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49章 越州夫人!
苏大将军病了,病的很重,躺在床上连起都起不来了。
大夫到军中看了,都束手无策,大部分大夫说是陈疴旧病复发,很难医治,而有些大夫甚至说,苏大将军已经到了生死边缘。
因为生了重病,他甚至不能待在军中,只能被送到了宋州城里,找大夫医治。
军中的事务,被直接压在了姜堰的肩膀上。
姜堰虽然个人能力不强,但是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很清楚自己没有能力指挥数万人作战,更没有能力去应付十几万几十万的叛军,因此只能按兵不动,把军营里的情况,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数天之后,朝廷派过去给苏靖宣旨的使者都还没有回来,姜堰的奏报就已经到了京城,被一路送到了政事堂,送到了太子殿下的桌案上。
太子殿下见到奏书,勃然大怒,在政事堂怒气冲冲的拍了桌子。
「这是在干什麽?」
太子拍着桌子,怒声道:「爱惜羽毛,还是保存实力?」
「苏靖想要干什麽?」
太子殿下咬牙切齿:「他是不是,也想当节度使?」
几句话下来,让其他几个宰相都变了脸色。
崔垣咳嗽了一声,低声道:「殿下息怒。」
「这种时候,万万不能着急。」
崔垣沉声道:「这个时候,让苏靖进兵,他麾下还有两万多人,一定会伤亡惨重,要是真的一股脑押上去,别的不说,苏靖的一世名将名声,立时就会毁于一旦,不复存在。」
「自古大将重名声,他不肯出兵,也不稀奇。」
「况且。」
崔垣看了看太子,继续说道:「他带的两三万人,是在江南道征的江南兵,现在已经伤亡不小,不少江南士兵客死异乡,上一次苏靖就上书说,军中士气低縻,再死伤下去,苏靖就是想打,恐怕也打不下去了。」
宰相顾永缓缓点头,接话道:「殿下,眼下中原的事情,虽然严重,但是朝廷这里,一定不要心急,要一刀一刀,割去这个顽疾。」
「要是太急太燥,不仅欲速而不达,可能会引发其他更加严重的后果。」
「什麽后果?」
太子武元承看了看这位顾相,咬牙道:「眼下什麽事情,比中原之乱还要更加严重?眼见着夏天就要过去了,很快就要进秋天,中原今年的钱粮还收不收,还要不要?」
中原是朝廷的粮仓之一,对于朝廷来说,更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中原烂一天,朝廷的威严就耗去一分,必须要尽快恢复,不然朝廷在天下人眼中的威严,就会荡然无存。
不过,这也只是一方面的原因。
太子殿下之所以这麽急躁,主要是因为,他想要尽快做出一些大事情,来证明他执政的能力,要远远强过自己的父亲。
如果在他的手底下,老父亲闯出来的祸能够尽快平息,到时候他不仅不用想方设法把老父亲给弄死,甚至可以光明正大的逼着老爹禅位做太上皇,他堂而皇之的可以登基嗣位。
这对于太子殿下来说,才是最优解。
所以,他做起事情来,才会这样急躁。
崔垣微微摇头,开口道:「殿下,如今时局危急,朝廷眼下虽然缺钱缺粮,但已经不能着眼在中原的钱粮上了。」
「至少…」
崔垣低声道:「至少,最近两三年,中原的钱粮,都很难收的上来。」
太子揉了揉眉心,开口道:「那崔相你说,应该怎麽办?总不能让孤开始加税罢?」
他刚刚重新执政,这会儿最是需要收揽人心的时候,加税这种政策,打死他他也不肯下发。
至少在登基之前,是绝对不成的。
「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江南。」
崔垣开口道:「江南历来富庶,不仅有丝绸,还有盐道,茶叶等各种各样的商路,老臣以为,朝廷应当派钦差下去,巡视江南的盐道以及江南的吏治。」
「来回巡查一遍,总能替朝廷,找得一些钱粮。」
太子眉头舒展,问道:「崔相觉得,派谁去为好?」
崔垣摇了摇头:「老臣不知。」
太子思索了一番,开口道:「孤觉得,这种当口,一般的大臣到了下面去,未必会实心用事。」
「让楚王下去罢。」
太子看向几个宰相,淡淡的说道:「楚王是宗室之中,能力出众之人,这个时候,也需要武氏的宗亲,为国家出一点力气了。」
几个宰相对望了一眼,都是深色复杂。
楚王武元佑,太子殿下的亲弟弟,当今天子的二皇子。
如太子所说,这也是成年宗室之中,能力最出众的一个人,既然能力出众,那麽自然就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 ' ')('这种事情太过敏感,哪怕是提出这个建议的宰相崔垣,此时也不敢说话了。
太子殿下深呼吸了一口气,沉声道:「诸位都不反对,那这事就这麽定了,过几天就以政事堂的名义,给楚王下诏令。」
几个宰相面面相觑,都有些无语。
我们没有说话,你就当我们同意了?
