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等事,罗半仙也是轻车熟路。严祺这等贵人,自己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女儿是将要嫁入东宫的太子妃,何人敢得罪?来找他入股的人,哪里会是真想做生意,不过是寻个由头给他送钱,打着幌子行贿罢了。过不得多久,那上百万钱就会数倍回来。朝廷又不曾禁止贵胄经商,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于是,罗半仙用蓍草为严祺算了一番,告诉他,此事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只要他心诚,必会因此大赚一笔。
严祺颇是满意,又重重打赏,高兴地离去了。
罗半仙看着自己这半年来挣下的丰厚家资,心中沾沾自得,不料,昨日,他的山门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那位传说经他驱邪得以苏醒的闺秀,严祺的女儿严漪如。
我来向半仙道谢。见面之后,严漪如也不多客套,道,若非半仙,我不得见到东方长乐世界大慈仁太乙天尊。
听得这话,罗半仙心下诧异。
东方长乐世界大慈仁太乙天尊,无论是终南山还是在京中,罗半仙的道观都有供奉。
天尊在梦里对我说,半仙这些年的供奉虽不出色,却也尽心了。严漪如道,只是半仙有一名弟子叫长福的,在终南山借着神仙的名义骗卖田产,搜敛善男信女浮财,有伤功德,亦辱没天尊名声。半仙若不整治,日后恐生祸端。
若说方才只是诧异,此时,罗半仙已然惊愕。
他确实有一个叫做长福的弟子,那是他留在终南山掌管道观的,算得心腹。无论道观佛寺,只要不是名刹,难免要遇到香火不足的困境。要维持下去,免不得要多想办法。
从前罗半仙名声平平的时候,他和一干弟子,就借机做起了倒卖田产的生意。
那些来观里烧香拜佛的信众,越是勤快,遇到的事越大。其中不乏家中遇上变故,求神仙保佑渡过难关的。于是,长福得了罗半仙的授意,便以帮助为名,哄骗那些急需钱财的信众将产业出手,或是自己屯着,或者高价卖出,稳赚不赔。
罗半仙毕竟是靠名声吃饭的,这些事做得很是隐秘,就算真有人揭发出来,他也会出钱通过官府摆平。
不料,如今竟从严漪如这养在深闺的九岁女童嘴里听到,岂非怪哉?
罗半仙昨夜辗转难眠,一早就来拜会严祺,听得严祺一番话,他不由出了一身冷汗。
他明白,自己这个假半仙,是遇到了真的神仙。
第九十七章 外家(上)
严祺见罗半仙沉吟不语,着急起来,忙问:小女之事,莫非与半仙所观天象有关?
罗半仙喝一口茶,定了定神,道:贫道听闻,君侯要去扬州?
严祺道:正是。
贫道观天象之时,为君侯算了一卦。罗半仙道,只怕君侯此去,乃注定有些坎坷。
严祺讶然:不知是何坎坷?
罗半仙摇头:天机不可泄露。
见严祺神色不定,罗半仙也不绕弯子,道:不过,贫道却知道那让君侯趋吉避凶,化险为夷之法。
严祺眉间一展,问道:何法?还请半仙不吝赐教。
君侯可将府上的大女君带上,罗半仙道,这位女君确实通了灵性,乃有神仙护佑,君侯带上她,必可逢凶化吉,安然无恙。
严祺看着罗半仙,不由愕然。
漪如在家里等着,不出意料,严祺回来的时候,看着她,神色复杂。
今日怎这般早?容氏抱着玉如迎出来,道,不是说官署里忙得很,要晚些才能回来么?
严祺没答话,却对陈氏道:阿姆且带漪如回房,今日的晚膳便不在一处吃了,我稍后让人将晚膳送过去。
陈氏应下,带漪如离开。
漪如知道他故意支开自己,也不多言,乖乖跟着陈氏走出去。
容氏诧异道:你这是做甚,好好的,为何分开用膳。
我有些话与你说。严祺说罢,又让乳母将玉如带走在,摒退周围伺候的人,在榻上坐下来。
我要带漪如去扬州。他说。
容氏一愣:为何?
