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林风试探着问道,听到东阳机械加工厂的名字,林风心头一亮。
他现在正好要建一个机械加工厂,是不是能在这个方面,做一下结合的文章,如果可以的话,那可是省心又省力。
“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企业改革后,按照政策,我们是不能够为企业再注入资金,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从财政里拿出两百万,保障工人们的工资。”
“可即便是这样,也只是杯水车薪,工人们已经半年没有发工资了,你也到了,工人们又来闹了。”
提到工人们来闹事,周老板就很头疼,虽然他很同情这些下岗工人,但是没有办法,改革的大方向谁也不能改变。
这时,窗户外边的声音还此起彼伏,即便是有人上前劝阻,可是仍然无法消除工人们愤怒焦虑的情绪。
“我的理解,是不是他们的生产理念出了问题。”
以林风的判断,这也是国企改革的通病,在计划经济的经营模式下,一旦推向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几乎无一幸免。
都会亏的头破血流,只有破产这这一条路。
“你算是说到点子上了,林风,这家机械加工厂的厂长叫房世文,快六十岁了,本来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龄,要是在以前,再过个两年,他安安稳稳退下来就行了,可正好他赶上这个节骨眼。”
“本来他眼界、领导能力就有限,创新能力差,推向市场以后,更没有任何的竞争力,导致厂子出现这个状况,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对东阳机械加工厂,周老板对里面的情况非常了解,也很关心,但是就是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现在成了一个很大的隐患。
如果这件事情处理不好,闹到上边去,一旦扩大化,他就会很麻烦。
“换个人,或许能找到出路。”
林风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的关键,他太明白改变一个企业的关键了,找对一个人,力挽狂澜,能够让一个破产的企业飞起来,。
用错一个人,再好的企业,用不了多长时间,也会万劫不复。
“难啊,找个眼界宽、懂经营、懂市场的年轻人,实在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