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要不要干?!秦朗是很犹豫的,因此,他找来毕轨,把这事儿跟毕轨一起商量……毕轨表示,干啊!!!一来,他诸葛亮虽然厉害,到底也是人,是人就不可能不犯错……也许现在蜀贼的兵力布置漏洞,就是诸葛亮急于求成,想要尽快打通河东和河内两郡的联系,而犯下的错误。二来……老子手里有两万并州骑兵,野王北侧就是整个并州,要实在不行咱们还可以从并州继续调兵南下,怕他个锤子啊!!!这次蜀贼进攻河内郡,除了侦骑外,那是半个骑兵都没有的。天大的功劳放在自己眼前,不拿,那不是对不起老天了?!毕轨不是蠢,他只是被这些年曹魏的风气给带歪了,被吹捧的有些不知所谓了。随着九品中正制慢慢被世家大族腐蚀,曹魏内部互相吹捧,空谈之风盛行……早年曹叡还想着压一压,但随着曹叡去世,曹芳上位,曹爽掌权辅政,这群喜欢互相吹捧的玩意儿挨个被曹爽提拔上台,那个风气能好才怪呢。毕轨之前还好点,最多也就是军略差点,他政务能力还是可以的,不然也不会被曹叡看重,出镇并州刺史了。但是吧,这些年,毕轨跟着曹爽集团的人混,被人吹了几句,还真的就飘了……诸葛亮是天下名士,他毕轨也是天下名士,谁还不如谁不成?!毕轨是真的这么想的,他是真的不觉得自己比诸葛亮差在哪里!!!再一个,毕轨其实也急需要有一个功劳,来给自己,以及自己身后代表的利益集团长脸。毕轨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是曹爽提拔重用的人才,但是呢,毕轨和曹爽之间是政治盟友关系,彼此的利益是一致的。你别看曹爽最后还是放下了架子,亲自登门去求请了司马懿出山……其实曹爽心里别扭着呢。因此,曹爽还是希望自己的人能够抢在司马懿之前,争取到一定的功劳,好歹能挽回自己的面子。而这个事儿,就只能靠毕轨了。没办法啊,曹爽的心腹或者盟友,大多都在邺城,真正在外还掌握兵权的人,只有一个毕轨。而司马氏呢,司马懿现在领兵去了魏县防御张溪,司马师又在河东郡北部作战……这两父子,只要有一个人获得了一些突破,将来击退了蜀贼,论功行赏的话,司马家依然是有得赚,司马懿势必会重回朝堂。因此,曹爽也同样需要自己的心腹建立功勋,将来好提拔起来,制衡司马懿……因此,曹爽私下里还是给毕轨写信,希望他能寻机多立功劳,最好能在司马懿立功之前,建立足够的功勋。而毕轨这类喜好空谈的人,一般心气也低不了,他就不是一个甘于人下的人……之前是看不到机会,现在看到了机会,毕轨能轻易放过了?!为此,毕轨是竭力撺掇秦朗出兵,并且表示,自己可以立刻动员并州郡兵南下,同时派出并州骑兵为先锋,先一步反攻河阳!!!为了立功,毕轨也是豁出去了。第1186章 两线失败魏军突然从野王县再次南下,反攻河阳,也把诸葛亮吓了一跳。说真的,这个变故是真的不在诸葛亮的预料范围之内,毕竟这事儿干的吧……太缺乏战阵常识了。明明是兵力处在劣势的一方,却放弃城防优势,主动进攻,跟兵力优势方打对攻战……这是何等脑残的决策?!就算曹魏有两万骑兵作为先锋,那又如何?!骑兵的冲击力确实很强,突袭战的战果也会巨大,但问题是,骑兵并不是这个时代无解的兵种啊。骑兵注重的是突击,是在战场上突然出现,制造出强大的杀伤……以骑兵进攻有防备的步兵军阵,就算有兵种克制优势,也不可能起到多大的战果。长枪兵,盾牌兵,弓箭手,都能减缓骑兵的冲击速度,降低骑兵的冲击威力。虽然依然无法彻底抵消骑兵的兵种优势,但汉军毕竟人多,真要落到拼消耗的地步,耗也能耗死这两万骑兵。更别说,诸葛亮手里还有大杀器——五千张诸葛连弩二号机组成的连弩方阵。