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落雁立马一脸乖巧,柔声细语地安抚道:“妈,我说,你说得对!”
吴远面不改色地往外走,免得遭受池鱼之殃。
结果刚走到大门口,就碰见隔壁陈杏捧着一盘子白嫩玉润的豆腐进来。
眼见着,这豆腐是越做越好了。
吴远这一愣神的功夫,陈杏倒是惊讶之余,先开口道:“吴老板回来啦?”
“嗯,”吴远回过神来,“夜里刚到家。”
打个招呼的功夫,身后的杨落雁已经大声迎了出来道:“嫂子,你做点豆腐也不容易的,哪能天天往家里送呢?”
陈杏也是会说话的主。
捧着这盘子豆腐道:“今天过节,我特地多做了点,想着来买的人会不少。碰巧做出一锅不错的来,特地送来给你们尝尝。”
这么一说,杨落雁还怎么推辞?
毕竟推辞就等于说,这豆腐不行,不认可了。
杨落雁无奈,接下那盘子豆腐,顺便把陈杏往屋里拉。
每回她这给钱都不收的。
反倒需要她多费脑筋,送这送那的,弄个礼尚往来。
不多时,陈杏手里的盘子空了,却又拎了个黑色塑料袋,满脸红红地出来了。
吴远也搞不清楚媳妇送的是什么。
只是看了陈杏一眼,反倒把人家看得更加脸红了。
于是连忙转移目光,我不看了,还不行么?
结果陈杏走到跟前,却主动搭话道:“吴老板,俺家老肖在你那干得还好吧?”
吴远点点头:“干得挺好的。”
事实上,吴远只在工地远远地看过肖伟的背影。
并未上前搭过话。
毕竟上前搭话说什么?
说‘你放心在这儿干,你媳妇在家有我照顾?’
不合适。
原以为这般敷衍过后,陈杏就会走了。
不想对方又追问道:“吴老板,你说这小龙虾,还能不能养?麻鸭这都快见着第二波钱了,可小龙虾这……”
听出来,这个问题才是陈杏逗留的主要原因。
吴远也跟着重视起来道:“放心吧,小龙虾养好了,赚钱不比麻鸭少。”
“何况野生的小龙虾能有多少?迟早又被掏绝种的一天。到时候,外头的市场培育出来了,都得靠你们这些养殖的,提供货源。”
陈杏自己也是带点脑子的,思忖道:“也是,听说今年,咱村收购的小龙虾都不够卖的,县里开始从别的地儿进货了。”
这就是市场增长了的表现。
既然你自己带脑子,吴远也不用苦口婆心了。
取而代之一脸轻松地道:“没错,就是这么个理。而且以你这么勤劳肯钻研的劲头,将来指定挣大钱。”
听完这话,陈杏顿时信心满满,连带着胸脯子都挺起来了。
“有你这话,俺就放心了。”
等到陈杏离开,吴远冲外头扬了扬手,对媳妇道:“我出去转转。”
杨落雁只叮嘱了一句:“早点回来,毕竟几道大菜,还指着你掌勺呢。”
丢下一句“知道了”,吴远消失在大门口。
结果刚转到自家小楼后面的村道上。
就见着宋春红载着王凤,颤颤巍巍地迎面骑过来。
隔着老远的,宋春红就慌了慌张地要下车,倒是把王凤弄得猝不及防地,差点摔倒在路边。
王凤站稳身形,下意识地扯了扯身上的小褂子,头也不抬地道:“你想摔死你妈呀?”
宋春红那管得着来自亲妈的埋怨,羞羞答答,欲扬又抑地道:“你回来啦?”
王凤这才明白过来,叹了口气,跟着道:“小江爸,啥时候回来的?”
吴远走上前去道:“大娘,我夜里刚到家。”
王凤当即走到闺女前头道:“特地回来过节的?”
“嗯,”吴远笑道:“也是赶巧了,BJ那边刚忙完。”
随即问道:“大娘,你跟宋校长准备去哪儿?”
王凤笑道:“去哪儿,去你家!”
