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祺半夜突然发起病来,喊着腹痛难忍,上吐下泻,将驿馆上下都惊动了起来。
郎中赶过来,只说是严祺水土不服,诱发急症,给严祺施针,又开了几副药。
可第二日,严祺仍不见好转,躺在榻上病恹恹的。
王承业去探望的时候,只见严祺面色蜡黄,嘴唇发白,竟是一副病入膏肓之态。
他为难地对王承业说,自己这身体,在京城时就有些不好,原本想着扬州气候温暖,来这一趟,能养好些,不料竟是拖出重病来,耽误了正事,着实惭愧。
王承业连忙将严祺安慰一番,让他不要多想,好好养病。
严祺却摇摇头,说自己思来想去,这病只怕不是容易好的。这堂堂驿馆,先帝行宫,如今王承业身为朝廷委任的巡察使,他住进来,这里就是个临时的官署。而既然是官署,自己这病人住在此处,每日郎中出入,药气蒸腾,着实不像话。且这驿馆之中人多,又兼每日地方官吏来见,实在嘈杂。
弟有个不情之请严祺咳嗽两声,道,弟的丈人,在扬州有一处宅子,闹中取静,是个上好的养病之所弟想暂且停职养病,搬到那宅子里去住些日子,待病好了再回来,不知王兄意下如何?
第一百一十二章 急病(下)
因得前番严祺碍手碍脚,王承业本是对他本是有了些嫌隙,这番话,自是甚合他意。
但毕竟相识多年,看着严祺的病容,他又有些不忍,忙道:文吉说的什么丧气话,不过是个水土不服之症罢了,歇息两日,定然能好转。公务你都不必操心,你的难处,我会向朝廷禀奏,暂且停了。你在驿馆里好好住着,莫想太多。
严祺叹口气:若只有我一个自是好说,可我还有一双儿女,实在离不得人照料。我出门在外,也不能离了他们,倒不如一道搬到过去,大家省心。
王承业又说了两句,见他坚持,终于勉为其难地同意了。
隔日之后,容昉那边的屋舍已经收拾好,严家的仆人们将严祺抬上肩舆,前呼后拥地迁了过去。
如老田所言,容昉这宅子确实宽敞。虽然屋舍都有些老旧,但五进的院子,在扬州城里着实难觅。
这宅子,本是扬州城内一个富户的。安顿下来之后,老田对严祺说,他也是个经商的,挣下好大一份家业,可惜儿子不肖,嗜赌成性,把家业败光了去。这宅子出售之时,许多人都想要,可原主人非要绑着名下的生意,要买家将货栈和原来的伙计也留下。那些买家,大多只图宅子,就算有心将货栈也收了,也不想管他留下的烂摊子,故而拖了许久也出不了手。恰好容公来到扬州,想做些事,见这宅子不错,
货栈也合心意,便上门跟原主人谈了价钱,买下来了。
严祺此时已经洗干净脸,病态丝毫不见,怡然自得地坐在榻上喝茶。
听得老田一番叙述,严祺颔首,四下里望了望,道:这宅子这般宽敞,又在扬州城里,只怕花费不少。
是不少。老田给他将茶杯里的茶水添上,道,不过原主人被债务追着,又许久出不了手,着实是急了。容公最后谈下来的价钱,倒也不错,宅子加上那铺子,正正七十万钱。
七十万钱,就算在京城里也是不小的数目,严祺不由有些错愕。
他自幼和容氏玩在一处,对容家的家底,他是知道的。纵然容昉擅长经商,做的也一向是小本买卖,要一下拿出七十万现钱,谈何容易。
这七十万钱,都是容公自己出的?严祺狐疑道,他哪里来这许多钱财?
老田讪讪地笑了笑,道:原本是拿不出来,可容公把南阳老家的田产全都卖了,拼凑拼凑,也就凑出来了。
严祺怔了怔,面色一变:全卖了?
