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舒力仔细观察了电视画面,觉得画质挺不错,等离子电视说是灰度丰富、色彩还原好、亮度高,但那价格实在过分,有这钱买点其他的更好。
从硬件上说,现在家里不差什么,秦华玉现在银行账户上钱不少,想买什么都可以,但真正差的,她不便说出来,知道杨舒力不愿意听。
今年经济形势好,赚钱的人多,即将到来的国庆黄金周,将是非常火爆的节日,大元和的婚宴已经排满,杨升元他们也准备推出新的菜品,每天都很忙。
9月12日,星期五,中午,杨舒力在重庆市大街小巷转悠,不知道吃什么好。
转来转去,仍然选择了老牌的重庆面馆,点了一份鸳鸯面。
鸳鸯面就是一次吃两种面,可以任选,杨舒力选的是牛肚面和鳝鱼面两种,价格也是顶级的,12元,相当于一两面6元。
重庆面馆只卖早上和中午两顿,人总是很多,点单之后找位置,放眼望去,桌椅上坐满了人。
突然,杨舒力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高中两年同桌刘智乾,他似乎是一个人,正认真地吃着面条。
连忙走过去,有问题要问他呢,他是今年毕业的,刚参加工作,毕业时碰到同学难免问问:“你定下来没有?”“你去哪上班?”他应该知道黄敬蜀的下落吧。
第466章 退学了
“在上班了吧?”杨舒力走过去,在他旁边站住。
刘智乾斜眼看着他,认出来了,点点头。
重庆大学现在有本科了,但杨舒力毕业的那一年还只有专科,刘智乾刚毕业参加一个月工作,难道单位就在附近?
单位应该不错,重庆面馆是重庆市价格最贵的面馆,别的地方5元一碗杂酱面,它这里卖6元,还有许多种类是其他面馆没有的,比如牛肚、鳝鱼、鱿鱼。
中午下班出来吃饭,一般会跟同事来吧,刘智乾应该是一个人,他这人不爱跟人交往,看来一辈子都这样了。
因为有话要问他,杨舒力在一旁等着,吃面的人太多,得等一会,刘智乾旁边的人吃完后,连忙占了位置,坐在他旁边。
“单位就在附近吧,什么单位啊?”杨舒力问道。
正在埋头吃面的刘智乾抬起头,想了一下,扭过头在杨舒力耳边小声说道:“建行。”
杨舒力心里一惊,就外面那个建行?那是重庆市建行总部大楼啊。
刘智乾父亲果然有办法,重庆大学的专科生都能安排进去,不过,真正让杨舒力吃惊的,是以前黄敬蜀也是说好要进银行总部,如果是建行的话,不仅跟刘智乾是同事,而且她也应该在不远处的建行大楼上班。
刘智乾快吃完了,他得抓紧问,于是便问道:“在办公室上班?”
“不是,柜台。”刘智乾说道,看样子,他对这份工作也是满意的。
“柜台干一年后去办公室吧?”杨舒力清楚这个路数。刘智乾低头没有作声,算是默认了。
“我听说黄敬蜀也是进银行,你们不会是同事吧?”杨舒力问道。这样引入黄敬蜀显得自然。
刘智乾吃完了面条,还端起碗喝了点汤,放下碗,看着前方。
杨舒力心里有点急,要是他不愿聊天,起身回单位,这个线索就失去了,要不要找他要个电话号码呢?
正寻思着,刘智乾开口:“她好像退学了。”
“什么?”杨舒力吃了一惊。
“反正好长一段时间在学校和重庆市都没有见到她了。”刘智乾说道。
这时杨舒力的面条端过来,鸳鸯面的碗比较特殊,中间有一道隔板,但不是直的,而是像太极符号那种弯曲的,一边是牛肚面,一边是鳝鱼面。
刘智乾站起来,看了一眼面碗,说道:“我回单位了。”
“好,再见。”杨舒力冲他一笑。本来还想和他聊一下,没办法,人家吃完了。
不过,刘智乾这风格他比较欣赏,两个高中同桌见面,不必假惺惺地交换电话号码,因为生活中的确没什么关联。
杨舒力也是这样,尽量减少通讯录上的号码,不建立不必要的联系。
这不是那种自恋人格只跟有用的人联系,因为杨舒力从不去找所谓有用的人要电话号码。
但这次他有点后悔,刘智乾离开后,他意识到没有电话号码,下次碰面不知何年何月了,关键他还想听刘智乾讲一下黄敬蜀退学的情况。
黄敬蜀会不会在德阳市生活呢?如果是周末或节假日回来,刘智乾碰到几率不高。
面条味道还可以,但是牛肚硬了点,鳝鱼又煮得烂了点,没有那种筋道的感觉。
但还是值得一吃,毕竟只是面条的臊子,不能和餐馆里专门做的牛肚和鳝鱼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