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大度吗?人性是复杂的。人有时候需要戴面具,有时候需要发泄。”杨舒力说道。
“但我还是觉得杨哥……好帅。”冉丽娟微笑着说道。
“每个人都有丑陋的一面。”杨舒力说道。
“不会,杨哥永远帅。”冉丽娟说道。
杨舒力嘴角的微笑慢慢消失,伸出一只手搭在她肩头,表情平静中带着严肃,说道:“叫主人。”
冉丽娟看着他,眨眨眼睛,小声说道:“主人”。
杨舒力的手从她的肩头移下,慢慢来到她领口,并伸进去。
第356章 最初的选择
“舒力,有件事要麻烦你哟,嘿嘿。”秦华玉在电话中说道。
杨升元要办大餐饮,需要更换公司执照,取一个合适的名字,他和向叔叔商量后,说让杨舒力来取这个名字,然后让秦华玉来给杨舒力打电话。
杨舒力心思没在这上面,觉得还是由他们取名字为好,秦华玉说不行,他们说必须由杨舒力取名字,吃水不忘挖井人。
杨舒力只好开始琢磨,尽快交差。
还真有点不习惯,要是在前几年,还在读高中时,他一定想好几个名字出来备选,但是现在,一点头绪没有。
先确定一个字,元,这是取名元酥肉的做法,这里可以同样使用。
围绕这个字来取名,要好办多了。
脑子冒出一个名字,大元和。
不得不承认,这个名字是借鉴于“大锦和”,杨舒力到这家店吃过两次,对它的菜品和店名都认可。
“大”这个字是国人喜爱用的字眼,跟“新”一样,而且他们办的是大餐饮,是百福广场比较早的大餐饮,用一个“大”字没问题。
“和”字有多种解释,广义的和就是和气,和为贵,狭义上指杨升元和向叔叔,他们俩缺一不可,还是希望一直和下去。
当然,他俩都是吃过苦头的人,年纪也大了,应该不会为利益而内斗,这点杨舒力是相信的。
这个名字基本元素都有了,大气,和气,面子有,内涵也有,就让他们用这个名字来创造一生的荣光吧。
五十年代人常被认为运气不好,生下来一直吃苦,改革开放时都已经20多岁,最宝贵的年华都被埋没了,改革开放中又遇到下岗。
他们以为自己的下一代,也就是八十年代人运气才算好,出生时是改革开放初期,以后的日子自然是越来越好。
其实不是这样的,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人的命运不过是镜像反转,一个是这头苦,那头甜,一个是这头甜,那头苦,两代人的命运总的说来差不多。
他们要是能把大元和办成功,也算是人生无悔了。
把“大元和”这三个字用短信发给秦华玉,看他们反应如何。
晚上6点接到秦华玉电话,说已经定了,就用“大元和”这个名字。
杨升元和向叔叔都很喜欢这个名字,向叔叔说,只有杨舒力才想得出这么好的名字,他们一定会取得成功。
交差了,杨舒力很欣慰,虽然没怎么花功夫,但这个名字不算差。
星期二,杨舒力给唐蕴雪发短信,问她想不想趁天气好出去走走,呼吸下新鲜空气。
第二天中午,两人去了都江堰附近的灵岩山,杨舒力开车,一个多小时抵达灵岩山。
山腰上有一座1500年历史的古刹叫灵岩寺,四周有大片的银杏树,还没有到银杏叶最美的季节,但已经有一些叶子开始变黄。
在山中的石板路上散步,喝茶,赏景,逛古街,待了两个多小时,杨舒力又开车回城。
“很好,舒力,谢谢你。”唐蕴雪坚持不坐在后面,而是坐在副驾位置,她的手放在杨舒力大腿上,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古寺周边还有住宿,档次有高有低,唐蕴雪有来这里住两天的打算。
成都因为地理位置,秋冬之际空气质量稍差,碰上雾霾大的天气,杨蕴雪打算到青云居去住几天,但那里距离稍远,灵岩寺环境好,也可以考虑。
两人约好银杏叶黄之后再来这里散步。
唐蕴雪说暂时不与杨舒力见面,是不想让他看见自己大腹便便的样子,但如果以朋友相处,这个问题就不存在。
10月31日,星期四,万圣节,杨舒力来到听涛苑和冉丽娟相会。
在外面的餐馆叫了几个菜,冉丽娟自己煮的米饭,餐馆的米饭不会用太好的米,自己买的米更讲究,这也是杨舒力的看法。
杨舒力把一个信封交给冉丽娟,是下一个月的费用,5千元。
吃饭时,冉丽娟讲到这次实习的情况,在回成都的途中,她和审计学老师有过一次谈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