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此,美国直接将原定于用来赔偿战争损失的850多座工厂,还给了日本,其中包括了314座飞机制造配套企业,军火工厂131座,武器研究所都有25个。正是这些工厂在日本为美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军事物资,单单是军火就达到了1.1亿美元之多。而几十万联合国军在日本轮流休整,更是给日本带去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半岛战争期间单单是这些士兵们休整时,在日本花费的各种服务费用,就达到了36亿美元之多。至于这个所谓的各种服务费用具体是什么内容,大家就都是心知肚明了。如果实在不懂,看看日本街头那些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的俱乐部和夜总会,就能明白了。虽然日本的这种行为非常让人不齿,但不得不说,正是这种服务型消费,让日本的民间经济和就业情况飞速好转,国民生产总值更是在战争结束时,直接恢复到了二战前的水平。当然,这种情况,有了方浪的存在他当然不会让他重现,早在半岛战争开始前两年就开始布局日本的环球集团,早就通过收购和控股等多种方式,成为了日本与战争相关企业的幕后老板。其中,日本的汽车制造工厂,更是被环球集团直接收购整合,比如鼎鼎大名的丰田、日产、三菱更是只有一个品牌看上去还是日本品牌。历史上,丰田汽车在战前的月产量只有不到三百台,但战争开始的第一个月,美军就向他们下了5000辆汽车的订单。现在,这一切都已经不再属于日本了,而是属于日本现在最大的美资财团环球集团。更有意思的是,环球集团认为日本生产汽车的品质不行,将汽车生产中最重要的发动机与变速箱系统,从原来的日本国产,变成了进口美国和巴西货。为此,环球集团还专门出面说服了美国的通用和福特,为日本提供发动机和变速箱。对于这种有钱赚的事情,这些公司自然不会拒绝。而环球集团需要他们做的,就是对日本进行相关技术的封锁。不让日本车企掌握这些核心科技。原来日本自己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也被环球集团转移,相关研究资料早在战争开始前,就已经被打包上船运到了巴西。掌握着这些核心科技的日本工程师,也被巴西的方圆汽车、奔驰汽车、阿斯顿马丁汽车雇佣,其中有一些不愿意离开日本的更是被日本黑帮冲进家里,强行绑走。可惜这个时期的海上航行风险太高,很多都没能活着到达巴西。这就直接导致了日本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断层。现在订单送上门时,这些车企也根本就没有能力自主生产核心部件,只能乖乖听从老板的安排,从国外采购。至于这些属于方浪的工厂,从国外采购这些重要零件,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方浪是完全不在意的。首先这些零件的供应商也都是他自己的企业,负责运输的更是环球航运,这根本就不是浪费,而是妥妥地拉动内需,还是用美国佬的军费来拉动内需。这样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能给美国佬扯后腿,想想看,要是能够在日本生产这些核心零件,生产一辆汽车的时间就能提前多少。而需要从美国和巴西采购,时间最少要推迟一周。一周的时间,延缓几千辆车的交付,会少运送多少物资,单单是这里,美国人的后勤状况,就绝对不会有历史上的那么充足。加上方浪早早布局,鼓动约翰·克拉克和日本农民签订蔬菜供应协议,让日本的粮食产量明显下滑。导致了日本粮食储备根本不足以支撑联合国军的消耗。方家的尼斯公司则是直接在战争开始前,就有两船粮食从巴西起运,要运往日本的环球贸易公司销售,而战争爆发时,这两船粮食还在太平洋上晃晃悠悠地漂着。不用说,这个消息通过约翰·克拉克传递给联合国军的后勤部后,他们自然是要将这批粮食直接征用的。这些粮食就像是吊在毛驴嘴前的胡萝卜,看得到吃不到,不吃又不可能,着实让人难受。这让美军的集结进度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果战争时期再来几次这种状况,搞不好娇气的美国大兵就要撂挑子不干了。除了汽车和粮食,环球集团在日本还掌控着纺织、化工、电力、煤炭、海运、钢铁、造船等,各个行业。第689章 惊天大爆炸环球集团在日本的投资都有着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只把日本当做组装工厂,绝不让任何核心技术流入日本,特别是在电子产品领域,除了日本本来就掌握的电子管技术以外。几乎所有的晶体管相关领域的产品,环球集团是不让他有丝毫流入日本的可能,在日本电子厂生产的产品中,能用电子管代替的产品,绝不允许使用晶体管。实在需要使用晶体管的情况下,也是直接从巴西采购比较落后的晶体管,这就导致日本生产的电话、电台之类的产品质量并不先进。美军方面对此自然很不满意,可现在掌握着晶体管相关工艺的公司都和方浪有些关系,不管是美国的贝尔实验室,还是巴西的电子计算机研究所,他们早在方浪的指示下达成了贸易禁运协议,不允许将晶体管相关技术向日本转让。美军虽然很强大,但方浪代表的是财团利益,这是一群连总统面子都不给的家伙,所以,需要用到晶体管的产品,美军只能从美国和巴西采购,决不允许在日本直接生产。这让巴西的电子厂订单急速增长,电子技术也在这些资金的支持下开始快速发展,特别是雷达技术的进步更是快得肉眼可见。电子计算机方面也是技术每天都有新的突破。因为方浪这种可以的针对和封锁,让日本的电子产品技术根本就无法像历史上一样,通过半岛战争,直接获得飞速提升。也让日本无法像后世一样,在战后,经济获得快速增长。而在海运方面,环球集团虽然早就已经在布局日本的集装箱运输业,但从一开始,方浪就是不怀好心的,所以,环球码头公司对日本集装箱货运码头的建设进度十分缓慢。更尴尬的是,战争爆发前,环球码头公司已经将日本的几个重要港口进行封闭改建,刚拆掉原来的装卸设备,战争就爆发了,这给美军后勤物质的快速补充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不过,这种手段也只能短暂地拖住一会儿美军援助半岛的进度,并不能真的改变历史,方浪的心里对此心知肚明。但他依然这样去做,其实目的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战争前期北半岛的进展顺利,将南半岛和美军的第一批部队压缩到了釜山一带,最后美军第二十五师都收到了死守最后防线的命令。而方浪拖住美军物资运送进度的目的,就是想给北半岛一个机会,看看他们有没有可能将这个美国钉在半岛上的钉子给拔掉。这样方浪就能不动声色地,给美国人制造一点更大的伤亡。这也算是他对半岛战争尽的一份力了。可惜,这些只是小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半岛战争的问题,被封锁建造的码头,在美军的压力下,也不得不加快建设的进度。为了延缓集装箱货运码头的建设,方浪可以算是想方设法,一堆的港机设备,从巴西运往日本的码头时,都是反复拖延。不是,运输途中遇到台风,关键性零件丢失,设备到了码头,无法迅速装机,为此,方浪还悄悄泄密,让巴西最拖拉的建筑公司中标,成为了日本集装箱码头的建造商。美国佬有意见也只能是找这个建造商扯皮,让美国人浪费了不少时间。最后,美军的后勤物质运输效率,因为日本港口码头施工的问题,被严重耽搁,比历史上的效率来说,低了三层不止。而缺少物资的美军二十五师,在抵抗北半岛进攻的时候,自然也就要付出更大的伤亡,这种情况尽管让美军非常恼火,却丝毫没有任何办法,毕竟这些事情和方家无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