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折腰 > 第119页

第119页(1 / 1)

('

“殿下此举似乎不妥,”彭彰摇了摇头,“陛下的意思是……”

“那是吴王的意思,本王同吴王可不是一伙的。”姚知微不耐烦地打断他,冷冷开口道,“剑南才是本王的归宿,那才是父皇对本王的期许。至于其他,非父皇本意,本王一概不从。”

宫中到处都是耳目,姚知微的声音并不小。常彧不傻,忙顺坡下驴,恭维道:“既然殿下这样说,那臣等也不好勉强。至于殿下对陛下的忠孝之心,彭大人不必质疑。殿下入蜀七年,大半时间都在马背上,于此事上生疏情有可原。殿下随意就是,臣等不敢耽搁,先行一步。”

彭彰闻言,只得同常彧一样,朝姚知微稍稍欠身,快步去了。毕竟殿试时间紧迫,皇帝同文武百官还在含元殿正殿等着。姚知微神色慵懒,目送几人离去后,便整衣返回含元殿了。

第058章 争端(二)

“野无遗贤, 万邦鹹宁。这常宰相阿谀奉承的功夫,可谓登峰造极啊!”张庸看过礼部张出的空榜,不由捧腹,“属下还真是想不明白, 陛下是为了打压吴王才默许这场‘闹剧’, 还是说他本人已经开始闭目塞听?”

“二者兼有吧……”姚知微放下手中的信, 淡淡道, “不过本王看过他们的文章, 写得并非一无是处。其中有一人,尤其出彩。”

张庸哈哈一笑:“怕是那江南来的刘耀吧?”

“听说他的父亲是林府的管家。括州林家,富甲一方, 比之常氏,只差本分。可惜底蕴差了点, 不然这七姓里有没有林家, 也说不準吶!”

本朝七姓,是太宗夺位后命人重新编纂世族谱时定下的。定门第一事事关重大, 即便是太宗亲自主持,也是慎之又慎, 考虑周全。但时移事迁,当初的门第之封在泰和三十一年太子废、陈家倒后, 由皇帝姚元睿授意礼部, 对世家排名进行了新的更叠。

如今的七姓, 按门第从高到低排, 分别为河北道冀州崔氏、关内道丰州原氏、江南道越州常氏、山南道金州彭氏、河东道蒲州王氏、淮南道扬州何氏以及河南道豫州陈氏。当初首屈一指的陈家,虽然熬过了那场劫难, 却也伤筋动骨,不能跟从前同日而语。

但破船尚有三千钉, 屹立数百年的世家哪怕一朝倒台,也难以斩草除根。所以,即便陈家遭殃,满门被贬,也只是掉到了一等世家的末尾,并没有被除名。不过举族被贬出帝都长安,意味着陈家远离了大虞的政治中心,这对想要延续家族荣耀和权力的世家来说,是致命的……

骤然听张庸提起如今的世家排名,姚知微也想起陈家现在的处境。她眼神一黯,冷哼一声:“风水轮流转,以后有没有,同样说不準。”

“也是,”张庸笑呵呵道,“今年科举都能搞出个‘野无遗贤’,想必他日世家排名大动,也不会令人过于吃惊。”

“行了,言归正传……”姚知微扬了扬手里的信,语气一肃,“刘氏看上去是个可塑之才,又是本王故友之友,能用则用。此事,你亲自去办。”

张庸颔首,正色道:“是。”

“我们离蜀已有月余,本来朝廷对本王的任命既然下来后,本王就应该请旨离开。”姚知微起身,将手中的信拍下,沉声道,“不过皇帝多疑,本王若归心似箭,定生变数。”

“前两天殿试一事你也听说了,吴王、晋王两派没有如愿在剑南节度使的位置上安排自己人,已经开始打本王的主意。吴王见本王拉拢不成,便开始胁迫。让本王替陛下陪常彧、彭彰一起去考问举子,便是强行拉本王站队。”

“陛下最忌讳这个,本王也最烦被别人利用。”姚知微沉声道,“姚知诲没有资格拿本王做棋,姚元睿更没有拿本王做他平衡朝堂的工具。他既如此喜欢跟本王演舐犊情深的戏,做纵容溺爱本王的父皇,那就成全他。”

她已流言缠身,毁誉参半,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只要再加把火,就能全身而退了。回她的剑南,做她的蜀王。韬光养晦,厉兵秣马,为这山河万里,挑一个合适的传承……

“听说四月初三是个良辰吉日……”

张庸点头:“是礼部所择,晋王大喜之日。”

姚知微闻言,“哦”了一声,用食指与拇指轻轻夹起那张薄薄的信纸,不紧不慢地送进案前明烛摇曳的火舌中。近来长安少雨,天干物燥,白纸黑字在烈焰的舔舐下顷刻化作绵绵的灰烬,无声无息散落一地。她早松了手,望着脚下残留的痕迹,漠然道:“叫他们收拾一下,準备準备,差不多,到该回剑南的日子了。” ', ' ')

最新小说: 被送给敌国主将之后 美强惨反派重生以后 糟糕!和死对头互穿了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农家小夫郎重生招赘婿 穿成反派暴君的旧宠[穿书] 反派渣男人人爱[快穿] 每个世界都是火葬场[快穿] 禁忌妖娆媚君侧 重生之下堂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