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好,多做些蜂窝煤,百姓正承受痛苦,急需取暖之物,你的产量有些低,放心去吧,老夫帮你担着。”房玄龄满口答应道。
走出皇城,秦怀道辞别房玄龄后赶着马车回到监察府,让人散出去,将长安城各大药铺的石膏全都收购一空,足足一大车,并让大家第二天散去各县帮忙收购,矿暂时没办法,只能高价收购,解决近期内所需。
一个时辰后,秦怀道拉着石膏返回秦家庄,在祠堂篝火边坐下思考,炉子外观丑倒无妨,免费的东西,老百姓也不讲究,关键产量低,还有瓦的制作也慢,占用大量人手,有些不可取。
得想个办法解放人手,提高生产力。
秦怀道捡起一根木炭在纸上画起来,一边思考,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了后世人做陶瓷拉坯,拉坯是个技术活,没人会,自己也不会,重新学太耗费时间,但拉坯的旋转台是个好东西。
下一刻,秦怀道将纸丢篝火里烧掉,匆匆来到庄上铁铺,见一些人正忙着什么,上前说道:“都在,正好,都来帮我打下手做点东西。”
大家好奇地围拢上来,有人问道:“少主,做什么?”
“都看着点,我只做一遍。”秦怀道并不多解释。
接下来,秦怀道找了根大树桩让人锯成两块木墩,每一块都有一尺厚,跟剁肉菜板似的,将下面这块木墩中心位置掏空,让人用铁片敲打出个圆筒砸进去,上面这块木墩也居中掏了个正方形孔,没有完全打通,选一根长一米的硬木做成圆柱状,一端做成四方形,正好卡进上面木墩方孔内。
四方形卡住后不容易松动,再将硬木穿过下面那块木墩的铁环圆孔,上下两块木墩就连接在一起,硬木直径稍微小一点,进去不会晃,加上铁环和硬木摩擦小,轻轻一转上面这块木墩就动起来,像石磨一般。
秦怀道试了试,阻力还是有些,不够完美。
想了想,秦怀道便找了块石板中间凿个小圆孔,垫在穿透下面木墩出来的硬木下面,将上面木墩稍微顶高一些,不至于重量全部压在下面。
如此一来,上面那块木墩连接一根硬木,硬木穿透下面木墩中间铁环,和下面石板圆孔结合,铁环起到定向作用,石板圆孔起到支撑作用,上面木墩转动就灵活、方便了许多,阻力也小了很多。
接下来,秦怀道找了些木板做成长宽一米的正方形,钉死在上面木墩表面,形成一个较大的工作平台,平台轻轻用力一推,快速转动起来,看的大家目瞪口呆,纷纷围上来尝试,赞叹不已,明明很简单,却如此神奇。
秦怀道并不解释原理,继续让人帮忙做了弧形木板,一共四块,三个结合部连接在一起,另一个结合部只是卡住,一掰就可以打开,上端直径正好比蜂窝煤大一些,方便将来放蜂窝煤,底端稍微小一些,形成一个小平台将来放铁条架空,供空气进入,一个炉子内部模具转筒就做好了。
之后,秦怀道让人拿来一大块粘土,将粘土做成十字型,平整好,用弓绳调整好厚端,划过粘土,再用手一揭,一大块十字型的泥片被揭出来,放在工作台中心,洒些水,再用一块粗麻布沾上水,将刚做的转筒放在十字型泥片中间,将四片泥掀起来,贴在转筒上,洒上水让粘土软一些,用手整形,形成一个整体,然后用木条固定一个位置,旋转圆筒。
几圈下来,圆筒上的泥就成了一个完美的器形,大小和炉子一样,上面用木刀固定,再一转,不规则的地方被削掉,高度也和炉子一样,而且光滑,平整,外光好看多了。
之后,秦怀道找了跟大小合适的竹管,取一小段,一端做成内凹弧形,削薄如刀,往转筒下端一插,取下来一大块泥,形成一个通风口,再用一个竹枝削平,在旁边扎一下,形成一个小孔。
一个炉子器形就做好了,外形不仅美观,更重要的是光滑,圆润,一体而成,不需要再做两个泥筒,中间填充粘土那么麻烦。
用铁丝顺着平台将底部刮一下,避免粘住,再将转筒整个从工作台拿起,找了个干净的地方放下,一掰木板,转筒松动,缩小,轻松从粘土中取出,大家看的目瞪口呆,炉子还可以这么做?
