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登七星坛!兵发曹操!
司马懿向来是看重颜面的,能说出这等话,显然是根本不信诸葛亮能借到东风。
说完后他接着又道:「但如果你借不来东风,那便主动辞去这军师之位。」
「此番与曹贼的决战关系甚大,容不得你乱来,即便是到了陛下面前我也敢这麽说。」
司马懿同样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诸葛亮微微颔首道:「那便一言为定,两日后我便会登坛做法请风,仲达且安心等待便是。」
说完后诸葛亮便转身离去了。
吕布也拉着张辽丶赵云等人下去饮酒,只剩下了陈宫和司马懿两人还在原地。
「司马常侍,你何必如此咄咄逼人呢?」
陈宫有些无奈地说道,如今援军已至,即便不采用火攻之计,直接对曹军开战都有六成的机会取胜。
即便诸葛亮借不来东风,也无非是多耽搁两日时间,但司马懿偏偏要跟诸葛亮杠上。
话说的这麽绝,那诸葛亮即便为了面子也要坚持下去,到了最后不管结果如何都会让两人之间交恶。
所以他觉得司马懿的锐气有些太盛了。
司马懿却对陈宫的话不以为然,说道:「是诸葛孔明不知悔改,明知做错了却还嘴硬。」
「我看正是因为陛下太宠信他,才让他逐渐开始变得自傲了,这回我必须要搓一搓他的傲气才行。」
「公台放心,我胜了赌约之后不会让他辞去军师之位的,毕竟如今大敌当前丶军心不能动摇。」
「我只是希望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已。」
司马懿和诸葛亮打赌当然不是为了打诸葛亮的脸这麽无聊的目的。
他不过是想让诸葛亮把才智用在正轨上,别去钻研奇门八卦丶玄学之类的东西。
「唉……」
陈宫摇了摇头,不再多言。
希望司马懿能够如愿吧。
……
两日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当日傍晚时分,众人从营寨处赶往南山,此处已经搭建好了祭坛。
诸葛亮做法借风的消息早已经传开了。
军中大小将士得知此事后都赶了过来。
毕竟不信鬼神的人到底是少数,许多人还是相信鬼神存在的,如今诸葛亮要向上天借东风,怎会不让人好奇。
司马懿丶吕布等人也都来到了七星坛下。
七星坛高达三丈,坛上坛下有一名名着黑色长衫丶手持黄旗的力士肃立,站位颇为讲究,给人一种莫名的玄妙之感。
坛上置一大鼎,鼎内烟火熊熊。
整个七星坛周围都烟雾缭绕。
吕布见此不禁啧啧称奇,对一旁的张辽道:「我看军师是有真本事的,我年轻时曾在道观看过道门高人做法,排场和军师摆出的排场相差无几。」
「搞不好这回真能借来东风呢。」
他对诸葛亮借东风一事是持半信半疑态度的,他虽然也信鬼神,但诸葛亮太年轻了,根本不像得道高人。
但看见七星坛的排场后,他心里却不禁信了几分。
司马懿只是冷哼,心中不屑,只认为诸葛亮是在故作高深丶装神弄鬼。
众人又等待了一盏茶的功夫,直到太阳挂在西面山头丶夕阳垂落之际,诸葛亮才姗姗来迟。
只见诸葛亮今日一改平常的文士打扮,换上了一袭墨色道袍,头戴一顶七星莲花道冠,披头散发,跣足行来。
在他身后,还跟着两名童子。
一名手持拂尘丶一名手持墨色长剑。
皆是道门童子的打扮。
诸葛亮的这番扮相让众人都是一惊,因为此时的诸葛亮和平日看起来简直判若两人,如今的他更像是一名道门方士!
