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舒力从卫生间出来,还是在沙发边站着看了看。
春晚刚开始,第一个是雷打不动的集体舞蹈,今年就是《玉兔迎春》,“新年好,拜年了,一年更比一年好”,一阵蹦蹦跳跳,几个主持人开始说词,我们向谁谁谁拜年,杨舒力又回屋了。
不料,过了一小会,秦华玉敲门了,“舒力,舒力,接电话。”
杨舒力赶紧出门接电话,是黄敬蜀打来的。
“舒力,你什么时候有空,我把叶老师的照片给你。”
“我都有空,看你方便。”
“明天中午行不?”
“可以。”
“你是不是在看春晚?”
“没有。今晚把叶老师那篇稿子改完。”
“是吗?那明天能不能带来我看看。”
“没问题,你也是参与者嘛。”
两人约好明天中午10点百福广场见面,杨舒力放下电话。
秦华玉虽然坐在沙发上看春晚,眼睛不住往这边瞄,看杨舒力放下电话,她问道:“是跟你去成都的女生啊?”
“是的,明天把照片给我。”
“哦。”秦华玉目光又转向电视。
中午听说和杨舒力一起去成都的是两位女生,秦华玉过来问了不少问题,是不是班上的女生,怎么开始来往的,去成都的费用怎么算的。
杨舒力没法,就说她们是帮他采访写稿的,去成都的住行也是她们解决,他请吃了两顿饭,这才罢休。
电视上正在演一个小品,范伟演一个摆服装摊的小贩,嘴里唱着“咱老百姓啊,今儿个真高兴”,旁边的牌子却又写着“挥泪大甩卖”。
高秀敏从范伟这里买了件衣服,衣服里有一叠钱是范伟的,高秀敏返回来还钱,和范伟两口子一阵拉扯,尽显人性的轻贱,结果这两口子卖给高秀敏的衣服还是残次品。
结局的反转也很拙劣:高秀敏身体有问题,称这残次品刚好合适她。
卖假货的商贩、残人、残次品,就这样一个小品,还不时响起笑声和掌声,秦华玉也跟着笑了几次,杨舒力面无表情看完结局,回屋去了。
稿子全部弄完,已经接近10点,杨舒力出屋看看,电视上正在演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这个小品还是有点功力,杨舒力站在沙发边上看了看。
黑土从兜里掏出本子念起来:“改革春风吹满地,我国人民真争气,齐心合力跨世纪,一场大水没咋地。”
当黑土说道:“这是鞋拔子脸啊,这是正宗的猪腰子脸。”杨舒力脸上终于露出笑容。
秦华玉扭头说道:“好看哈?”
杨舒力点点头,上卫生间去了。
后面传来秦华玉的声音:“舒力,你不看完啊?”
在卫生间,杨舒力想到:这两个小品都是拿最底层的人物开涮。
春晚是一群人固执地拍出来,至于观众,不必强迫症地看完。
还有那句“改革春风吹满地”,电视机前有谁会认识到,改革已经进入最后一个阶段,也是高峰阶段,还有10年。
时间紧迫,要抓紧啊。
对很多人来说还是初春微风轻拂,但杨舒力明白,一晃就到秋风扫落叶了。
第二天大年初一,暖暖的阳光太舒服了,杨舒力早早来到百福广场,转了一圈,快到10点时来到见面地点。
没想到黄敬蜀已经等着他,鹅黄色的羽绒服熠熠闪光,脸蛋皮肤像广告一样完美无瑕,黄敬蜀看见他后朝他招手,杨舒力微笑着走过去。
不得不承认,众目睽睽之下,和美女见面有一种荣耀感。
上到二楼一家茶坊,找了个靠窗的位置,杨舒力对黄敬蜀说,感谢她对采访的帮助,今天不要和他抢单。
先看黄敬蜀拿出的照片,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厨房那张照片拍虚了,杨舒力说厨房光线暗,他当时也没想到这个问题。但其他几张照片还可以,杨舒力选了一张叶老师坐在桌前的照片,说这张可以用。
然后把稿子拿出来给黄敬蜀过目,《教授女儿偏僻山村教书26年,6个孩子排队叫妈》。
前面一行告诉读者基本信息,后面是一个噱头,有一次6名学生一起来看望叶老师,排队叫了她一声妈。
黄敬蜀看稿子,杨舒力喝茶,他没想到今天黄敬蜀有空出来,她和姜哥应该是互有好感,还不是恋爱关系,不会粘在一起。
“写得很好。”黄敬蜀看完后说道。
“真的假的?不用说好话,说实话有利于修改。”杨舒力说道。
“真的。我没想到你能写这么多,那天采访好像没说这么多啊。”
“有些东西加工了。”
“叶老师的老公?”黄敬蜀问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