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这事儿吧……有点麻烦。这次,连庞统都不太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计划。原因吧,其实有很多,但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条件不成熟。是,你别看,现在大汉一家势力独大,外部条件也是大汉采取攻势,魏吴两国主守……可在大汉内部,事情也一样小不了。而且这事儿的源头,也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三年前,历史上本该病逝五丈原的诸葛亮,活蹦乱跳的发动了兖州之战,并且一战击溃司马懿,把曹魏赶出了中原。这个时空的诸葛亮,并没有因为殚精竭虑于国事而操劳过度,身体状况虽然不算太好吧,但也不至于太差,还能有心思考虑一下其他的事情。在平定了兖州之后,诸葛亮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情,就是尽快的恢复兖州的民生,让百姓尽快的安稳下来生产劳作。另一件事……诸葛亮要对吏治进行一次比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其实吧,诸葛亮不太想在天下还没有彻底平定的时候,就开始动手改革的……就如早年诸葛亮和张溪说过的那样,天下未定,贸然改革朝政,因此得罪了天下士族,对夺取天下并没有什么好处。因此,本来诸葛亮是打算在平定天下……至少要在解决完了曹魏的威胁后,再动手改革朝廷的用人制度的。但是吧……随着曹魏的九品中正制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再搭配上曹魏那边盛行的“赎罪钱”制度造成的危害,让诸葛亮终于是看清了,如今的世家大族,到底都是些什么样的存在。而曹魏所属的河东,河北地区,世家大族林立,那边的世家大族影响力又极大,如果不能再收复这两个地方之前,大汉做出相应的吏治和人事改革,将来即使能河东和河北的收复,这些世家大族依然不会太消停的。诸葛亮思虑了很久,他终于还是下定决心,趁着现在大汉强势,兵威正盛的时候,把规矩先定下来,省的将来麻烦。当然,诸葛亮也没想着一步到位……以如今世家大族的影响力,这就不是能一步到位的事情。诸葛亮想的,不过是采取一些措施,先限制住世家大族的权利,为天下平定后的大改革打好基础而已。因此,诸葛亮先是联合了御史台的御史大夫虞翻,两人一起上奏天子刘禅,请求他派出御史台的侍御史和直御史们,巡查地方,考核吏治。这是御史台本来就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是吧,这些年里,大汉的重心一个在北伐上,另一个在迁都长安,稳定政局上,御史台的存在感极其微弱。这让虞翻这个御史大夫非常的不满……每次只能逮着一些朝廷京官的错误开喷,能喷的地方少不说,这些京官谁不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不起的降职罚俸而已,伤不到什么汗毛。而这次,诸葛亮主动找到虞翻,提议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吏治考核,虞翻想都没有想的,就答应了。御史台的责任,就应该是监察百官,核查吏治……总算是有用武之地了。而刘禅对这个事情的态度嘛……当然是想都不想的直接同意了。相父要做的事情,那肯定是对的,也是为了我这个当皇帝的好……有啥不同意的。更别说,这次相父还是跟御史台的虞大夫一起上奏的……一直以来,相父和御史台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目的就是避嫌,这次居然打破了这个惯例,那这个事儿,肯定是小不了的。只要基于这两个前提条件,那么相父要做什么,那就让他去做好了。就这样,在大汉延熙六年的春节过后,大汉境内的第一次吏治核查,就这么开始了。虞翻往荆州,益州,云州,秦州,凉州,兖州,司隶七个地方都派出了直御史一人,侍御史五人,一共四十二人,核查地方吏治。如果只是单纯的核查吏治的话,事情还不至于太糟糕……真正要命的是,在这四十二位御史临行前,诸葛亮给与了这些御史大夫们风闻查事的权利,同时给与了直御史七人调动当地郡兵的权利。御史风闻查事,按照朝廷的惯例,被弹劾的官员必须暂停职务,避嫌待查……也就是说,侍御史查访地方的时候,可以凭借听到的传闻,临时免除一地官员的职位,一直到调查清楚为止。而直御史七人,掌握调动郡兵的权利……这事儿就更加麻烦了。换句话说,如果直御史觉得地方吏治腐败到了影响地方政权,需要调动兵力平叛的地步了……他是真的能调动军队来执行平叛任务的。这个权利,给的是非常的大的,大到但凡派出去的御史有点什么歪心思,都能造成民不聊生,甚至地方叛乱的结果。但是……这年月的“民”,可不是皇权集中后的普通百姓,而是世家大族。“民”,在这个时代,可不好惹……果不其然,在侍御史大量派出后,益州,云州,凉州,都有地方因为御史大夫巡查吏治而造成的叛乱。尤其是益州,益州治下的阴平郡,那是举郡皆反。这下可把益州刺史谯周给急坏了……特么这都叫什么事儿?!第1161章 三年后(三)谯周这个人吧,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人不耻。但是吧,不可否认,谯周代表的,是益州本地世家大族的利益,他的所有言行,其实都是益州本地世家大族利益的体现。《仇国论》也好,劝刘禅投降也罢,都是基于益州世家大族的利益需要。谯周就是一个被益州世家大族推到前台的代言人而已,他的人品好不好已经不重要了,能不能为益州世家大族发声,才是他生存的基础。可现在……谯周愁的啊。这个时空的季汉,可不是历史上那个打到最后,连棺材板都要打没了的季汉……如今的季汉声势正隆,已经完全能看到再次平定天下,实现三兴的未来了。这个时空里,益州世家大族的利益诉求,跟历史上是完全不同的。历史上的益州世家大族,那是实在憋不住了,觉得与其让老刘家继续祸祸,倒不如投降曹魏……甚至投降了曹魏的话,日子还能过的更好一些。所以,历史上的益州世家,在邓艾兵临城下后,基本全都主张投降了算了。可这个时空,别看如今刘禅已经迁都了长安,但成都作为龙兴之地,又得到了诸葛亮不小的补偿,将来大汉要是真的三兴了,那么成都就是另一个南阳。当年光武皇帝起于南阳,虽然最后定都于洛阳,但南阳在后汉年间,一直是天下第一大郡,丁口百余万人……将来成都如果也成了这样的地方,这里面的利益可就大了去了。别的不说,以后益州世家的人出去,可没有人再敢说什么“益州土鳖”了。因此,这个时空的益州世家大族,大多都是期盼着大汉三兴的……虽然无奈,成都确实太过偏僻,不适合作为一国都城,导致大汉天子迁都了长安,但对于益州来说,长安离的也不算太远,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可现在好了,仅仅因为一个地方吏治核查,你阴平郡就整郡造反……特么想干啥?!背后捅老乡一刀不成?!是,这年月,谁家的事情谁知道,世家大族之间都知道对方是什么德行的玩意儿……可有些事儿,总得有个底线。你闹出个民变出来,大家伙一起起哄一下,一起向朝廷上书,不仅能保住自己的利益和地位,这点御史也能打发回去……你丫直接造反,这事儿闹的,还有转圜的余地么?!阴平郡是哪家王八蛋的儿子当的太守,这么不会做事的么?!谯周那个急的,一边派人赶紧去调兵,交给益州留守将军吴懿去平叛,另一边,赶紧给在成都的益州世家大族们传信,让这帮人想办法去联络阴平郡的世家大族,让他们想想办法,尽快把这个事儿给平下去。特么不知道朝廷刚刚收复了颍川郡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