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郭女王的羡慕
由于伤心过度,再加上受了凉,所以甄宓在当晚便病倒了。
刘协得知此事后专门放下手中的政务,亲自前来探望,并守在她的床边。
毕竟两人在一起也快有五个年头了。
刘协对甄宓的感情还是很深的,
母亲过世的打击不可谓不大,刘协也不愿意看见甄宓因此而忧伤成疾丶落得个香消玉殒的下场。
清礼宫中。
甄宓正躺在床上熟睡,双目紧闭丶脸庞发红,呼吸也微微有些急促。
刘协一言不发地坐在床榻边上,有些出神地看着甄宓的睡颜,不知在想些什麽。
一旁的郭女王小声提醒道:「陛下,您已经守了整整一夜了,还是先回去休息休息吧。」
「贵人这里有奴婢守着便可,您还是要以龙体为重,切勿太过操劳。」
刘协微微摇头,说道:「无妨。」
郭女王只好不再多言。
刘协握着甄宓有些发烫的手,眼神有些复杂,心中忍不住叹息一声。
后宫众妃当中甄宓对他的情意最深,感情也最深厚,但在这方面他对她的亏欠属实太多。
这也是他为什麽一再容忍甄氏的原因。
不过他也清楚,甄宓想要的并不是家族变得如何如何显赫,真正想要的是他的宠爱。
但这恰恰是他最难满足的。
后宫是朝堂政治的缩影,后宫妃子的得宠与否能直接影响到朝堂格局。
而天子的一举一动都被别人所关注,他若是对甄宓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宠爱,许多人就会猜测他的想法。
比如他是不是想要废后,是不是想立甄宓为皇后,又是不是准备进一步重用甄氏……等等等等。
届时一些平衡就会被打破。
所以有些时候他往往知道甄宓的心意但却不能满足,比如让他过去留宿丶做了饭让他去吃,他有时便会回绝。
以此来保持一定的距离。
一念及此,刘协暗暗下决心,等到甄宓醒了以后一定要抽空好好陪她,弥补一二。
「陛下——」
就在刘协思绪万千之际,一名宦官步入宫中,躬身禀报导:「并州传回军情,中书令请陛下前去宣室议事。」
听到是有关前线的消息,刘协稍作犹豫后,还是觉得不能忽视,于是对郭女王吩咐道:「你在此代朕好好照顾甄贵人。」
「是,陛下。」
郭女王低头领命。
随后刘协从旁边的宫女手中接过一块冷帕巾敷在甄宓的额头上,又为她塞好被子,方才离开清礼宫。
目送天子离去,郭女王心中稍稍送了口气,目光落在了依然昏迷在床榻的甄宓身上。
「能得陛下如此关切,甄贵人果然是后宫中最受陛下宠爱的妃子。」
郭女王心中想到。
甄宓病倒,天子又是在床榻边上彻夜守候丶又是悉心照料的,她还从未见到有哪个后妃得到过天子这般对待。
便是吕贵人当初怀孕昏迷的时候都没有这样的待遇,可见天子对甄宓的重视。
收起心中那些许羡慕之意,郭女王下去开始为甄宓煎药,同时让人将地龙烧得更旺一些。
不久后,当她端着药碗返回宫中之际,甄宓已经从昏迷中醒了过来。
「咳咳……」
甄宓脸上难掩虚弱之色,捂着有些昏沉的额头,用有些嘶哑的声音问道:「我这是怎麽了?」
「贵人你醒了?」