在预设地形,不给骑兵近身砍杀机会的情况下,弩兵就是对付骑兵最有效的兵种……不管是秦弩对阵匈奴,还是界桥之战袁绍对战公孙瓒,弩兵都是击败了骑兵的。秦军对战匈奴,是占据了秦弩数量的优势,十万秦弩齐发,哪怕是骁勇善战的匈奴骑兵也得退避三舍。而界桥之战就更不用说了,双方是遭遇战,但袁绍先一步抢占了界桥的有利地形,然后利用大戟士阻挡骑兵冲锋,强弩连发,硬生生击溃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而现在,这两个破骑兵的条件,诸葛亮都可以具备。诸葛连弩二号机在射程覆盖范围,打击持续性上,都不会比秦弩更差。虽然数量少了点,但毕轨带来的骑兵,也没有匈奴那么多。而地形这个东西,以诸葛亮的军事眼光,找个适合伏击骑兵的地方还是很容易的……就算没有合适的地形,诸葛亮也可以通过人为安排军种搭配,硬生生营造出这样的地形出来。所以啊,诸葛亮实在不明白,秦朗是怎么有底气,敢主动对河阳县发起进攻的。不过啊……既然魏贼脑残了,诸葛亮也不能就这么放过这么好的破敌机会。通过斥候探查得知毕轨率领两万骑兵为先锋南下后,诸葛亮主动领兵出击应战,双方在轵县西北的轵关进行了一场交战。初战,毕轨得胜,击退了胡奋率领的北伐军主力先锋三千人,逼迫诸葛亮后退二十里,重新扎营。此战,毕轨再次率领骑兵得胜,击退了张翼率领的五千兵马,逼迫诸葛亮再次后退三十里扎营。三战……毕轨就不可能再获胜了。这种简单的诱敌深入计谋,对上司马懿,郭淮这类的名将可能没啥大用,但对上毕轨这种军略不足,还偏偏急着要抢功的笨蛋,那就是一钓一个准。诸葛亮连败两阵,顿时把毕轨给高兴的,觉得诸葛亮不过如此……一路领着骑兵追击,顺顺当当的掉进了诸葛亮预设的战场之内。诸葛亮把毕轨率领的并州骑兵引诱到了轵县西南的齐子岭附近,利用这里的山地地形,压缩骑兵的冲击空间,然后再预设诸葛连弩方阵,五千架诸葛连弩齐射,几乎在开战的一瞬间就造成了并州骑兵极大的伤亡。毕轨见势不妙想要后撤,但后撤道路却早早的被诸葛亮用山石堵死了山道,毕轨进退两难。一场激战下来,并州骑兵大败,损失惨重,毕轨本人也是不幸战死在乱军之中。而毕轨这一战败,自己丢了两万并州骑兵不说,导致后续率领五万步兵南下的秦朗,也开始有些进退两难了。前锋骑兵被灭,毕轨阵亡,秦朗如果再继续领兵南下,就要用五万步兵去硬碰硬的对战诸葛亮的十万大军了。这仗,不管怎么想,都觉得不太有可能获胜。但现在退回,也有点不太合适……秦朗已经领兵到了轵县附近了,距离野王县已经很远了,如果此时贸然撤退,蜀贼再顺势追上来,那这五万大军的军心士气就彻底散了,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无奈之下,秦朗只能做出一个决断——进军轵县。反攻河阳是别想了,撤退回野王的可能性也不大,那就只能在附近的轵县就地布防,以五万士卒加上轵县的城防,硬顶蜀贼的进攻了。可这里面有个问题……轵县这个地方吧,在原本的防御战略中,秦朗退往野王后,轵县就被放弃了的。现在的轵县,是一个无人管理的战场缓冲区,这里没有多少丁口百姓可以用来征召充作辅兵,也没有大量的粮食储备,更没有足够的守城军械,城防也没有进行加固……这可不是适合久守的地方啊。但凡有的选,秦朗也不会选择轵县作为防守之地,但……毕轨输的实在是太干脆了,不到五天的时间就败完了两万骑兵,秦朗措手不及之下,有个城池可以守卫,总比跟蜀贼打野战要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