容家虽然世代经商,但也买了些地,祖祖辈辈传下来,到容昉手里,约有上百亩。严家当年困顿之时,常受容家照顾,严寿和严孝之父子都对容昉很是感激。故而严家发迹之后,他们对容家颇是大方,时常送钱送物。送得最大的一次,自然是容氏嫁给严祺。
聘礼之中,有良田五百亩。严祺虽然不熟物价,却听严孝之说过,那都是上好的水浇地,每亩值千钱。
算下来,严祺总算明白了容昉的钱从哪里来,面色不由沉下。
此事,岳母也不管么。严祺皱眉道,他们总不能一辈子都在外面奔波,将来总要回乡养老,将田产都卖了,岂非失了依托。
老田见严祺不快,自知是多嘴惹出事来,忙道:君侯息怒!容公的脾性,君侯是知道的。他这辈子,最不喜欢寓居一处,便是在老家,他也要隔三岔五到城里的货栈去看一看,走访主顾。从前家中的田地,他一向不怎么打理,只任凭佃户们处置。至于夫人,她向来是个随和性子,那许多田宅交给她,她也管不过来。容公不忍她劳累,故而就索性将田产都处置了,两人四处行走,也好无后顾之忧。
严祺长长叹口气,喝一口茶。
他何尝不知道容昉志不在田园。只是在乡里,所谓大户人家,讲究的就是家里有多少田亩。
从前,容昉家境还算殷实,但无论是在乡里还是族里,他总被人看不起,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士农工商,经商最末。加上他名下的田土还少,在乡人眼里这就是不走正道。故而当初容氏嫁给严祺,严孝之送出大笔田地,就是想给容昉撑撑门面。一来是对亲家的关照,二来,容昉这边名声好了,严家面子上也过得去。
如今么严祺心想,怪不得容昉这两
年少来了京城,想必是担心什么地方说漏嘴,被容氏知道了,不好交代。
严祺的这些计较,漪如却不放在心上。
在她看来,同是花巨资投出去,容昉这钱花得比严祺实在多了。
扬州是江南重镇,这处五进的宅子,无论何时都能卖得起价。至于那货栈,容昉本就要在扬州经商,将货栈接了是正好。并且看老田的禀报,容昉在扬州的生意算得顺利,一切并无出乎意料之处。
而严祺则不然。只听别人口头许了重利,他就将巨款交了出去。而据漪如所知,那个叫什么陆百川的人,得了严祺的钱之后就一直没有了音信,着实让人难以放心。
当然,对于此事,严祺是全然无所谓的样子。在他看来,钱都是要花出去了,他就算不投出去,也会有别的什么地方消失不见,与其如此,不如博个大的,能赚是好事,亏了也无所谓。
对于他这想法,漪如颇是心塞。
严家的豪富,都是出自皇家的恩惠,而漪如要做的,正是让一家人远离皇家。这么做,意味着将来一旦成功了,他们只能自食其力。
而对于那来钱的营生,漪如十分感兴趣。比如,像外祖父那样经商。
这并非不可能,上辈子,漪如就对算账之类的事感兴趣。有一次,容昉到京城里探望他们,带着自家账册,闲暇时拿出来看一看。漪如发现了,就陪着他一起看,很快就弄明白了其中的门道,被容昉夸奖。
漪如仍记得,那时容昉看着她,颇是感慨,说她可惜是个女儿,若是男子,定然是个不错的经商之才。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外祖(上)
漪如记得上辈子,容昉确实在扬州有产业,不过这事,严祺和容氏并没有怎么提到。
想来,大概是因为上辈子严祺是来扬州正经做巡察使,也没有带着漪如和严楷来。没有了王承业闹这一出,加上公务繁忙,严祺没有机会像现在这样到容昉的宅子里来好好看一看,跟老田这样的人好好聊一聊,以至于被容昉蒙混过关,也就一直不曾发现他把老家田地卖了的事。
在漪如看来,严祺反对容昉卖地的担心着实属于多余。
因为上辈子,容昉夫妇因为失了田地老无所依的事从来没有出现过,而他们真正的灾祸,来自于严祺的牵连。
严祺自是不知道这些,皱着眉头,道:上次你说岳父回来的日子。就在这几日,可如今总也不见,可要派人去余杭问一问?
老田苦笑,道,这便不知了,此番容公确实离开久了些,小人也已经差人去打听,一时还未得消息。
严祺颔首,没再多问。
由于是告病,严祺住进容昉的寓所之后,所有公务都停了下来,却又要继续装病不能出门,每日只能闷在宅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