而随着诸葛亮的出现,七星坛上的力士开始迎着落日吹响号角,古朴号角声悠远而低沉。
诸葛亮脚踏七星步,缓缓登上七星坛,在烟雾的衬托之下他越发飘然若仙丶似乎随时会乘风而去。
「锵——!」
一道清脆的拔剑声,将已经看呆了的众人的思绪拉了回来。
诸葛亮从身后童子的手中拔出宝剑,神情肃穆,朗声开口:「道场庄严丶法令如山!」
「守坛力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大惊小怪。」
「违令者,斩——!」
诸葛亮深沉凝重的声音回荡在道场之中,所有人的心情都不由自主地随着他这一番话而变得紧张了起来。
就连司马懿心里也开始惊疑不定了。
「诸葛孔明精通奇门遁甲,莫非他当真会御使道门方术?借来东风?」
司马懿心里忍不住想到。
关于鬼神的传闻并不少,那些会施法的道门高真也不在少数。
比如大名鼎鼎的左慈,以及那位黄巾之祸的源头丶自称大贤良师的张角。
两人皆有施展仙术的传闻,甚至后者能够驱使雷电,许多人都声称亲眼看见过。
在司马懿分神之际,诸葛亮在七星坛上开始舞动长剑,同时口中念念有词。
时间一点点地流逝。
太阳也在逐渐落下。
落日的馀晖映照在诸葛亮舞剑的墨色身影上,显得那般诡秘和玄奇。
半个时辰过去,直到太阳完全落山丶夜色降临,诸葛亮仍然在七星坛上踏着罡步舞剑。
而众人的心情也从一开始的好奇紧张变得兴致缺缺,甚至都有人忍不住开始打哈欠了。
「果然是在装神弄鬼!」
司马懿看了一眼周围旗帜飘动的方向,心里有些羞恼,他差点真被诸葛亮给唬住了!
就在司马懿准备上前去阻止这一场荒诞的闹剧时,却听见身旁传来阵阵惊呼声。
「风丶风向变了!」
司马懿浑身一震,猛地抬头看去。
只见风向不知何时已经改变了,大风裹挟着烟雾向北面飘去,旗帜在风中猎猎飞舞。
此时此刻刮的,正是东南风!
「军师真的借到东风了!」
吕布瞬间瞪大了一双牛眼,惊诧莫名地说道,简直像是活见了鬼一般。
张辽丶赵云丶陈宫丶鲁肃以及在场围观的众多将士们也和他是同样的反应,脸上充满了震惊之色。
「这丶这怎麽可能……」
司马懿死死盯着旗帜飘舞的方向,心里惊骇到了极点,用力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确保自己没有出现幻觉。
紧接着他又从一旁士卒手中抢过一支火把,然后高高举起,观察火焰飘动的方向。
然而这麽做只是再一次印证了眼下刮的是东风。
在众人震惊之际,七星坛上的诸葛亮已经停止了舞剑,将手中宝剑交给身旁的道童后,走下了祭坛。
「诸位,东风已经借到,何不趁此东风,大破曹军?」
诸葛亮微笑着对众人说道。
吕布等一众将领闻言这才反应过来,纷纷抱拳应下,然后满面喜色地下去准备了。
鲁肃此时对诸葛亮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一脸敬畏地说道:「军师术可通鬼神,实乃天人也!」
「有此东风相助,曹军必败!」
他还是第一次亲眼看人施法,给他带来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陈宫也钦佩地道:「这世上竟真有通神之术,若非亲眼所见,我是万万不敢相信。」
两人皆对诸葛亮赞不绝口。
只有司马懿沉默不言,此刻他心情五味杂陈,既有震惊,又有不甘,更有一丝无力感。
诸葛亮不仅才智近妖,还会施展术法,他拿什麽去赢?
在心中长叹一声后,司马懿抬起头,面若死灰地说道:「愿赌服输,我司马仲达愿拜……」
「仲达兄且慢。」
诸葛亮伸手搀住了要下拜行礼的司马懿,然后笑道:「赌约只是玩笑而已,大可不必如此。」
听到诸葛亮的话,司马懿心里生出一种被羞辱的感觉,不禁怒道:「输了便是输了,我又岂是输不起的人?」
他不需要诸葛亮对他同情怜悯。
既然输了,他甘愿承担后果!
