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底层会越发艰难。”
“大秦眼下本就担负不起军功爵制的功赏。”
“再来几次平叛,朝廷只会越发难兑现,次数一多,定会动摇军心。”
“一旦军心不稳,大秦就真出事了。”
闻言。
扶苏脸色大变。
他已听清其中的利害。
大秦眼下已是在勉力支撑天下,若是因此触动了六国余孽心弦,只会加剧大秦的负担,六国余孽固然能清灭一些,但关东之地广袤,六国余孽往深山野林河泽一逃,朝廷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最终耗费的只是大秦国力。
固然大秦可通过搜刮齐商获得大量钱粮,但军功爵这个大窟窿,根本就不是齐商那点钱粮能填补的。
北原三十万,南疆五十万。
就算不是人人都能获爵、升爵,但十几万还是有的。
若加上开国未完全兑现的,数量只会更恐怖,齐商这点钱粮,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大秦的军功爵制正在逐渐坍塌。
大秦眼下能做的、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延缓军功爵坍塌的速度,最好是让军功爵在天下安定后再坍塌,到时朝廷才有余力去集中解决,若是军功爵制在天下动荡时崩塌了,那对大秦的伤害无疑是毁灭性的。
扶苏脸色煞白。
他已非是当初的懵懂无知。
也深知其中利害。
大秦眼下稳定压倒一切。
唯有稳定,才能给大秦拖延到足够改善的时间。
大秦绝不能贪小利。
他也彻底明白了嵇恒的心思。
大秦当用最小的付出,实现天下的稳定,哪怕只是明面上的。
以最小的代价,去平定齐商挑唆出的动乱,尽可能不触动六国余孽心弦,让天下局势就这么僵持着。
以此来减缓军功爵制的提前崩塌。
扶苏沉吟片刻,凝声道:“嵇先生,那朝廷当如何去做?”
嵇恒摇了摇头,道:“这其实已无关朝廷反应,齐商会教唆齐地生乱,官府一定会出手,也必须出手,但关键是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不能将此事激化扩大。”
“但朝廷就算有意控制,尽量控制在小范围,也只针对出头的齐商,也并不能决定事态最终走向。”
“因为此事的决定权已不在朝廷。”
“而在六国余孽!”
“若是六国余孽反应强烈,在齐地生乱的同时,在其他五地也跟着生事,朝廷就注定会陷入拉锯,这对大秦非常不利,也会逐渐拖垮大秦,大秦对此并无太好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拖垮拖死。”
“若是六国余孽跟六国官吏不愿趟这趟浑水。”
“那大秦就有了喘息之机。”
“五五之数。”
“现在就看盐铁的利益,加上五地对齐地的厌恶,会不会让他们‘见死不救’了。”
扶苏心神一凛。
盐铁的利益,他能理解。
这是嵇恒故意抛给六地官吏跟贵族的。
但其余五地对齐地的厌恶,这又是从何说起?
扶苏问道:“齐地跟其余五地有冲突吗?他们不是都反对秦政吗?为何感觉在嵇先生口中,他们内部之间还有歧见?”
“六国余孽并非铁板一块。”嵇恒很肯定的道:“但能不能压过对秦的恨意,这实际就难说了。”
“大秦横扫天下时,跟其余五国都有征伐,唯有齐,几乎没有多少抵抗,就直接麻利的降了,因而齐人在关东并不怎么受其余五地待见,不过这并非主要原因,最主要还是齐国见死不救。”
“当年秦灭楚。”
“齐国边境驻兵二十万。”
“一旦齐国出兵,秦军三线交战下,几乎不可能取胜,甚至在齐楚燕三面夹击下,还可能遭遇大败,到时天下局势可就难说了,其余三国未必不能趁机复国,但面对楚国数次请求出兵,齐国选择了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想等秦楚两败俱伤时,去坐收渔利。”
“最终只等到楚国覆灭,燕国覆灭的消息。”
“再则,其余五国基本都经历了战乱,唯有齐国,被秦军出其不意之下,几乎不费吹灰就灭了。”
“齐国本土是没经历什么战事的。”
“种种原因累加,齐地其实不怎么受其余五地待见。”
“加之这次针对的主要又是商人,本就地位低下,因而其余五地并不一定愿意出手。”
“眼下就看六国余孽对秦的恨意压不压的过对齐地的厌恶了。”
“若压过了。”
“大秦基本就没有希望了。”
“这次针对的是商贾,还在最不受各方待见的齐地,尚且能让六国余孽团结起来,这便足以证明,六国余孽对秦的厌恶之深,早已凌驾在了利益及对当年‘见死不救’的怨恨上了。”
“在这种极端仇恨下,大秦没可能挽回局面。”
“因为已是死局。”
“他们现在之所以隐忍不发,只是因始皇的威望太高,对天下的威慑力太强,但始皇只是一个人,人力有穷极,一旦始皇出事,六国余孽在稍作试探后,定会选择揭竿而起。”
“就算大秦能够平定那次的叛乱。”
“但下次呢?”
“下下次呢?”
“军功爵制可是也会随之崩坏的。”
“大秦能撑住几次?”
“等到军功爵制完全崩坏,大秦也就到覆灭的时候了。”
四下死寂。
扶苏已屏住了呼吸。
嵇恒继续道:“大秦其实已是积重难返。”
“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时间换空间,只是大秦的时间,甚至也要靠争取。”
“就我个人而言。”
“大秦眼下只有一次试错机会。”
“就是商!”
“通过这次的‘商’,试探六国余孽内部的情况,是否真的铁板一块,是否真对大秦恨之入骨,这股恨意是否真的超越了其他情绪,若是真超过了,那便说明大秦已无可救药。”
“任何风吹草动,六国余孽都会反对。”
“凡是大秦想做的,他们都会反对,凡是大秦想力推的,他们都会阻止。”
“这种时势下,大秦没得救。”
“目下大秦能做的不多,全看六国余孽的反应,如果其余五地选择‘见死不救’,那便还有腾转空间,至少也有喘息机会。”
“若是赌输了。”
“或许就只能看着大秦楼塌了。”
“不过真到了那时,大秦未尝不会疯狂。”
“但谁知道呢?”
嵇恒摇摇头,将壶中酒汩汩饮尽。
第106章 法教正,人心正!
扶苏瘫坐在地。
神色已低落到了极点。
他嘴唇微微启合,却不知该说什么。
秋风习习。
一时间寒凉萧瑟。
空阔的小院内,死气沉沉的,仿佛没了声息。
默然良久,扶苏才痛心的问道:“大秦难道什么都做不了吗?”
“做不了。”嵇恒淡漠开口。
他看着一眼扶苏,心中颇为唏嘘,沉声道:“你其实不必过于痛心,天下之事,本就难以判断,最终结果如何,在结果出来之前,谁都不敢妄下决断。”
“而且这是始皇做的事。”
“你无须上心。”
“我扶苏岂能不上心?”扶苏眼中带着几分怒气,道:“这是大秦,我是大秦长公子,若连我都不上心,那大秦岂非彻底无药可救了?”
“我只是想不明白。”
“为什么大秦会突然变成了这样?”
“大秦一统天下,结束数百年战乱,使天下兵戈止息,何以世人竟皆装作不见?”
“他们难道眼中就只有个人的私利,而看不到大秦扫灭边患,使华夏族群得以长存?他们就看不到郡县制替代分封制,使华夏族群裂土不再的,内争大战就此止息的好处?”
“大秦修驰道,掘川防,拓疆域,一文字,一度量衡,如此等等,天下人为何都视而不见?”
“嵇先生,你学问广大,还请先生告诉我,大秦究竟做错了什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