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4章 务必打好这一仗!
到了越州城,简单开了个会,布置下去纲要任务之后,到了第二天,李云就开始给自己找住处。
越州刺史衙门虽然被叛军破坏了,但却不是不能住,不过李云毕竟不是越州刺史,不太适合住在刺史衙门里。
至于司马,办公的地方虽然也在衙门,但毕竟不是主官,一般是自己找地方住的。
这会儿,周良带着人出城巡逻去了,李正也带人到了下面各县,通知各县去了,只有刘博跟着李云,在城里寻找住处。
转了一圈之后,刘博建议道:「二哥,那个什麽越王宫,现在不是空下来了吗,反正没有人住,二哥你乾脆就住到里面去得了。」
「反正那里地方大,住人也能住的多。」
李云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那是反贼刚住过的地方,你疯啦?」
裘典的那个王宫,明显是逾制的,而且不仅逾制,还不怎麽气派,老实说李云不怎麽看得上。
又不怎麽好看,住进去还招忌讳,对于现在正在苟发育的李某人来说,很是不合时宜。
两个人在越州城里找了一圈,最后找到了一座已经无主的宅邸。
因为刚刚经历战乱,越州城里无主的宅邸很多,尤其是大户人家的宅邸,十座里得空出来半数以上。
这些,都是李云还没有来得及清点的「财物」,等将来,都要一点一点清理出来,交还给寻来的原主,要是实在无主的,就交给官府处理。
而这座空宅子,距离刺史衙门只隔了一道街,处在越州城的最中心位置,更重要的是,他几乎可以确定,已经是无主的宅邸了。
选定了宅子之后,李云让人进去收拾寨子,他自己则是带着刘博,在路边找了个刚刚重新开业的饭庄坐下,二人刚吃了几口菜,李云跟刘博碰了碰杯,问道:「老九,你打理十王寨也有一段时间了,对于内务算是知根知底,伱说,咱们到了越州之后,最缺的是什麽?」
「那还用说。」
刘博伸手给李云倒酒,笑着说道:「当然是缺钱了。」
「二哥你又要修城墙,又要徵兵补齐一千人,还要免除整个州的赋税,且不说你这一千人怎麽养,就是养衙门的人,都得咱们自己掏钱。」
李云摸着下巴,思索了一番。
「上回在剡县,搞到了几万贯钱,用个几个月半年时间不是问题,至于后续…」
李某人看向刘博,问道:「老九,你说什麽行当最能赚钱?」
「盐,铁,铜。」
刘博想了想,又补充道:「丝绸布匹也勉强能算。」
李云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
出了布匹之外,前面三个没有一个是朝廷让卖的!
不过,现在李某人在越州大权在握,自己捣鼓一点盐铁铜,应该不会有什麽问题。
不过对于李云来说,这些行当还是来钱太慢了。
他摸着下巴,准备想出其他来钱快的路子。
最好,能带动整个越州的发展,把越州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商港。
出海贸易,自然是一个选择,不过越州虽然靠海,但是李云距离发展到大规模出海的地步,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暂时是没有办法考虑的。
他摸着下巴想了想之后,一时半会没有想出来合适的,于是咳嗽了一声之后,继续说道:「除了搞钱之外,还有一件事比较要紧。」
刘博挠了挠头,问道:「是什麽?」
「我们还缺一个,精通朝廷官制规矩,能替我们处理政事,并且能让我信得过的读书人。」
处理内政,李云不能说不会,但是的的确确不怎麽擅长。
而且,他现在摊子已经大起来了,别的不说,大几百近千越州军的吃喝拉撒,每天就是一笔不小的帐目。
更不要说整个越州的帐目了,后续收权之后,每天恐怕会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送到李云面前,如果李某人统统事必躬亲,那麽他就只能摇身一变,成为越州刺史。
根本没有精力,再去做其他的事情。
「这个可难了。」
刘博挠了挠头:「谁家正经有本事的读书人,会愿意跟着咱们呀?」
