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后紧紧捉住了她的手腕。
他紧贴在她背后,强制将她的手拉到唇边,同时俯下身子,荫翳的眼睛盯着她低垂躲避的睫,声音突然冷了下来,“你以为你是谁?你给的恩惠我就得乖乖受着么。”
话音刚落,他就低头将她受伤的手指含入了口中。
应宁猛地一颤,好像一股电流瞬间传遍全身,她用尽全力抽回手,转身将他推开,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
“你可以不喝,没关系。”她的声音隐隐颤抖,“我是为了奶奶才这么做的,奶奶对我有恩,我不想她伤心,我做我该做的,至于你喝不喝,那是你的事,你要是想她伤心,就不喝,倒了都行,反正你已经够伤她的心了。”
说完,应宁便攥着手指冲了出去,连刚摆好的草莓也忘了拿。
谢陆言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他双手撑着岛台,发丝几分狼狈地垂在眼前,眼神晦涩不清,极度冷漠,似乎在极力克制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抽出纸巾吐掉嘴里的血渍,端着果盘走了出去。
-
应宁离开的时候,奶奶悄悄塞给她一个手提袋,里面满满当当装着的,都是谢陆言这些年来的病历资料,以及奶奶亲手记录的一沓厚厚的饮食情况,应宁看了鼻子酸酸的。
她轻声对奶奶说:“奶奶,那我就先回去了。”
“好,好,辛苦你了,好孩子。”奶奶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应宁心照不宣地点了下头,无需多言,老太太明白,这是丫头对是她的保证。
正好谢陆言也要回去,老太太招呼他过来,“你等会儿再走,先送妞妞,听话。”
难得谢陆言没有拒绝,应宁和周婶王伯一一告别,和他一道出了大门。
“怎么走?”谢陆言是自己开车来的,门口停着他的黑色宾利,他拿出钥匙,滴了一下,宾利的车灯亮了亮。
应宁没想坐他的车,指了指前面说:“我地铁。”
谢陆言扫了眼她贴着创口贴的手指,没什么语气道:“那送你出胡同。”
夜幕降临,胡同里的灯光温暖昏黄,两个人并排走着,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有两个外地游客从他们身边走过,看起来像是大学生。男孩手里握着张北京地图,女孩手里拿着相机,一直在拍照。
突然,男孩停下了脚步,他的目光落在了前方被老城砖地基围起的建筑物上,“哎,等等,这好像是个景点。”女孩也随之驻足,好奇地抬头望去。
那地基足有一丈高,顶部枝繁叶茂,宛如一座古老的堡垒。入口处,一个红色的小铁门半开着,门边写着“普渡寺”三个字。
女孩眼前一亮,似乎想起了什么,“我知道我知道,这就是多尔衮王府的旧址,现在叫普渡寺。”
普渡寺位于南池子大街的东侧,从谢奶奶家出来没走两步就到了。
男孩故意逗女孩玩,他憋着笑,说:“你说的不对,北京人说话得加儿化音,你忘了刚才怎么教你的了?普度寺儿,多尔衮儿,这才对,来,再说一遍。”
女孩还真当真了,清清嗓子,一本正经地学了起来,“普渡寺儿,多、多、多尔衮儿……”她越说越觉得绕口,最后连舌头都咬到了。
男孩见状,忍不住拿起手机录了下来,一边录一边笑得前仰后合,脸都憋红了。
应宁和谢陆言从他们身边走过时,谢陆言突然发出一声轻嗤,似是嘲笑。
“你笑什么?”他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八成嘲笑人家出糗呢,应宁觉得他真不礼貌。
谢陆言意味深长地瞥了她一眼,说:“竟然还有比你傻的。”
应宁:“……”
她也想起来了。
那是她刚搬来北京的第一年,普通话还说不利索,就被某人逼着学起了北京话。
两个人放了学也不回家,甩了司机和保镖后,谢陆言就兴致勃勃带着她去坐地铁。
北京地铁站的名字好多稀奇古怪的,什么公主坟儿啊、奶a#039子房啊、骚子营啊,给初来乍到的应宁看的一愣一愣的。
那时候,谢小少爷美其名曰带她认路名,实际上却是借着她的名义满北京城地疯玩。地铁一到站,他也不看站点,想下就下,车门一开,就拉着她像风火轮一样冲下去。
地铁开过去的风将两人的校服吹得鼓鼓的,仿佛要带着他们一起飞起来!
玩到天黑,俩人都不敢回家,生怕被爷爷责怪。于是就跑到南池子,让周婶给家里打电话,说他们一直在南池子帮奶奶打扫院子呢!
哟,哪是打扫院子啊?两人一进门,书包往屋里一扔,就打开冰箱,两瓶北冰洋下肚,撒丫子又没影了。
南池子这片的历史遗迹可多了,东西两侧有明清时期的东苑、见证明英宗夺门之变的皇史寇,还有黄石城,建于明代的普渡寺……这些古迹的历史谢陆言能张口就来,给应宁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谢小少还特爱领着她串胡同,从飞龙桥胡同到缎库胡同,从磁器库胡同到大苏州、小苏州胡同,每条胡同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谢陆言领着她都转遍了。
玩累了,应宁也饿了,谢陆言瞅着胡同口卖糖堆儿的老大爷,摸了摸兜里的零花钱,跑过给她买了串糖葫芦。
当然得是纯红果的,那味儿才正宗。
但小子使坏,他不吃,也不给她吃,非得逼她学句北京话。应宁饿坏了,被逼着一连说了五十句“这糖堆儿倍儿甜”,说得无比悲壮。
最后一句还要模仿谢少爷买糖堆儿时的语气对他说声“谢谢您嘞!”
给谢陆言差点笑岔气。
应宁大口大口吃糖堆儿的时候谢陆言就在一边继续教她北京话,
“搓火儿,发小儿,驴打滚儿,豆腐脑儿……”
应宁这聪明的小脑瓜一下就明白了,“北京话就是都在后面加个‘儿’?”
后来学校组织了一个手工兴趣小组,同学们纷纷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来到798艺术区进行义卖,义卖的善款全部捐给流浪动物救助基金会。
看着周围同学们的摊位纷纷售罄,应宁的小摊却仍然无人问津,她不禁有些急了。
这时谢小少悠哉悠哉地走了过来,“好心”帮助她,“妞啊,我看你就是太害羞了。你瞅瞅别人都怎么卖的?你得大声吆喝起来啊,不过光吆喝还不够,你这口音一听就是外地的,不亲切。你得冒充一下北京人儿,学说北京话才行啊!”
应宁想了想,觉得谢陆言的话有点道理,便决定试试看。
她这个小摊上卖的都是些用废弃纸盒制作的手工艺品,有她亲手制作的飞机模型、储物箱、纸风筝等,每一个后期都经过了谢小少的精心绘画,非常精美。她不信这些可爱的小东西会卖不出去。
于是,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