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完早饭,美国那边基本下班,当日时事尘埃落定,曹先生又浏览一遍北美媒体头条,发现今日的舆论热点无非还是两党那点蝇营狗苟,顿时兴趣缺缺,挨个关掉英文网站。
九点刚过,国内的消息面差不多也出来了。他打开交易软件,随意地看了一眼上期所、大交所的开盘价格,不出所料,大宗商品又是高开的一天。
至于二级市场……
其实从个人角度来说,曹仕建不是很喜欢国内二级市场,但公司既然选择上市,公司高管便有义务为持股人负责。
他不喜欢二级市场的原因,一方面是从业人员太多、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也是最近的国内资本市场实在过于热火朝天。
现在国内投资机构,什么券商、资管、私募、信托……公有的私有的,大大小小,如过江之鲫,信建虽然早年抢占先机出过不少风头,但现在进入了新时代新篇章,倒显得有些过于保守,做的生意都是能源、钢铁、医药这些长期价值投资,和某些高杠杆短周期的行业一比,所获盈利并不起眼。这里面固然有曹仕建刻意收敛锋芒的缘故,更多的,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根本缘由,还是房地产。
从14年开始,房地产交易量明显收紧,社融数据和贷款数据一度出现剪刀差,这意味着消费收紧,老百姓购房意愿下降,热了十多年的房地产市场在一夜之间摇摇欲坠。
然而没想到的是,随着美联储放水,大量美元流向海外,严重的输入性通胀到了中国,既没有分给制造业,也没有沉入科研机构,最后,随着棚改货币安置政策一声令下,还是流向了房地产市场……
上层研究宏观经济的某些人,徒有留学背景,学会了美国人说故事的本事,在很多个人思考上,还是缺少以我为主的态度。人活在世上,有一方能睡觉、能工作的小小空间就行,造那么多房子干什么?一旦人口红利趋向下降通道,这些房地产最终要往哪里去,难道指望农民接中产的盘吗?
但是,面对这些几万亿的资本浪潮,即使曹先生再有本事,也是无能为力。
他打开公司的公文系统,开始慢慢回复邮件。
刚忙活半小时不到,秘书打来电话,说是香港团队开会的时间到了。曹仕建只好一边挂着香港的电话会议,一边继续处理邮件。
香港那边的团队,主要还是跟港股交易有关系,毕竟信建目前有两家公司在香港上市。
不像国内大A以散户看多追涨为主,港股是多头空头共存,这几年大陆市场太热,不少资本大鳄一直盯着港股里人傻钱多的大陆企业不放,时不时指望做空大赚一笔,其中的著名代表,就是臭名昭著的某水公司。
曹仕建听完香港团队总结对方基金这两年在港股的“辉煌历史”,情绪依然没什么波动,仅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听说创始人布洛克曾在上海做过两年律师,看来他们对中国企业很了解。”
香港团队负责人对曹仕建的随意态度有些焦虑,“曹董,他们五年时间出手十次,除了新东方成功自证清白,十家上市公司中的九家已经退市了。”
“所以呢?”曹仕建平静地反问,“美股的做空机构多不胜数,现在不过是有人换个赛道,专找中概股、港股下手罢了,没有Muddy Waters,还有Chaos Air、Turbulence Flow,他们在打法上并没有神来之笔,只要我们的持股企业照实审计、不弄虚作假,没什么好怕的。”
负责人有点懵了,“对不起,曹董……您说的Chaos Air、Turbulence Flow……是哪家空头公司?”
曹仕建一时无语。
不过是随口编的,那么较真干什么……
他有些无奈地说:“是哪家做空机构不重要,总之,我们自己的调研不能落于人后。至于浑水的做法,其实也是在给我们这些在港企业敲警钟,以后我们的财务审计必须更加慎重才行。”说完,他换了一台电话,切到秘书的专线,“问问罗董和周董下午有没有时间,我们去公司开个小会。”
秘书在电话里问:“是去滨江,还是在浦东?”
信建目前在上海有两个办公地点,总部在浦西徐汇滨江,投资部门则是在浦东世纪公园附近,曹先生的家门口。
曹仕建想了一下,说:“就在浦东吧,总部人太多。”
安排完这些,时间已经来到十二点。菲佣准时过来敲门,提醒他该午歇了。
曹先生从电脑屏幕里抬起头,看了看桌上的时钟。
时间过得真快,感觉上午还什么都没做,又要吃饭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