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此,满宠提出了反对意见,不是反对撤兵计划,而是以“主帅身系全军安危”为由,要求自己跟秦朗调换任务,自己留下来断后,秦朗领兵先撤。对此,秦朗还是表达了反对的意见。秦朗认为,虽然满宠在出谋划策上的能力,他看到了,也信任,但是论领兵经验,他还是比满宠要丰富一点的。他留下来断后,可以牵制蜀贼更长的时间。而满宠先一步撤回野王,正好也能发挥其谋划上的特长,根据现有局势,对野王现有的防御设施进行一些微调,应对接下来蜀贼继续跟进的进攻。这是一举两得的安排。听完了秦朗的说辞后,满宠终于是可以确定了,秦朗根本不知道留下来断后的危险性……以诸葛亮的才能,以蜀贼的兵力规模,根本不可能给断后部队轻易脱困的机会,也不会给野王县留下多少调整部署的时间。秦朗根本是低估了蜀贼的野战能力,也高估了自己的指挥能力。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满宠更加不能让秦朗留下来断后了。以秦朗目前的心态来说,让他断后,原本能守住十天的轵县,也会在他的大意轻敌之下,根本守不住那么久。因此,满宠也不跟秦朗多废话了,直接抬出了自己的护军身份,请出了天子节仗。护军将军,在必要的时候,是可以持天子节令,节制全军的……满宠用天子节令,强行下达了军令,命令秦朗领兵先撤,自己留下断后。这一手,把秦朗给弄的愣了好久……他是真的不明白,刚才还好好的满宠,怎么就突然翻脸的拿出了天子节仗出来,独断专行了。但随后,秦朗免不了的一阵窝火,觉得满宠背叛了自己,自己之前那么信任他,他居然在关键时刻不听军令,还抬出天子节仗抢夺兵权?!哪怕是秦朗这么好的脾气,也免不了要发怒。但,面对天子节仗,秦朗也不得不从……当然,最让秦朗想不明白的是,一个危险的断后任务,为什么满宠不惜抬出天子节仗也要跟自己争。这又不是什么战功。又生气,又想不通,最后秦朗只能是气呼呼的接令,回自己的营帐,安排撤军事宜了。而满宠……说实话,满宠不想这么做,但满宠没得选。因为早些年当酷吏得罪了太多的人,也留下的糟糕名声,满宠知道,只有大魏在,他个人,他的子女,他的家族才能得到保存……一旦大魏不在了,不管最后是谁当政,中原,河北各地的世家大族们,都不会放过自己。自己身死事小,自己死后,子女家族势必遭受世家大族清算迫害,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这是作为酷吏的宿命。因此,纵使满宠不想死,也不想为了大魏社稷尽忠,他也必须这么做……为大魏尽可能的保存实力和元气,只要大魏还在一天,他满宠一家就还能过一天好日子。所以啊……他必须留下来断后,不仅仅是为了大魏,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家族。很无奈,但没得选。因此,哪怕秦朗再怎么不理解,满宠也必须这么做。而四天后,随着秦朗领兵三万,先一步撤离了轵县后,轵县就只剩下满宠,以及一万骑兵和三万步兵了。虽然是没得选了,但满宠也依然不打算就这么认命了。自己还有步骑联军四万人,蜀贼也不过是十二万步卒左右。虽然蜀贼的弩兵占据优势,杀伤力很大,但只要老子不出兵,就地龟缩死守,满宠也不觉得,自己一定会输。反正,从轵县通往野王县的路线,就这么一条,想绕都绕不过去。就让老子看看,这个天下传名的诸葛孔明,到底有几分本事好了!!!第1195章 识破和突围满宠显然是有些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诸葛亮。