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页(1 / 1)

('

照例到传达室检视了一番,不错,又接到一份样报,更关键的是,小黑板上有他的名字。

收获的快乐充溢脑际,杨舒力忍住高兴的心情,尽量表情平静地在老陈递过来的表格上签字,接过汇款单时看了一眼上面的数字。

430元。

不错不错,这数目已经超过秦华玉的工资了。

家里出现了一个新的经济顶梁柱,秦华玉你知道吗?

第021章 我就是那个名字

晚上回去拿着报纸和汇款单对比了一下,报纸上的特稿有4300多字,稿费430元,说明他家稿费是千字百元。

这是东部地区二线城市的报纸,稿费虽然比省级报纸和一流市场报的稿费差得多,但也算不错了,而东部地区这类城市很多,杨舒力仿佛看见金钱滚滚而来。

第二天中午,吃完午饭,带着身份证到学校后门不远处的一家邮局取钱,汇款单寄到学校,上面指明在这家邮局取钱。

钱到手,杨舒力想着买点什么东西犒劳一下自己,但一时想不起买什么。

也不可能花太多钱,拿个零头30元买什么呢?作罢,以后中午吃好点吧。

回到学校,想了想,还是到学校正门传达室看看,这几天可能是稿费到达的高峰期,看勤一点,尽量不让自己的名字在小黑板上待太久。

幸好去看了,又来一张汇款单,找老陈拿汇款单时,老陈射向他的目光越发犀利。

等签完字,汇款单拿到手中,他才明白怎么回事。

这张汇款单上的留言栏上写着一行字,标明这是某一天某个版面上的特稿稿费。

老陈应该明白怎么回事了:这个姓杨的转校生不务正业,给报纸投稿,收获还不小。

学校其他学生也有汇款单,多是初中部给报纸投稿的作文,稿费不过二三十元。

杨舒力拿着汇款单,再次往学校后门走去,虽然心情有愉快的一面,但他皱着眉头,思考着眼下面临的问题。

从老陈冷冽的表情看,这事迟早包不住火,他是从斗争年代走过来的,头脑里的弦绷得紧,虽然不像到处嚼舌头的人,但这么反常的事情,保不齐会向学校领导汇报。

学校如果介入,问题来了,你杨舒力是怎么写出这些特稿的?你去采访了吗?

没有,那么你就是造假!

而且你作为高二学生,不好好学习,编写特稿赚钱,会在学校造成什么影响?

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篇上好的特稿,标题也很好取,很吸引眼球:

《高二学生每天收汇款单,他干了什么?》

想到这些,杨舒力作出决定,即将投稿的第五篇稿子不能留重庆一中的地址。

既然如此,那就采取第二方案,留家里的地址。

留家里的地址,汇款单和样报会放到单元入口处的邮箱,邮箱的钥匙在杨升元手里,汇款单也会被他拿到。

问题不大,杨舒力马上会让他知道一些内情。

不过,邮箱口很小,样报筒塞不进去,可能样报地址还得在学校传达室。

由于秦华玉周末才回家,这事可以暂时瞒一阵,最终揭开真相后,虽然她也会认为杨舒力不干正事,但如果稿费积攒到一定量,可能会引起质变。

世纪之交,是思想激荡的年代,有很多家长和学生不再把高考作为唯一出路,即便在重庆一中这样的学校,也有一些不打算参加高考的学生,学校领导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他们不影响其他人学习就行。

真正对高考极端重视的,还是秦华玉这种自身处于社会底层,也没有多少社会关系的人。

第二张汇款单也是东部地区的报纸,稿费420元,看来也是执行的千字百元的标准,而且这家报纸的编辑在样报中给杨舒力附了信件,称赞稿子写得好,文笔老到,故事精彩,希望继续支持他们的版面。

这家报纸被杨舒力列入重点名单中,在投稿时会特别照顾。

针对稿件的采用情况和编辑的反馈,杨舒力在一个小本子上进行了记录,哪些报纸回应积极,有正面反馈,稿费合理,他都记下来。

哪些报纸投稿后没有反应,或者稿费很低,或者寄稿费太拖拉,或者对他的文章删减太多,他也记下来,以后有好稿子可能不会考虑这样的报纸。

一天之内,身上增加了850元,可以实施自己的计划了。

自从上次和刘智乾争论过小说以来,他总想找杨舒力讨论文学,一会问他看过谁的小说没有,一会问他对某作家怎么评价,既有点像请教,但也有不服气的意味。

杨舒力也清楚,刘智乾以前在农村生活,因为父亲的关系,接触到的书比其他同学多,自以为对文学比较了解,但到了重庆一中,他这方面的优越感没了,尤其碰到杨舒力这个家伙,简直是一种打击。 ', ' ')

最新小说: 被送给敌国主将之后 美强惨反派重生以后 糟糕!和死对头互穿了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农家小夫郎重生招赘婿 穿成反派暴君的旧宠[穿书] 反派渣男人人爱[快穿] 每个世界都是火葬场[快穿] 禁忌妖娆媚君侧 重生之下堂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