「以前咱们是山贼的时候,自然不会有读书人愿意跟着咱们,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是朝廷的一部分了,更是主宰一州。」
李某人眯了眯眼睛,轻声道:「听说越州这个地方出师爷,等到越州秩序恢复了,咱们多上点心,肯定能找到一两个合适的。」
刘博低头扒了一大口饭,说话都有一些含糊不清了。
', ' ')('「但愿罢。」
………………
京城。
政事堂里,太子殿下看着手里的几份文书,满脸不可置信。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放下了手里的文书,抬头看向面前的几个宰相,咬牙道:「平了一个裘典,又来了一个王均平,裘典之乱,还仅在一两个州郡,怎麽这个王均平,能在这麽短的时间里,打下这麽多州?中原。怎麽会失陷的的这麽快!」
几个宰相互相对望了一眼,王度闭上眼睛一言不发。
崔垣看了看他,见他没有说话的意向,只能无奈说道:「殿下,中原大旱持续两年了,单单流民就有几十万之众,王贼甚至都不需要蛊惑人心,只要一路把抢来的粮食赈了,便能聚拢一大批流民。」
「因此,各州才会陷落的这麽快。」
这个时候,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王度,冷声道:「就目前这个形式来看。至多一个月时间,叛贼就要打到洛阳,要是洛阳失陷,真是我大周的奇耻大辱了。」
太子殿下黑着脸。
他这会儿,心里十分的不好受。
甚至可以说是非常难受了。
因为这个事,跟他本没有什麽太大的关系,他虽然是太子,但是太子其实就是皇帝的政敌,而且在很多时候,是最大的政敌。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当今的皇帝陛下并不准他参政议政,哪怕是他成年之后,也很少能接触到政事堂。
直到这一两年!
可能是皇帝陛下年纪大了,也可能是这几年时间,天下实在是不太平,皇帝陛下已经没有精力过问。
更可能是,皇帝陛下身体不怎麽好…
反正,从越州之乱开始,皇帝就开始频繁的让太子参政议政,甚至在一些问题上,授意政事堂,去找太子拿主意。
不过,也就仅仅是拿主意罢了。
权力核心的吏部,户部,兵部,皇帝陛下依旧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里,不曾丢掉这些核心权力。
而其他一些棘手的问题,则被一股脑的丢给了太子。
比如说先前的越州之乱,又比如说这一回的中原之乱。
这种问题,或者说这种项目,皇帝陛下自己爱惜羽毛,不愿意掺和进来,却让太子出来,替他替朝廷拿主意。
这样,要是战场上出了问题,也不是皇帝陛下的责任。
这也正是太子殿下,情绪不怎麽稳定的原因。
他已经从自己的父亲身上,感受到了浓烈的危机感。
深呼吸了好几口气之后,他终于冷静了下来,开口道:「苏靖现在到哪了,有没有到正面战场?」
崔垣崔相公低头道:「回殿下,苏大将军的军队已经开拔,正在赶往中原战场。」
「除此之外,政事堂还收到了一份苏大将军的举荐书。」
太子不假思索的问道:「举荐谁?」
「这一次越州平叛中,立下了不少功劳的校尉李昭。」
崔垣与其他宰相们对视了一眼,这才继续说道:「苏大将军的意思是,越州的叛军虽然被打散,裘贼也在押送回京的路上,但是越州仍有残留的叛军势力,需要留一支军队镇守在那里。」
「恰好,越州已经没了州兵,苏大将军留了一个都尉营在越州,由校尉李昭暂领,苏大将军举荐这个李昭,为越州司马。」
「替他完成后续的剿匪清理工作。」
太子皱眉,随后舒展道:「这事,陛下知道了吗?」
崔垣摇头道:「陛下近来不怎麽露面,如果苏大将军没有给陛下上密奏,陛下估计是不知道的。」
太子伸手,要来了苏靖的举荐文书,看了一遍之后,缓缓合上:「孤的意见是,照准。」
「再以朝廷的名义给这个李昭,赏一些钱财。」
说到这里,太子深呼吸了一口气,看向几位宰相。
「同时,诸位相公以政事堂的名义,给苏大将军去信,让他务必打好…」
太子爷喃喃道。
「打好中原这场仗!」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