在见到轵县分兵突围后,诸葛亮并没有如满宠所预料的那样,加强进攻,争取尽快攻破轵县。相反,诸葛亮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分兵。满宠一看到诸葛亮突然分兵,而且是原路返回河阳,顿时就急了。北上追击秦朗只有一条路,必须先击破轵县,才能进军野王县……如今诸葛亮不着急进攻轵县,反而分兵南下,那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去增援北中城,强攻温县。而一旦蜀贼攻克了温县,必然继续东进朝歌……别人不清楚,满宠还能不知道么,如今的朝歌,随着夏侯玄领兵出征,已经无兵可用了。整个河内郡的局势,其实关键节点就在于朝歌县,如果能攻取朝歌县,威胁邺城,那么不管魏军是不是还在河内郡的其他县城坚守,都会变得毫无意义。事实上,诸葛亮打的,也确实是这个主意——抢在朝歌兵力空虚,温县守军士气不高的情况下,强攻温县,经略朝歌,从而直接威胁邺城。本来吧,因为温县夏侯霸那边守的很顽强,再加上秦朗在河阳城担任侧翼策应,诸葛亮一时间还真的拿温县没什么办法。后来,随着秦朗主动后撤,诸葛亮的侧翼威胁是解除了,但因为秦朗一下子撤到了野王,不仅堵住了从并州进入河内的通道,也缩短了到朝歌的距离……再配合温县驻守的夏侯霸,要进攻朝歌,也没那么容易。哪怕河内战事不利,这两个地方的守军也可以随时收缩后撤到朝歌继续防守。本来诸葛亮还在为这个事情发愁呢,但谁知道魏军到底是怎么想的,先是秦朗莫名其妙的主动出击,接着夏侯霸也不甘寂寞……两路大军,放着好好的防守策略不用,偏要主动进攻,最后损兵折将,困守城池。这个时候,诸葛亮就已经看到了突破温县,进攻朝歌的可能性了,只不过根据朝歌那边的细作回报,当时的朝歌还有夏侯玄率领着一万人驻守,如果这时候贸然进攻温县夏侯霸,有可能导致夏侯霸后退收缩,缩回朝歌去。因此,诸葛亮还是耐着性子,等待着战场局势的变化……一直到他收到夏侯玄领兵离开朝歌,往野王县而去的消息后,诸葛亮立刻分兵五万,去交给庞统指挥,强攻温县。而诸葛亮本人的作战目的,从攻破轵县,围歼秦朗所部,变成了拖住这支守军,让他们不能快速回援朝歌。甚至于,诸葛亮本人根本不着急进攻轵县。只要轵县不失守的话,先一步撤退到野王的魏军,就没有理由撤回朝歌去……那么做,等同于是放弃这支四万余人的魏军。四万余人啊……别说秦朗,就是司马懿,都不一定有这样的魄力。相反,诸葛亮现在最担心的事情,反而是满宠在识破了自己的策略后,选择硬闯突围,撤回野王后跟秦朗汇合,然后集体回撤。因此,诸葛亮不着急攻城,但是围城嘛,还是围的很紧的。诸葛亮亲率大军攻南门,张翼领兵攻西门,胡奋领兵攻东门……至于北门,诸葛亮只安排了两千士卒以作监视,并没有安排其他的人手。倒不是诸葛亮有意要放魏军一条生路,主要是……这次的对手,可是满宠,不是秦朗。如果留守轵县的人是秦朗,诸葛亮这么安排恐怕是要出大问题的,毕竟以秦朗的临阵应对能力,在识破了诸葛亮的策略后,出于事态紧急,他恐怕是不会想太多,一看三门被围,只有北门有空档,肯定会选择从北门撤退的。但问题是,这次留守轵县的人,是满宠……满宠的谋略能力,肯定比秦朗要强的多。这么明显的围三阙一,就放北门,满宠怎么会真的相信,北门就是自己的生路?!哪怕是他满宠站在诸葛亮的角度上,高低得在北门外安排一路伏兵,就等着魏军从北门撤退呢。所以说吧,这有时候嘛,人太聪明了,也未必是好事……诸葛亮就是算到了满宠不会放心走北门,索性就敞开了北门,集中兵力严守三门,防止满宠突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