郭女王见此脸上不禁露出一丝喜色,将手中的托盘放在一旁,对她道:「您昨日在外受了凉所以病倒了。」
「陛下守了您整整一晚上,才离开不久。」
听到郭女王的话,甄宓这才回想起来自己昨日的确在风雪中待了许久,晚上回宫后就迷迷糊糊睡着了。
未曾想竟是受了凉病倒了。
不过最让她在意的还是郭女王后面那句话,她试探性地问道:「你是说……陛下在此守了我一整夜?」
「是的,贵人。」
郭女王微微一笑,对她说道:「陛下昨晚亲自照料您,都不让奴婢们插手。」
「是刚刚听说前线有军情传回来,才暂时离开,临走前还嘱咐奴婢好好照料贵人。」
「贵人当真是受陛下宠爱。」
听闻此言,甄宓心中涌现出一股浓浓的温暖与幸福之意;但在想到自己母亲故去的事情后,又不禁悲从中来。
郭女王自然是明白甄宓为何露出如此神情,于是安慰道:「贵人无论如何还是要保重好身体,勿要让陛下太过牵挂,这碗药您先喝了吧。」
甄宓叹息一声,没有多说什麽,从郭女王手中接过玉碗并一饮而尽。
她不想因为自己而拖累刘协。
至少,不要让他太过担心。
……
另外一边,宣室之中。
贾诩躬身禀报导:「陛下,如今曹操已派人联络上马超,欲要与其结盟共抗朝廷。」
「臣以为当在兖州加派重兵防守,切不可让曹贼寻到机会,趁着大军西征之际领兵北上。」
马超的那封信已经被送回了邺城。
没人会把他在信中的威胁当回事,也绝不会有人会向他妥协,不过信里透露出来的信息还是值得关注的。
曹操欲与马超联盟,这代表着曹操也有可能插手这场战争,趁机浑水摸鱼。
刘协闻言放下手中这封马超的书信,随手将其丢入火炉,然后吩咐道:「传旨黄老将军,命其领兵前去兖州镇守,随时注意曹操的动向。」
曹操插手这场战争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
毕竟这厮的眼光可不是马超能比的,想要对抗朝廷唯有双方联手,否则就只能等着被逐个击破。
「是,陛下。」
贾诩恭敬领命。
接着刘协又向诸葛亮等人询问道:「这个冬季各地的受灾情况如何?那些迁入幽州的乌桓百姓们怎麽样了?」
冬季往往是难熬的,每到冬季都要冻死饿死许多人,虽然他已经提前下令让各地准备好赈济灾民,但其中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尤其是在讨灭了乌桓丶征服了高句丽之后,数以十万计的乌桓百姓都被迁入了幽州等地生活。
这些人也是不能疏忽的。
无论是为了大汉朝廷的声望还是方便日后兼并征服各个异族,好生安置这批人都有着重要意义。
「回禀陛下,户部已经做好了充分的统筹调动来应对灾情,让大雪对各地百姓的影响降到最低。」
「此外那些俘虏们也都已安置妥当,请陛下放心。」
诸葛亮回答道,他在这方面耗费了不少心思和力气,提前做了各方面准备。
刘协是很信任诸葛亮的办事能力的,闻言点头赞许道:「辛苦孔明了,在物资方面有什麽需求的话你直接调度便是,无须上奏朕。」
「多谢陛下。」
诸葛亮深深一礼,无须上奏便可调动物资,这是天子给予他莫大的权力以及深深的信任!