诸葛亮笑着摇头道:「仲达兄误会了,其实我根本不会什麽术法,这东风也不是我借来的。」
「只是我前几日夜观星象,察觉天候有变,今夜要刮东南风而已。」
「我故意以借风为由设坛做法,其实是为了激励三军将士们的士气,好一鼓作气击败曹军。」
「所以与其说这风是借来的,不如说是等来的,毕竟天象乃自然宇宙之道,我等凡人只能顺势而为,又岂能以人力驱使?」
诸葛亮毫不避讳地道破了借风的玄机。
这几日他借风的传言在军中传的沸沸扬扬,他这场借风就是演给将士们看的,好让将士们对破曹充满信心。
「原来如此。」
鲁肃恍然大悟,难怪诸葛亮今天允许军中大小将士都来围观作法,原来是这个目的。
陈宫笑道:「即便如此,军师也足够令人惊叹了,光是这观星象之术就非同凡响。」
「不过军师说的对,这东风是等来的,不是借来的,那自然不符合与司马常侍的赌约。」
「当然,无论如何东风好歹是来了,所以这场赌约也不能算司马常侍获胜。」
「不如算打平吧,如何?」
陈宫说最后一句话时看向了司马懿,很显然这句话是说给司马懿听的。
不管诸葛亮到底是借来的风还是等来的风,从结果上讲就是赢了,只是诸葛亮没打算认真,他也就出来打圆场了。
毕竟大敌当前,自己人闹得太僵可不好。
司马懿当然也明白陈宫是在给他台阶下,沉默片刻后,才缓缓点了点头。
「甚好甚好!如此不就皆大欢喜了麽?」
鲁肃也笑着开口活跃气氛,并说道:「我已经提前派人知会过曹贼,今夜将率众去投,曹贼断然不会料到今晚就是我们的总攻之时!」
「时候不早了,我们速速回营,做好准备吧。」
今晚,那几百艘装满了膏油柴火的小船会乘风势率先袭向曹军聚集的战船,等到曹军水师起火后,全军便会向北岸发起进攻。
大破曹军,就在今夜!
诸葛亮说道:「你们先回去吧,我先换身衣服。」
于是鲁肃便和司马懿先行离去了。
诸葛亮很快换下道袍,恢复了平时那副文士打扮,羽扇纶巾,温文尔雅,很难把刚刚那个方士与他联系在一起。
「走吧,公台兄。」
诸葛亮对陈宫说道,随后两人一同往军营方向走去。
走在路上,陈宫好奇地问道:「军师,这东风当真是你等来的?你与我说实话,真不是你做法借来的吗?」
今晚那一幕太过玄奇,他很怀疑诸葛亮真的会借风,只是为了司马懿的面子才那麽说。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而不语。
此中玄妙,不足为外人道也。
……
曹军水师。
曹操正在凭栏而瞰,眯眼望着河对岸的汉军,只可惜两岸相隔很远,再加上夜色深沉丶江上还有淡淡雾气弥漫,所以仅仅只能看见汉军军营的点点火光而已。
「许褚,现在距离子时还有多久?」
曹操收回目光,转身问道。
鲁肃昨日派人前来传信,称今夜子时他和周瑜会率领麾下部众过江来投。
许褚回答道:「启禀主公,已经到亥时了,距离子时还有半个时辰。」
「嗯。」
曹操点了点头,接着吩咐道:「命令军中将士们做好迎接的准备,时刻观察江上的动静。」
「看见插青龙牙旗的船只靠近,不要攻击,引导至预先腾出的码头空位。」
他与鲁肃约定的信号就是投降的船只会插上青龙牙旗,他们不会攻击。
「诺!」
许褚抱拳而退。
在他离开后,曹操微微闭上双眼,感受着拂面而来的微风,脸上忍不住露出一丝轻松的笑容。
周瑜和鲁肃的投诚,必然会大挫汉军士气,对于眼下僵持的战局来说很是关键。
「不过,这风向怎麽变了?」
曹操瞥了一眼飘动的旗帜,他明明记得之前一直吹的都是西北风,眼下却变成了东南风。
如果是东南风的话,那今晚就不能对汉军发起进攻了,只能等风向转变。
「罢了,也不急于一时,还是等接手完周瑜带来的兵力再说。」
曹操收回目光,再度看向江面。
就这样又过去小半个时辰后,许褚匆匆前来禀报:「主公,江上有大量船只靠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