要不是亲眼目睹整个过程,都不敢相信这一切。
秦怀道并不解释太多,要不是不懂拉坯,直接用泥拉成型更快,根本不用做转筒模具多此一举,问道:“都学会了吧?”
大家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去,不敢开口。
没做过,心里没底。
第153章 :成立匠作坊
一个新事物学起来不容易,需要天赋和悟性。
秦怀道知道急不来,想到流水线灵机一动,说道:“一会儿你们分工做,每人负责一个工序,这样更简单些,上手也快,继续看我做另一个东西。”
没多久,又一个转筒做出来,这次上下一样大,中间完全打通,直径比刚才那个大了不少,用的不是十字型粘土,而是一整条,也薄一些,像一张长方形纸贴在转筒上,用手整形,结合部固定成一体,然后转动,再用长木条定型,使泥坯更加圆,再将上面切割整齐。
做好后秦怀道拿着滚筒随便找了个地方放下,松开圆筒木板去除,一个圆筒就出现在大家面前,比大家用手做快多了,还美观。
没多久,秦怀道用竹片做了个比圆筒略微大一点的圆圈,一边一个把手方便拿,圆圈内拉了四根细线,分成四等份,从圆筒上面往下切,正好圆筒内部有四块木板结合部留下的细小痕迹,细绳沿着痕迹往下,将圆筒切割成四块,大小刚好,秦怀道解释道:“切的时候一定要手稳,要快,要顺着痕迹往下,避免切换,每一块将来就是瓦,一次四块。”
大家恍然大悟,这居然是在做瓦,而且一次四块,大家都是做成泥筒后一切两半,并不是四瓣。
“这样快好多,而且整体平整、光滑,厚度也一样,就是瓦片大了些,扁了些,不过更好遮雨。”有人赞叹道。
“更重要的是够圆,不像以前大家做的有些变现,外观也好看多了。”
“做起来也更快,更容易些。”
“少主刚才先给粘土定型,再拿来做也是个好办法,不像大家一大块敷上去慢慢定型,慢很多。”
“要我看还是旋转这个办法好,木条挨上去就圆了,上下一致,整齐,简单,还轻松省事,小孩、老人都能做好。”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两眼发光,方法看到了神迹。
秦怀道也不阻止,交流、总结一下更有利于掌握,提高,没说错就行,等大家说的差不多了,一声令下,所有人行动起来。
工序不少,但人也不少,每人负责其中一样,掌握起来就容易,秦怀道让大家自行选择做哪个环节,一一指导要领,便让大家尝试着做。
没多久,秦怀道见黄老过来,便拉着说道:“黄老,让庄上做泥筒的全都停下,做好的继续组装成炉子,分发给庄上自己人用,每户多一两个无妨。”
“谢少主,他们这是?”黄老好奇地问道。
“一种全新的制作工具,等大家做好后分发下去,教会大家用,能提高生产,比以前快两三倍都没问题。”秦怀道解释道,示意黄老过来看刚才做好的器形。
黄老一听快两三倍就不淡定了,秦家庄的工钱是计件,不是计时,这快两三倍岂不是意味着收益也多两三倍?这是天大的恩情,心中满是感动,待看到器形后更是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外观好很多,而且,这是炉子吧?居然一体成型,更结实,更好看,岂不是不用组装了?”
秦怀道点头,目光落在那个炉子器形上,厚十公分左右,隔热应该没问题,但拿有些麻烦,忽然想到什么,拿起刚才那根钻孔的竹枝,一边扎了个孔,形成对称,然后对两个分工负责制作泥坯的人喊道:“你俩过来一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