不过太子这麽说,他们也无话可说,只能低头道:「臣等遵命。」
「还有。」
太子又拍了拍桌子,怒声道:「苏靖的事情,不能就这麽不了了之了,政事堂给他继续下诏令,他若是死了,那一了百了,他只要没有死,朝廷进攻中原叛军的命令,就必须执行下去!」
说罢,太子殿下起身,拂袖而去。
几个宰相起身拱手相送,等太子殿下走远之后,宰相顾永苦笑道:「要是大器兄在就好了。」
他口中的大器兄是指宰相王度,那位王大器性格刚直,碰到自觉得不对的事情,不管是谁,他一定硬刚到底。
不过也是因为这个性子,他得罪了皇帝,已经被朝廷问罪,革去了宰相之位。
顾永这麽说,很显然是因为,他对太子殿下的政策和命令,心里也不以为然。
不过他没有王度那样的勇气,当面顶撞罢了。
其他几个宰相都深有同感,不免跟着抱怨了几句,崔垣咳嗽了一声,摇头道:「好了,太子也是为了时局考虑。」
「我等…」
「实心用事罢。」
顾永看向崔垣,低声道:「要不然,让苏晟给苏靖写一封信?」
崔相微微摇头,叹了口气:「莫要多事,莫要多事了。」
「一切,按照太子殿下的命令去办。」
一切遵命,就意味着自己全不粘锅。
几个宰相都点了点头,看向崔垣,心里忍不住感慨。
难怪你崔垣是政事堂的常青树!
…………
越州。
一辆马车,晃晃悠悠的朝着越州城前去。
马车里,坐着三个人,分别是李云,还有薛韵儿,以及薛家的丫鬟冬儿。
走在官道上,李云指着道路两边的庄稼,笑着说道:「去年为夫到越州的时候,越州刚刚经历战乱,还荒凉的很。」
「是为夫颁布政令,将整个州的田地重新划分,伱看。」
李云指着这些庄稼,一脸得意:「几乎没有荒田了。」
这的确是很难得的事情,刚刚经历战乱的州,人口损失又那麽严重,本来至少需要好几年时间才能慢慢恢复生产,但是李云施行的乃是铁腕,一系列措施,被他以暴力保障的形式施行了下去,因此见效的极快。
这才第一年,越州就基本上已经恢复了生产。
这其实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看着这些日出可见,很快可以收成的庄稼,让李某人心情舒畅。
薛韵儿挽着他的手,看着容光焕发的李云,又看了看道路两边的庄稼,笑着说道:「这不是刺史和地方县令的功劳吗?」
李云脸色一板,闷声道:「我到越州的时候,越州哪里有什麽刺史?六个县只剩下一个县令了!」
薛韵儿本来就是在逗李云,闻言掩嘴笑了笑,正要说话,远处十几骑飞奔而来,列在了道路两边,上面的骑士下马,对着李云的马车躬身抱拳。
「拜见司马!」
「拜见司马!」
李云掀开车帘子,看到正是邓阳等人,他哑然一笑,挥手道:「干什麽这样大张旗鼓的?都回去,都回去。」
邓阳笑呵呵的上前,再一次低头抱拳,行礼道:「见过夫人!」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司马,越州营的兄弟们,都想要见一见夫人,让属下过来,问能不能让夫人,去越州营一趟,巡视巡视越州营。」
李云回头看向薛韵儿,笑着问道:「夫人是先进城,还是先去越州营?」
「我…」
薛韵儿想了想,轻轻咬牙。
「去你们那个军营看一看罢。」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