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谦行动起来,四处打听退伍军人,他真被他打听到了两个退伍军人。这两人会开小型卡车,他俩学开大卡车更容易。
骆谦跟两人谈妥条件,给两人报名学车,结果骆谦和两人同时拿到驾照。
余红武三人还差点火候,没有出师。
*
骆谦到市里接他预定的大卡车。他开绑着大红花的大卡车回家,车刚停下来,李谣叫杜多思放鞭炮。
李谣、骆谦请了两桌酒,庆祝他们家买车了。
次日,骆谦从骆小龙那里拿了4000斤菜,又从其他菜农那里收了3吨菜,他和两个退伍军人先到省城试试水。
一路上有惊无险。
三人到了省城最大的批发市场,大卡车刚停下来,就围上来一群小商贩。
由于是省内运过来的菜,路程近,蔬菜非常新鲜。骆谦没来得及四处逛逛,考察一下今晚蔬菜的价格,小商贩争先恐后喊他们要拿多少筐菜。
西红柿、黄瓜受欢迎,骆谦已经预料到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茭白这玩意在省城这么受欢迎。
骆谦考察了一遍菜价,他回来把菜批发给小商贩。
3吨多的菜,被小商贩一抢而空,速度快的叫骆谦瞠目结舌。
买车的人说他买的大卡车最高载重量是10吨,他有点后悔只装了三吨多。
三人连夜回县里,下午一点到家。
他把钱袋子给李谣,跟李谣交代两句,他带两人随便吃点,安排两人睡最右边的房间,他便冲了一个澡,回屋补觉。
李谣为了让骆谦和两个员工睡得安稳,她关上了通向后院的门。她留了个心眼,没有立即数钱,把钱袋子锁进柜子里,就拿鸡毛掸子逗两个奶娃子。
小李,那么多的菜,都卖完啦?
李谣回头一看,嚯,店里挤满了人。刚刚骆谦说不管他拉多少菜到省城都能卖个精光,提点她等会有人过来问她话,她顺势提出也收余郢的菜。
李谣脑海中立刻浮现机遇二字,心里有个声音疯狂喊:抓住它,一定要抓住它。
李谣莫名其妙产生一个想法,只要她家抓住这个机会,就能成为中产阶级。
风险是肯定有的,但是成功的机率极大,她愿意和骆谦一起赌一把。
小李?村民问。
李谣回神:都卖完了,就是没有零卖贵,这就算了,还搭上了油费、过路费和员工工钱。咱家是贷款买的车,一个月要还大几千,现在不干了,想要把车转手卖了,得亏好几万,只能硬着头皮干。
村民们闻言唏嘘说:
你家买大卡车应该想到人家小商贩也要赚钱,肯定不愿意高价从你家拿菜。
杂七杂八的费用刨除,你家也赚不了几个钱,顶多一车赚一点点辛苦费。
你们两口子别想那么多,这几年辛苦一点,勤快一点,多跑几趟,把贷款还完了,身上的担子就轻了。
村民们觉得她家光贩菜肯定还不上月贷,得月月掏家具厂、种子店赚的钱填车贷。
上辈子的经历告诉李谣太打眼了不好,得卖卖可怜。
卖可怜的效果非常好。李谣心里乐开了花,面上却带着愁容:肯定得多跑。你们哪家菜卖不完,可以批发给我家,有多少我家要多少。
村民们:!
小李家买车买砸了,他们却得了便宜。
既然不愁菜的销路,他们就敞开了种菜。
人小李两口子实诚,他们不能干不道德的事,卖给小李家的菜一定要整最好的,谁敢使坏,不用小李两口子开口,他们找村长、村支书开村委会,不仅要当着全村男女老少的面批评他,还不许他把菜卖给小李两口子。
村民们离开,跟熟络的人通气,还说了一堆做人要讲良心。
*
晚上,李谣和骆谦说了村民们的反应,两人感慨余郢的村民心善,虽每个人都有小心思,却不会做损坏别人利益的事。
李谣把钱袋子拿出来,两人数钱就数了一个多小时。
钱还没有在两人手里放热乎,骆谦就揣着钱到骆家村和余郢收菜。
李谣:
赚的多花的快是常态,不激动,要淡定。
第102章
*
骆谦的三个亲哥哥不敢在骆谦面前耍小心思, 就连著名的搅屎棍骆清川在骆谦面前也得老实,其他人见状更不敢把差的菜装蛇皮袋中间糊弄骆谦。
在骆家村, 骆谦收菜收的相当的顺利。
骆言木、骆二林、骆三森:
我们不是怕死, 是从心。
骆清川:
大哥不仅没了媳妇,还有就是大哥现在死,侄子、侄女都嫌大哥死迟了。村里人说跟骆谦作对, 会落得跟大哥一样的下场, 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招惹骆谦。
他还是去祸祸二哥、三哥吧。
骆谦可不知道他们想什么,他拉了半卡车菜到余郢收菜,周边村有人拉菜卖给骆谦, 骆谦也收。
骆谦跟两个退伍军人跑了三趟,余红武三人拿到证,骆谦安排三人轮流跟随退伍军人到省城卖菜。
油菜籽可以收割了,骆家村以骆谦为首的大棚西瓜可以卖了。
骆谦收一卡车大棚西瓜拉到省城。
这是头茬瓜, 车刚停好, 西瓜就被小贩子抢完了。
光看县里人抢着买西瓜,李谣已经想象到她家西瓜到省城多么受欢迎。
骆谦从省城回来, 一把把李谣抱起来:一车瓜比一车菜多赚了每月还贷的数。
饶是李谣已经有了心里准备,李谣还是被这个数吓得尖叫出声。
骆谦开始卖二茬大棚瓜,三茬大棚瓜。
露天瓜熟了, 骆谦开始卖露天瓜。
当然,他也卖菜, 菜和西瓜轮流卖。
三茬瓜之后, 地里的瓜不太好了, 骆谦就没有收西瓜。
李谣尝到了贩卖水果的暴力, 一下子没了卖水果这份收入, 李谣心里不得劲,琢磨附近有什么水果可以卖,附近没有,周边有没有呢,周边没有,其他省呢,反正她家有车。
最终被李谣琢磨出来她家可以卖什么水果,那就是荔枝。1985年,本市出现荔枝,老鼻子贵了,3块钱一斤,猪肉才七|八毛钱一斤,吃一斤荔枝可以买好几斤猪肉了,但是买荔枝的职工非常多。
骆谦从杜老郢回来,李谣就跟骆谦说这件事。
骆谦一听行啊,他当即坐火车到南方考察荔枝,在他解决了果源问题,运输保存荔枝问题,就打电话叫人开卡车过去拉荔枝。
骆谦一口气买了10吨荔枝,直接拉到省城。荔枝在中部地区可是难得的玩意,就算骆谦要的批发价高,小商贩一哄而上抢荔枝。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