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时候绝对是死的很惨。
因为大汉天子虽然出了雁门关,可就是背靠雁门关安营扎寨,随时都能退入关内去。
伊稚斜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
最终的决定,只有在漠北与汉军决战。
原因很简单,在漠北决战的话,汉军的补给线会被拉长到数千里的距离,而且中间还要越过瀚海。
行军数千里的汉军,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身体状况,必然会大幅度下降,可以说是将汉军的实力拉到了最低点。
至于说为什么不继续后退,甚至退到北海那边去……
匈奴人也是人,他们也是要活命的!
他们活命的本钱,那就是数不清的牛羊,可牛羊需要吃草才能活下去。
退到北海的话,那边的草场根本养不起这么多的牛羊,必然是大面积的死亡。
等到了冬季白雪覆盖之下,匈奴人都不需要汉军来打,自己就灭亡了。
所以对匈奴人来说,在漠北决战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打赢了自然什么都不必多说,以后长城以北还是他们匈奴人说了算,汉家至少数十年都组织不起来这等规模的倾国之战。
若是打输了……
伊稚斜不敢去想,因为一旦去想打输了会如何,他就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愁的头发都掉了。
可战场的主动权在汉家这边,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匈奴人别无选择,只能是拼死一战!
第七百零七章 漠北之战(中)
“今天的天气真好。”
雁门关外,东方朔打着哈欠赞赏着塞外那美好的天气。
等候在帐篷外面的众人顿时围拢过来,七嘴八舌的将各自手中的奏疏向着东方朔的怀里塞进去。
不大会的功夫,东方朔就已经是抱满了上百份的奏疏。
他也不废话,向着众人打个招呼,就抱着奏疏入了大帐。
大帐内除了全副武装的未央宫卫,就只有几个受到李云泽看重的郎官在。
将奏疏放在了案几上,东方朔伸了个懒腰“你们看着办,某再去睡会。”
看着东方朔居然真的去了后帐睡觉,郎官们也是面面相觑。
难言的寂静之中,桑弘羊咳嗽一声说道“诸位,开始吧。”
众人纷纷应声,上前拿起一摞奏疏,就各自寻了案几开始打开处置。
至于说天子在哪儿……反正不在这儿。
天子出征,太子刘秀留守长安城监国,丞相主父偃辅佐国政。
不过依然会有大量的奏疏涌向雁门关外的行在,自然也是需要处置的。
这些被李云泽留下的郎官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处理这些奏疏。
与此同时,负责这件事情的东方朔,也是非常干脆的将事情都推给了最近开始冒头的桑弘羊,也算是一种考验与培养。
就看桑弘羊自己上不上心了。
天子并不在雁门关外,这里原本就是一处诱饵。
若是匈奴人上当了最好,直接来个中心开花。
不上当也无所谓,有行在立在这儿,自然就是出塞大军们的主心骨。
至于李云泽在哪儿……当然是在霍去病的军中。
“不用事事都来请旨。”
千里之外的一处营地里,坐在马扎上的李云泽摆摆手,示意霍去病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别来问,问就是不知道。朕只是跟着来观摩的,去做自己的事情。”
霍去病轻舒了口气,行礼之后转身离开。
待到霍去病离开,李云泽想了想,招呼一旁随行的郎官“苏武。”
“臣在。”
“司马相如跑哪去了?叫他回来写东西。”
“喏!”
年轻的苏武行礼后出了帐篷,将自己的身份牌亮出来,在营地之中到处寻找司马相如的踪迹。
现在是在军中,还是出征在外的军中。
不带上自己的身份牌,军司马抓到了就能砍了。
这是军法,天子也不好多说什么。
跟随天子出征塞外,心神激荡的苏武转悠了一圈也没见着司马相如的踪迹,无奈之下只好见人就问。
“好心人……”
事实证明,武风旺盛的军营之中,还是有好心人的。
有人给苏武指路,原来司马相如竟然出营出去了。
战时在外的军营,军士想要出营就得有军令,没有的话只有身子能够出去,脑袋得留下来。
此时能够进出军营的,也就是他们这些天子身边的郎官,因为军中管不着他们。
当然了,若是被天子知晓,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拿着身份牌出营的苏武,在距离大营只有里许地的一条不知名的河畔,寻着了正在发呆的司马相如。
“司马郎中,为何在此?”
坐在河岸边,明显是陷入了沉思的司马相如抬起头“是苏武啊。也没什么,就是心里烦躁,出来散散心。”
年轻的苏武好奇的问了句“这是为何?”
在他看来,能够长期跟在天子的身边,甚至是专门为天子写诏书的郎中,应该非常开心愉悦才是,为何会有烦躁?
“某来长安城二十年了,好不容易通过国考入了朝堂,可二十年下来依旧是个郎官……”
这个话题,真的是让苏武不好接话。
能够在天子身边做郎官的,都是青年俊才,磨砺个几年学习经验后,就会被发往各处做事,基本上都是县令起步。
唯一的例外,就是他司马相如了。
为天子做文秘做了快二十年,整个大汉就他这一个。
苏武能够感受到司马相如的悲伤,可他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不过好在他很快就回过神来,急忙说道“司马郎中,天子命某前来相寻,说是有旨意要写……”
“啊!?”
之前还在悲春伤秋的司马相如,径直从地上跳了起来大喊“你怎么不早说?!”
“你也没……”苏武话没说完,那边司马相如就已然是一阵风一般跑向了军营方向,倒是把前来打水的火头军们给吓了一跳,还以为是出了什么状况。苏武这边,也只能是把最后一个字吐出来“……问。”
司马相如匆忙回到了大帐之中,好在李云泽急着写信也没罚他。
“给卫青写封信,就说霍去病有可能耽搁行程,无法按时抵达配合围攻伊稚斜,让他好好想想如何应对。无需回信,让他自己去做决定。”
漠北太大了,瀚海也太大了。
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里,两路兵马搞分进合击,怎么可能做到精确汇合。
而且伊稚斜又不是NPC,傻傻的待在那儿等着被合击。
现在的选择,就是看看伊稚斜是要带着主力先去抵抗谁。
在李云泽看来,伊稚斜大概率还是会选择带着主力去跟卫青硬杠,以偏师抵挡霍去病。
原因很简单,卫青那儿多步卒。
这些年的战争下来,自从李云泽弄出来了胸甲骑兵,匈奴人在面对汉家铁骑的时候,就从来都没有赢过,都已经是被打出来心理阴影了。
唯一能够还让他们有些自信的,就只剩下了攻击汉军步卒了。
至于霍去病这边的数万精锐骑兵,伊稚斜已经没有信心了,只能是盼着他们能在瀚海之中迷路最好,实在不行被左贤王给堵住也行。
只要他那边能够打垮人数最多,被视为主力的卫青所部,那这次就算是打赢了。
战略方面的事情,李云泽已经安排好了,就是分兵出击左右夹攻,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消灭匈奴人的有生力量,同时逼迫他们在冬天到来之前,无力南下到水草丰美的大草原上去。
苦寒的漠北可养不活多少牛羊,只要匈奴人被逼着在漠北乃至于更加遥远的北地过上一个冬天,李云泽估计他们至少得损失掉一半以上的人口与牛羊马匹。
只需要一个冬天,匈奴人就将再无力抵抗大汉,没有个百八十年的功夫,是绝对别想缓过劲来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