诸葛亮说完后,法正犹豫了片刻后,站出来道:「陛下,这些乌桓人毕竟是异族,万一他们再度作乱的话岂不是……」
法正说的很隐晦,但刘协明白他是什麽意思——这是大汉长久以来对于异族的抵触和警惕。
乌桓与大汉的关系一直恶劣,讨灭了乌桓后把乌桓俘虏们安置到大汉境内,说实话朝中不少大臣都对此有意见。
异族终究是异族,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待异族就应该赶尽杀绝才是。
刘协却给了他们一条生路。
假如有一天这些乌桓人又再度起了异心,趁机祸乱一方,那对大汉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孝直有什麽看法?」
刘协没有第一时间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看向法正,询问他的意见。
一个英明的君主,要善于听从谏言。
法正在提出这个问题前就已经料到了天子会这麽问他,闻言精神一阵,直接从怀中中取出一份奏摺。
「陛下,这是臣所写的《治乌桓三策十二疏》,里面是臣对治理乌桓百姓的一些愚见,请陛下过目。」
法正双手拿着奏摺,呈上给刘协。
刘协接过奏摺,似笑非笑地对法正道:「看来孝直是早有准备。」
法正把腰弯得更深了一些。
心中隐隐有些忐忑。
而刘协也没有在意,他明白法正的小心思,无非是想要在他面前多多表现,赢得他更多的信任丶更高的地位。
朝堂当中人才济济,法正虽然有才能,但诸葛亮丶司马懿丶鲁肃等人论才华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他自然想要更多地表现一下。
刘协并不反对这种良性竞争,内卷嘛,卷得越厉害对国家越有益处。
只要别互相攻讦就行。
将法正的奏摺打开后,刘协将奏摺内容仔仔细细浏览了一遍,眉头时皱时舒,最终合上了奏摺,点头说道:「孝直所呈治理异族俘虏之言十分有见地。」
「不过有几个地方朕以为不太妥当。」
法正听到前面的话心中本来十分欣喜,但后面的话又让他瞬间紧张了起来,连忙道:「请陛下斧正。」
刘协也不客气,直接道:「左相所写三策,分别是平民愤丶安民心丶收民用。」
「其中一策丶三策都没问题,但第二策有大问题。」
法正所写这三策其实就代表了三个步骤。
首先是平民愤。
也就是刻意激怒这些乌桓百姓,比如让大汉的士卒或者百姓们主动歧视或者表露敌意等等。
这种事情虽然本来就存在,但一直都是小打小闹,法正的意思是主动把小打小闹演变成一场大矛盾。
等到矛盾激化事情闹大后,再由朝廷出面安抚,比如惩戒闹事的士卒或者汉人丶好言安抚那些乌桓百姓,展现出朝廷的态度。
随后再进行第二道策略,给这些异族百姓分发土地,这是最快最好收买人心的办法。
第三步大肆从这些乌桓百姓中招募青壮参军,收归己用,填充兵力的不足。
法正的这三道策略并不复杂。
至于其馀十二疏,则是一些其他方面的建议和具体实施方法,属于补充性的建议。
在刘协看来其他方面都没问题,问题出在第二步。
「这大汉是我汉人的天下,这些乌桓百姓只是外来者,若是朕直接给他们发土地的话让大汉的百姓如何想?」
「朕对这些乌桓百姓们已经足够优待,好处这种事,过犹不及,人心是很难被满足的。」
「朕对他们若是太好,他们想要的会更多。」
「倘若日后朝廷一但做出对他们不利丶或者让他们不满意的事,他们便会抓住这点闹事,孝直信否?」
刘协不紧不慢地说道。
法正的想法是通过展现出大汉对于异族的包容和优待,来收拢人心,减少乌桓对于大汉的敌意,方便同化。
这个策略并非不好,但是却不够了解人性,所以才会有错漏。
「臣……」
法正微微张嘴,不知如何作答。
刘协将奏摺放在龙案上,并说道:「朕是想将这些异族百姓收归大汉不错,但我大汉是靠武力征服的乌桓,不能减少朝廷在他们心中的威严,让他们畏惧是必要的。」
「朕不会苛待这些乌桓百姓,但是想要过于优待也不可能,因为那对我大汉子民不公平。」
「朕是大汉的天子,朕有足够的心胸包容他们,但他们若不听话,朕也不介意将他们赶尽杀绝。」
刘协用平淡的声音说道。
言语间有血腥气弥漫。
法阵心里的敬畏之意更甚,而刘协见此倒是放缓了些语气,笑道:「还有你说的从乌桓军中招募青壮参军之事,孔明早已落实了,此番西征的的大军中便有乌桓骑兵。」
「这份奏疏你回去好好钻研一番,然后再拿来让朕过目吧。」
法正毕恭毕敬地应下。
讨论完这些事情后刘协便让群臣继续处理政务,而后前往清礼宫探望甄宓。
而他来到宫中时,甄宓正披着衣服站在窗边,望着院子里面的雪景怔怔出神。
「爱妃何时醒的?」
见到甄宓醒来而且没什麽大碍,刘协放下心来,然后轻声询问道。
「陛下。」
甄宓靠在刘协怀中,并没有回答他刚刚那番话,而是咬着红唇道:「臣妾……想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