严祺拿起茶杯喝一口,跟容氏说起了今天罗半仙来见他的事。
容氏听着,只觉啼笑皆非。
就为了那罗半仙说的话,你就要带漪如去扬州?她说,漪如一个九岁孩童,哪里有什么本事逢凶化吉,莫非你遇上匪盗,她还能跳出来为你挡刀挡箭不成?
挡刀挡箭自是不至于,可我想着,既然罗半仙都这么说,那让漪如跟着我去一趟也无妨。严祺道,漪如自从那场昏厥醒来之后,性情大变,亦有许多未解的神奇之事。你我有目共睹,这总做不得假。她不但言中了一些事,亦确实如有神佑。你想想那猎会之中,千钧一发。连长沙王世子都磕了碰了受些小伤,她却毫发无损;圣上和长沙王也都说,是漪如立下了护卫太子之功。你想想,若非神灵降福,又哪里有这桩桩巧合之事?
听得这话,容氏的脸上也有了些迟疑之色。
严祺说的不无道理。这些日子,夫妻二人谈起漪如,对她的变化都有些困惑不解。唯一的解释,确实就是她从假山上摔下来那一跤有些名堂。容氏每每到庙里,也都要为漪如问上一卦。
不过怪力乱神之事,终究不登大雅之堂。加上漪如这些日子虽表现得与从前大不一样,但神志清明,还懂事了许多,让严祺和容氏省了不少心。大体而言,夫妇二人对她这般变化是欣喜的,也就不去细究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缘由。
如今,经得罗半仙之口,此事重新被提起,让容氏也不得不认真起来。
可扬州离京城千里之遥,旅途辛苦,她一个孩童,如何吃得消?她有些迟疑,若是生病了怎么办?万一走失了怎么办?听说拐卖孩童的人可不少
你这话,说得仿佛我会将她扔着不管一般。严祺道,我都想过了。路途远些是远些,不过一路车船备好,弄得舒适些,倒也无妨。我和王承业都是讲究的人,吃的住的必不委屈,漪如跟在我身边,不会累着;京城到扬州,途径之处,都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就算漪如真的得了什么急病,自也有医有药;至于其他,我多带几个仆人,一路将她伺候好,她去何处都有人跟着,可保万无一失。
容氏见他说得头头是道,知道他已经将此事盘算好。
不过她仍觉得不放心,不满道:原来你都想好了,如今与我说起,不过是要告诉我一声?
严祺连忙道:我是要与你商议,你若不愿,我自然听你的。
容氏道:就算你照顾得再好,也终究不如家里。漪如跟你这一去就是半年,我连个人也见不到,又如何放心?
严祺道:也不只是我来照顾漪如。你忘了,前两个月,你父亲曾经来信,说他要到扬州去一趟?我寻思着,他如今已经在扬州。上次那信里,他还说想看看漪如和阿楷,阿楷我就不带了,漪如跟我去了却是正好。她许久不曾见她外祖父,也该探望探望才是。
提到父亲,容氏一时没了话语。
容氏的父亲容昉,在南阳是个小有名气的商贾。容家世代经常,传到容昉这一代的时候,本来已经有些没落,但容昉凭着一己之力,重振家业,颇是殷实。
相较之下,当年的严寿一家虽然身为南阳侯支系,大家子弟,名头响亮。可实际上,旁支的日子远不如长房风光。一家人靠着薄产度日,遇到些不好的年景,日子既紧巴巴的。容昉待邻里和善,见严寿一家有了困窘,会主动周济些。与南阳侯那边相比,这邻居倒是更像亲戚。
两家交好,故而有了严祺和容氏两小无猜。后来严祺与容氏成婚,严孝之虽一开始反对,却仍念着两家交情甚笃,在严祺的软磨硬泡之下,终究没有坚持。
二人成婚之后,容氏别离父母,到了京城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