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板,你这一步走得妙啊。”
雷骏端起茶壶,殷勤地负责斟茶倒水。
“无心之举,赚不到多少钱。”
陈河宇谦虚道。
阿狸、企鹅、千度可不会用他的系统,一来担心数据安全,二来它们资金充足,花钱招一些算法方面的人才,成立一个研发组,花不了太多钱。
他们可以负担,只有中小型企业,舍不得招人单干,才会选择未来科技合作。
“聚沙成塔,蚊子腿也是肉啊。”
雷布斯感慨道。
“我明天离开燕城,再见面得年后了,有事给我打电话。”
陈河宇端起茶杯,浅浅抿了一口,温热醇香。
“听说,你要收购芯片代工厂?”
雷布斯试探问道。
“怎么,你有介绍的?”
陈河宇轻轻一笑,反问道。
“倒是有一家,公司在沪城,名字叫紫港电子,具备生产28nm芯片的能力。”
雷骏回道。
在手机行业摸爬混打多年,他对国内的芯片制造公司算是耳熟能详,脑子一转,就想到一家合适的企业。
“对方愿意卖吗?”
陈河宇疑惑道。
在2014年,能生产28nm芯片的半导体工厂,绝对处于第一阶梯,加上国家扶持,一般很难走到倒闭的地步。
毕竟28nm芯片,可以运用在电视、空调、汽车、工业机器人、电梯、智能手环和无人机产品上,根本不会缺乏订单。
他之前的想法,是打算买一家工艺制程落后的代工厂,一点点从海外学习技术,壮大自己。
“咳咳,只是能生产,不能量产,工艺制程其实是55nm。”
雷布斯知道老板误会了,连忙作出解释。
“难怪!”
陈河宇白了老雷一眼,说话大喘气,他还以为记忆出了问题。
在他印象里,华芯国际在2015年,才实现28nm芯片的制程量产。
这家紫港电子的生产工艺,落后整整三个时代。
55nm制程上,还有40nm和32nm的芯片,竞争激烈,要是没点营销手段和研发能力,干到破产也有一定可能。
“什么价格?”
陈河宇来了兴趣,他要的是完整的生产线,技术层面可以慢慢提升。
“120亿,你要有兴趣,我可以帮忙牵桥搭线。”
雷布斯笑着回道。
“好家伙,真敢要价。”
陈河宇撇撇嘴,有些不屑。
55nm芯片是比较老旧的工艺,尺寸大,只在低端工业应用领域具有很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没办法,半导体就是这个价。”
雷布斯笑呵呵道。
“回头你联系章楠,这事她负责,有进展了再告诉我。”
陈河宇叮嘱道。
雷布斯闻言点点头,他对老板造芯片的计划,还是充满期待的。
燕城的事务告一段落,临走前,不忘交代洪俊帮他盯着研究室。
EDA软件开发,子系统功能都在代码实现中,他查阅进度和底层代码后,找出来一部分问题,让工程师继续优化。
……
“老板,到琴岛了。”
丁默等待飞机结束滑行,才叫醒休憩的陈河宇。
“蛮快的,两个小时不到。”
陈河宇看了一眼时间。
“剧组派了一辆车,我们等一会。”
丁默小声提醒道。
“嗯,来了琴岛,看看海,吃吃海鲜,好好放松几天。”
陈河宇露齿一笑。
两人在机场停留了十来分钟,一个电话打来,老默捂住话筒道:“老板,车子到了,我们先过去吧。”
接着,两人走到候车区,一辆白色商务车缓缓驶来。
车身上印着醒目的四个大字“流浪地星”!
第202章 13亿总投资,华国第一部超A大作!
琴岛。
东方影城。
5号摄影棚。
郭幡带着墨镜,坐在一张临时办公桌旁,身边是导演组成员、布景和道具组的工作人员。
“A07C098这组镜头经过渲染,存有明显瑕疵,我不想再重复昨天的错误,还是那句老话,开拍之前大家都要认真细心,做到万无一失,OK吗?”