吴远不明就里的,就听宋春红羞答答地解释道:“来给小江和玥玥洗澡,系绒线。”
吴远恍悟过来。
这就属于老一辈的传统习俗了。
平常孩子端午节,由自家人烧艾草水,洗澡,系绒线。
主打一个辟邪祛病。
可对于认了干亲的孩子,就得由干亲来帮着洗澡、系绒线。
主打一个辟邪祛病的PLUS版。
“那正好,一会留在家吃饭。我去村里要一些小龙虾回来。”
娘俩也没多说,径自走下村道,拐入吴家小楼道:“你去忙你的去吧。”
跟娘俩分开,吴远穿过村办小学。
这一路上倒是没了鸭屎遍地,就是零零碎碎的艾草,撒了一路。
这东西,在农村遍地都是。
所以也不稀罕。
走到董大成家后面,就见董大成从自家院墙边上走过来。
隔着老远就叫唤道:“吴老板!”
于是吴远驻足下来,手上的华子已经掏出来了。
可等到董大成走近了,说什么也要把自己兜里的红塔山散给吴远,边散还边说:“回回都抽你的好烟,今儿个你也尝尝俺的孬烟。”
他都这样说了,吴远只能接了。
不过红塔山对于自己来说不够格,但对于董大成来说,绝对是一大步了。
吴远凑头跟董大成把烟点上,就站在桥头道:“大成哥,养殖麻鸭,赚到钱了吧?”
董大成咧嘴一笑,“嘿嘿,赚到一点。现在家里婆娘,服服帖帖的,直夸你的好。”
吴远却不领情:“大成哥,你那蛮子婆娘不骂我,我就万幸咯。”
“她敢!”
这个以往只能娶蛮子婆娘的傻老哥,似乎也因为挣到点钱,而跟着硬气起来了。
饶是如此,吴远依旧叮嘱道:“大成哥,家财万怪,带毛的不算。这回咱挣到钱了是不假,但麻鸭养殖,还有很多学问在里头。你们还是得跟慧琴好好学!”
董大成答应地满满道:“那是一定!慧琴现在说话,村里谁敢不听?”
第1269章 发展的眼光,也得看谁用!
在桥头跟董大成分开,吴远一路上又遇到几个熟人,说了几句话。
这才到了村部大院门口。
贾痦子站在小卖部柜台里,像极了旧社会的老掌柜。
隔着老远,点头哈腰地跟吴远打招呼。
连带着柜台前面,一堆打牌的老少爷们,跟着一道打哈哈。
吴远挥挥手回应过后,径自走进村部大院。
才发现村部大院里的人,比小卖部的人,还要多。
和去年一样,一部分是来卖小龙虾的,提溜着大小不一的尼龙袋子,里头的小龙虾爬上爬下。
但另一部分却是去年少有的,专门过来买小龙虾的。
去年除了三姐那样的大户过来批发。
嫌少有农村家庭过来买小龙虾,就为了专门回家烧菜过节的。
对于农村来讲,这东西遍地都是。
还需要花钱买?
如今看来,一方面这东西不是想弄就能弄到的,农村野生的小龙虾,怕都被这些每天过来卖小龙虾的队伍,搜罗光了。
另一方面,也是村里不少人家赚到钱了,愿意花钱来消费了。
吴远思忖间,站在后头,没动弹。
结果却被前头的李会计瞧了个正着,特地走过来,把他拉过去道:“你家那小龙虾,老支书早就留好了,包括三指粗的大黄鳝。”
吴远愕然:“敢情爹早早过来,是抢小龙虾来着。”
李会计一凛:“可不么!现在小龙虾远近闻名,好的,个头大的,更是不够抢的。”
“你别以为今天过节,才有这么多来买的人。其实平时,来买的也不少。”
李会计这一张嘴,就被吴远瞧见了:“哟,李叔,最近补牙了?补得是大金牙不?”
“你就别拿我打趣了!”李会计失笑道:“我要是老支书,铁定补满嘴的大金牙。”
杨支书闻声迎出来道:“我牙好好的,补什么大金牙?你别咒我行不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