,她还是马上就知道了。
因为所有人都停下了话头,朝他张望,并议论纷纷起来。
漪如忍耐了一会,但还是把目光瞥了过去。
只见李霁今日的穿着颇是正经,是一身王世子常服。与他一道进来的,还有中山王世子,亦是一样的服色。
二人俱是差不多的年纪,中山王世子的模样也不算差,可与李霁站在一处,无论身形面容还是举止风度,皆生生比了下去,显得形容单薄,毫无气势。
看到李霁的脸,漪如就马上收回了目光。
太阳并不大,可她却觉得晒得很,脸上灼热。
都说人看衣冠,可也不尽然。她听到附近有人在小声感慨,明明是同样的衣冠,不一样的人穿着,竟有许多区别。
漪如望着前方,催促道:还是快到殿上去,接引的宫人在等着了。
今日入宫的,自然都是得意的人。不过最受瞩目的,除了李霁,自然还是崔珩。
在殿上见到崔珩的时候,严祺笑容满面,与他见礼。
崔珩在他们面前仍如以往一般谦恭,说话客气,更是让严祺满意不已。
漪如跟着容氏,带着玉如,坐在女眷的席上。
容氏用手肘碰了碰漪如,低声赞叹道:你看北宁侯,如此彬彬有礼,当真是出类拔萃。
漪如握着杯子喝茶,没有抬眼。
阿霁。这时,玉如忽而道,母亲,阿霁也去跟父亲见礼了。
心头一慌,倏而提起。
漪如看去,果然,李霁已经进了大殿,走到了严祺面前。
我会择吉日登门,向高陵侯提亲。
漪如盯着他,只觉心头似乎有一头鹿在乱撞,手心里竟是出了一层汗。
第二百九十五章 赐婚(上)
幸好,李霁和严祺并没有交谈多久。
漪如看着李霁离开,往席上而去,一颗心才稍稍放下来。
他又不是蠢货。心里道,就算真要提亲,哪里会在这般场合说出来。
你怎么了?耳边传来容氏的声音,怎魂不守舍的?
漪如转头,发现容氏盯着自己。
无事。她讪讪,继续低头喝茶。
没多久,帝后和太子、太子妃都来了。大殿上,钟磬之声伴着丝竹吹打,堂皇悦耳。
一众臣子跪拜在地,山呼万岁。
皇帝教众人平身,在上首落座。
他的面容清减了些。
大军凯旋而归,天下振奋。可跟朝野之中的一片欢腾相比,这些日子,皇帝平静得出奇。
他得了头疾,抱恙一场,除了那日大军凯旋,几乎不曾上殿。据说直到前两日,龙体才大安了些。
今日,皇帝似乎精神很好,面带笑意。
咸阳长公主也到了,皇帝亲自问候,让她坐在了自己的下首。
中山王的次子、韦襄的侄子也在行伍之中,此番一样得了封赏。殿上坐得满满当当,众人一边宴饮,一边欣赏梨园舞乐,欢声笑语,觥筹交错。
漪如这边,同样热闹。妇人们凑在一块,最喜欢说的就是家长里短。尤其是儿女的婚事。家中但凡有未出阁的女儿的,都想着在这宴上好好相看相看,眼睛都盯着殿上的年轻子弟们。
大约也是因此,容氏格外受欢迎。
严楷出身侯门,刚刚立下大功,外貌人品俱佳,无人不喜欢。许多妇人过来跟容氏叙话,周围叽叽喳喳的,那众星捧月之状,让漪如几乎以为自己又回到了从前。
当然,被人议论得最多的,还是李霁和崔珩。
尤其是李霁。
漪如发现,无论是喜欢长沙王的还是不喜欢长沙王的,无人会说李霁的坏话。每当那祸水的脸朝这边转过来,漪如便几乎能听到周遭闺秀们屏住呼吸的声音,而后,便是一阵窃笑。
我听说长沙王世子今年十八了,是么?漪如听到一个个妇人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