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海身高大概1米67的样子,戴一副眼镜,看得出来是农村出身。
“舒力,今天没有上课吗?学校还没有放假嘛。”陈海问道。
“应该没有放假。”
“你不写特稿可惜了,不过确实辛苦,如果要做其他兼职,我帮你联系,机会多。”陈海朝报社方向指了指。
“那倒用不着。”杨舒力说道。
两人来到餐厅门口,陈海抬头一看,停下脚步:“嚯,用不着嘛,舒力,简单吃点就行了。”
“已经订好了,请进。”杨舒力做了个请的手势。
为显示这次宴请的档次,也方便聊天,杨舒力订了个包间,中午包间有多的,小包间价格只要30元。
进了包间,陈海脸上的犹疑更重了,“舒力你太客气了,你是不是在做其他的勤工俭学?”
“也不能叫勤工俭学。”杨舒力说道。
菜单递给陈海,他翻了好一阵,点了一个农家小炒肉、一个夫妻肺片,把菜单递给杨舒力。
杨舒力点了麻辣鳝段、豆瓣鱼、炝炒花菜,陈海出手阻止,又点了一个冬瓜绿豆汤,齐活。
菜陆续端上桌,两人开吃,陈海说道:“舒力,现在特稿确实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作者和读者都不比以前了,但是各家报纸的特稿版面还在,好的作者还是可以赚钱。”
突然,他停止说话,眼睛盯住杨舒力手腕上的表。
“这个是欧米茄的碟飞,前段时间买的。”杨舒力说着,把表摘下来递给陈海。
“这个表好像……是真的。”陈海把表翻来覆去看着,“我读书时有个同学戴的双狮表,是假的,50元一只。”
“应该是真的,北京西单名表中心买的。”杨舒力说道。
“多少钱买的?”
“不到1万2。”
“啊!1万多?”陈海吃了一惊,连忙把表递回杨舒力。
两人埋头吃菜。
“那你现在……”吃了一阵,陈海小心翼翼地说道。
“没有去读书,自己开个小公司。”
“开公司啊?你……”陈海皱着眉头,语调低下来,“现在公司不好做哦,你们是做什么的?”
“图书,未生图书工作坊。”
“未生图书……怎么觉得有点熟呢?这个名字比较特别,我好像是见过。”陈海低头回忆起来,突然一拍桌子,指着杨舒力嚷道:“2010年实现财务自由。”
“是我们公司出的。”杨舒力说道。
“时间管理30法。”陈海又指着杨舒力嚷道。
“是我们公司出的。”杨舒力说道。
“嗨。我是你们的老顾客了。”陈海摇晃着脑袋说道:“舒力,不,应该叫杨总,我提个意见,你们公司的书定价有点高哦,薄薄的一本卖十五六块,我每次买你们的书,心说一顿晚饭没了。”
第240章 半年奖
4月30日,星期一,上午9点10分,杨舒力和张有路来到一环路东三段一家银行门口,一个进入银行大厅,一个在门口等着。
半小时后,杨舒力从银行出来,张有路拦了一辆出租车,两人上车离去。
进入办公室,杨舒力从双肩包里往外掏钱,一共10万,都是刚才从银行取出来的,是提前预约的。
从抽屉里拿出几个大信封,开始数钱,往信封里塞钱。
明天开始5月黄金周,公司全员放假。
张有路要出差,为《美剧宝典》的事,反正小李也没有休息,黄金周期间,有大量周边地区的人来到成都步行街地区,是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时段,他们店要进行夏装大促销。
这笔钱相当于半年奖,发放时会说明白。
在大假前发钱,效果会更好。
信封装好后,挨个进来领钱,三位编辑每人8千元,告知他们相当于半年奖,都喜滋滋地出去了,其他图书公司应该是没有什么半年奖一说的。
张有路一万,祁燕燕一万二,加起来一共发出去近5万块,虽然和杨舒力所得只是零头,但在图书行业二渠道已经相当不错。
还有几万元现金,准备在假期用,打算给何筱芹送一部相机,有机会的话,买几件衣服。
相机的问题有点麻烦,如果让他来选,还是那部富士相机,到这个地步,他自己都觉得有点厌,他,曹宁妤,黄敬蜀,都是这部相机,都是他推荐的,现在又来一部。
万一哪天,何筱芹和黄敬蜀在重庆市某个场合相遇,两人都拿一部富士6900,那场面……
杨舒力打算让何筱芹到电脑城自己选,尼康佳能专卖店都看看,看上哪部就买哪部。
办公室一片喜气洋洋,大家又喝起咖啡来,董禾珊也给杨舒力泡了一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