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允载似乎被他的笑容感染了,亦嘴角一弯笑了:好,九嫂,我相信你。
嗯,快回去吧。金在中说着,站起身来,态度一变对那教养姑姑道,好好照顾十皇子,我过几天再来看他。
那教养姑姑连忙道:是。
金在中看着两人走远,这才转身离开。
没有显赫的母家,皇子亦不过如此,可见世态炎凉。他十分幸运,生在一个地位显赫的家中,有宁王和获嘉长公主这样的父母他都不记得,前世自己死的时候,自己父母的结局如何。
金在中思绪翻飞,想到了许多,突然的一个声音却打断了他的思绪:
金在中,别来无恙啊。
金在中蹙眉,抬头来,却见七皇子郑允律和他的皇子妃白香兰双双素衣站在不远处,两人都似笑非笑地看自己,眼中满是不善。他面色不变,行礼道:见过七皇子。说着就要走,却听郑允律道:
许久不见你倒高傲起来了,你的礼行得也太不到位了吧?
一旁的白香兰高昂起下巴,附和道:正是,难道你父母都没教过你礼数吗?她说着,想到什么似的,轻蔑地笑着道,哦,我怎么忘了,你是北祁人,据说北祁人粗鲁无知,不识礼数。
一旁的金篱已经听不下去了:放肆!
金在中抬手制止了金篱的话,唇角带起一抹冷冷的笑意,道:我不识礼数,但还向七皇子行了礼,那么七皇子妃呢?我身为郡王,你只不过女流之辈,理应向我行礼,你非但不向我行礼,还一口一个你,如此看来,你比我这个粗鲁无知的北祁人还要粗鲁无知吧?
一番话将郑允律夫妇抢白地哑口无言。
那么,七皇子妃你先恭敬地向我行礼,然后我再恭敬地向七皇子行礼吧!金在中说着,嘴角弯着,美目中却满是不屑。
郑允律怎么可能让白香兰做那种事,因为傻子也知道那根本就在打他的脸!他本来还想羞辱金在中,没想到反被他抢白了一通,他气得冷哼一声,快步离去。
等快要与金在中擦肩而过的时候,他想起来什么似的,对金在中得意一笑道:等着吧,郑允浩不会有命回来了!说着,一脸狰狞的得意,大步走开了。
金在中这才被激怒了,他拳头紧握,牙根紧咬,恨不得上前一剑杀了郑允律!
你们才该死,允浩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第九十一章 意不尽
因为天气热,皇后的灵柩也并未在皇宫中停多久,再加上这位皇后本就是戴罪之身,因此第三天就送往皇陵了。不过怀庆帝还是给足了慕家面子,皇后的丧仪是非常隆重的。
皇后新丧,原本定下的七月初一的雍王郑允逸与狄青的婚礼、七月初五的襄王郑允清与慕青阙的婚礼也都相继顺延,不过再往后延就是七月十五中元节了,因此礼部又重新挑了日子给两人,后来郑允逸挑在了七月二十五,郑允清挑在了八月初八,据说都是非常好的日子。
不仅如此,八月初三乃是怀庆帝四十五岁大寿,称为千秋节,皇宫里一年也难得热闹一次,因此千秋节是要大操大办的,仍由礼部负责。一个中元节、一个千秋节,再加上两个婚礼,这么些事情一下子压到礼部,使得礼部一下子成了六部中最忙的地方。金在中代替了郑允浩履行礼部职务,再加上他勤勉,因此礼部尚书乔守儒也没跟他客气,直接将千秋节这一任务交给他主办了,他怕犯了忌讳,推托许久,最后还是怀庆帝大手一挥亲自定了他主办。
如此他只好硬着头皮接下,好在现在也才六月十九,离千秋节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再加上礼部的另外几位大人抽空也指点指点他,因此他也不至于手忙脚乱,只不过比原先却是忙碌了许多。
四十五大寿因为逢五,是比较隆重的,因此据说到时候会有北祁、西祗以及新罗的使者带着贺礼来朝贺,这些人也都是需要金在中去接待的,他从未做过这方面的事,想着倒也新鲜,因此隐隐生了几分期待来事实上他身为一个男子,也不喜欢每天都待在家中掌持中馈、饲弄花草,尤其是郑允浩去前线后,那样只会叫他感到愈加寂寞。
是日礼部散值,金在中回到皇子府,刚下了马车,就看到一顶皇家的轿子落在自家府邸前,轿帘一掀,只见郑允清穿着玄色蟒袍弯腰走了下来,他最近气色倒是好了许多,不再跟以前似的总是面色苍白,穿着玄色的蟒袍隐隐显露出几分俊朗与霸气,与梁成枫的气质有些类似,却比他更加贵气十足。
那玄色蟒袍金在中只见过郑允浩穿,如今再看到它穿在别人身上,不禁有些出神,连礼也忘了行,还是郑允清一脸微笑地走到他面前先叫他:
在中,不请我进去坐坐么?