他紧绷着一张脸,隐隐透露寒气,沉声叮嘱道。
“没问题,郭导!”
“道具组保证完成任务!”
在座几人连忙拍着胸脯道。
“去忙吧,加油!”
郭幡摆了摆手,习惯性地鼓舞士气。
“导演,老板的车子快到大门口了。”
一个带着鸭舌帽的助理,走过来提醒道。
“嗯,让副导演帮我盯着,我出去一趟。”
郭幡交代道。
说完,他套上一件黑色羽绒服,走出摄影棚,一股刺骨的海风迎面吹来,忍不住裹紧领口。
“师傅,送我去影城前门。”
郭幡走了一百米,找到一辆短驳车,开口客气道。
“好勒,郭导,您快上来,外面风大。”
师傅热情招呼道。
《流浪地星》作为十亿投资的科幻巨作,进驻影城后,轻松获得座上宾待遇,上面特意安排了一组电动汽车,免费送给剧组使用。
“郭导,等等我,是不是陈总来了?”
吴津溜出摄影棚,追上来问道。
“没错。”
郭幡微微一笑,自觉让出一个空位。
“嘿嘿,我陪你一起去迎接。”
吴津身子一跃,麻溜跳上车。
“师傅,走吧。”
郭幡见他坐稳后,冲驾驶员催促道。
“郭导别太紧张,陈总一向大度,绝不会因为拍摄进度缓慢,就责怪于你。”
吴津见郭幡不断搓着手掌,一眼看出对方心中的忐忑。
“倒不是害怕担责任,主要是不想辜负老板对我的信任,这部电影前期准备用了一年,开拍4个月却只完成三分之二的工作量。
坦白说,心里有愧!
资金压力、拍摄难点和后期制作,我要做到极致,才能回馈老板的提携之恩。”
郭幡禁不住倾诉道。
“《我不是药神》拿下33.4亿票房,说明国内市场,足以容纳30亿级别的电影,听说陈总谈妥了海外发行渠道,别整天胡思乱想,《流浪地星》一定能成功!”
吴津咧嘴笑着,温言安慰道。
“做好每一步,但愿结果尽如人意。”
郭幡举起拳头,和吴津碰了一下,恢复昂扬茂盛的斗志。
没一会儿,短驳车就停在了影城大门边。
“估计还没到?”
吴津探头张望,没发现剧组的工作车辆。
两人窝在墙角,站在屋檐下,掏出一包华子腾云吐雾起来,耐着性子等待。
“来了。”
郭幡丢下烟蒂,用脚踩灭,随即用肩膀撞了撞吴津。
只见一辆白色商务车驶来,他走到路中间,朝司机挥了挥手。
“郭导,憔悴不少,这段时间辛苦了。”
陈河宇摇下车窗,定睛瞥向对方,脸上尽是潦草的胡渣子,黑眼圈和眼袋格外严重。
显然,拍摄工作并不轻松!
“老板好!”
郭幡笑呵呵道。
“哗啦!”
吴津拉开车门,把郭幡推上车,然后道:“回剧组再聊。”
“陈总,预估还有两个月时间杀青。”
郭幡上车后,坐在后排,一本正经道。
“慢工粗细活,不着急。”
陈河宇笑着道。
上一世,《流浪地星》拍摄周期是五个月,后期制作大约七个月,算上前期准备时间,一共耗时1400多天,最终成片。
这一世,剧组为了聘请航天科学顾问,搭建六万平方米的摄影棚,2万平方米的道具生产车间,117个科幻类主场景,只用去一年时间,已称得上调配有度。
其实,这中间离不开陈河宇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5896张概念设计图!
12542张分镜头画稿!
没有莫斯Ai绘画2.0和3.0软件,以及未来科技工程师的支援,光靠剧组的美术组,恐怕至少得花费两年光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