金在中这才回过神来,有些尴尬地笑道:抱歉,襄王里面请。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花厅,郑允清在上首坐下,先是环顾了一下四周,随后笑着道:似乎总感觉哪里不一样些。
金在中闻言低了头,唇边的笑容有些苦涩:桃花依旧笑春风,不是么?
他说的是桃花依旧笑春风,可是他真正想说的其实是前一句人面不知何处去,郑允清自然知道,他不动声色地笑笑,拿起手边的茶盏微微抿了一口。
襄王殿下亲自前来,不知有何事吩咐?金在中抬起头来,笑容中的苦涩已经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脸正色。
郑允清摇了摇头,将茶盏放在了一边,道:最近郑允逸不安分,我瞧着像是有大动作,所以想来与你商量一下,不知你愿不愿意我帮你们?
以前若是郑允浩在,他要做什么,都是会直接答应的,如今金在中代替了他,郑允清便需来征得他的同意,否则会起了隔阂。
金在中也明白了郑允清的意思,问道:襄王想怎么做呢?
郑允逸在动朝中的官员,有些贬官了,有些明升暗降,哪些是允浩的人,你告诉与我,我可尽量保住他们。郑允清说着,双眸复杂地看着金在中,见他有些迟疑,又道,你若是有所顾忌,便罢了,是我唐突了。
金在中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道:襄王若是要帮助我们,在中自然是不胜感激了。他顿了顿,又道,还没恭喜襄王,喜得佳偶。
郑允清看着金在中似笑非笑的表情,没有表示任何不悦,脸上依旧是淡淡的微笑,道:谢谢你青阙,他很好。
他说着,缓缓低下了头,掩盖了自己眸中的复杂。
金在中看着他的模样,不知为何感觉到他对于亲事似乎并不是十分高兴,却也不好多问,只好道:我把名单写给你,请你稍等。
嗯。郑允清颔首。
金在中起身回了书房,没一会儿便折回花厅,将叠好的纸交给郑允清:劳烦襄王了。
郑允清正接过纸,听到金在中的话却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话似的,猛地抬起头看着他,眼中写满了叫人看不透的复杂。
随后,他像是记起来什么似的,反应过来,尴尬地笑道:你太客气了,我是允浩的兄长,是应该的
金在中闻言只是笑了笑。
郑允清将名单收进袖中,又想起什么,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有些局促地对金在中低声道:亲事我会亲自写信告诉允浩的,放心,我与他永远都是兄弟。
他说完,不等金在中回答便转身离开了。他的背影高大而单薄,仿佛要不顾一切地为谁撑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金在中看着他走远,心中突然有些释然。
梁家人忠厚,重感情,他们不仅把这性子遗传给了三个孙子,还完全遗传给了两个外孙。郑允清似乎是很担心他与允浩会误会,因此亲自跑来向他做出承诺。
如果真是这样,真的就再好不过了。他也不想看到他们两兄弟反目,他还记得有一次他问郑允浩,襄王是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