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之后,裴潜就开始催促秦朗,赶紧领兵出征,前往温县。一方面,裴潜的这套说辞吧,看着很美好,但能糊弄过去的人,基本都是没啥脑子的世家大族……河内的世家大族,能在这个乱世里生存下来的,真没几个是纯傻子的。裴潜忽悠人,这些河内世家配合着被忽悠,不过是看在裴潜的面子,以及秦朗带来的那两万士卒的份上,拿出来糊弄秦朗的而已。换句话说,这批粮草,就是互相糊弄,一次性的事儿。另一方面,如今秦朗穿越王屋山道的事情,蜀贼暂时还不知道,这种情况下,哪怕是裴潜这个不太懂军事的人都知道,应该兵贵神速。之前是后勤补给不到位,秦朗想出兵都困难,可现在,已经有了足够出征用的粮草了,那秦朗就更不能给张溪有察觉准备的时间。那毕竟是天下名将张元长,以秦朗的能力,明刀明枪肯定不会有胜算,只有快速偷袭,才是秦朗唯一能获胜的机会。因此,裴潜才会催促这秦朗进兵,进攻温县蜀贼的侧翼。如果秦朗这次能在温县打出一定的战果,那么河内世家还有可能继续给秦朗提供该有的粮草补给,如果能解围温县,不管用什么方式,恐怕河内世家也可以帮秦朗吹出一个“河内大捷”出来。但如果秦朗做不到,被张溪击退甚至击溃的话……那恐怕再回到轵县的时候,这个墙头上是不是还挂着大魏的旗帜,可就不好说了。有一说一,裴潜还算是比较厚道的,他在秦朗出兵前,把所有的前因后果都讲清楚了,剩下的,就看秦朗自己的发挥了。第1120章 各有准备秦朗还是很能听得进意见的,因此,在裴潜的建议下,他亲自领兵出征,顺着官道,直奔温县而去。不过嘛,秦朗顺势还是把裴潜给带上了。当然,明面上的说辞,是裴潜要随军出征,参赞军机,可实际上,大家懂的都懂。裴潜都已经把话说的那么明白了,秦朗还能不知道自己一旦在温县失败,后果会是什么样?!一战获胜的话,秦朗不用这些河东世家吹捧也能拿下“河内大捷”,但万一进攻不利的话……这个裴潜的面子,可比想象中有用的多。当然,秦朗也不是纯粹的利用裴潜……秦朗也答应了裴潜,此战不管胜败,他都会向天子直接表述裴潜的功劳,并且推荐裴潜入朝为官。虽然裴潜对此,并不是太乐意……如今的大魏,真不好说前途在何方,他裴潜放着好好的河东世家家主不做,真没必要去朝廷蹚浑水。只是呢,裴潜也没法多说什么,毕竟人就在秦朗的军中,秦朗真要翻脸不认人的话,随便找个由头,说砍就砍了……杨修怎么死的,裴潜还是很清楚的。虽然秦朗不是太祖武皇帝,但他裴家也无法跟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相比啊。就这样,在秦朗的“再三请托”下,裴潜没能在轵县坐镇,组织后勤,而是跟着秦朗一起上了前线。一路行军还算顺畅,从轵县抵达河阳。河阳县守将,是司马进……嗯,就是那个被司马师念叨着要追责,但却无法追责的司马懿的四弟,司马师的四叔。这位……真就是有点一言难尽了。这不是司马师的感慨,而是秦朗和裴潜两人共同的感慨。不是,你司马家的老巢温县被六七万蜀贼围攻着呢,你这个河阳县守将,司马家的直系子弟,居然还有心守着河阳县饮酒作乐?!是的,当秦朗和裴潜两人领军抵达河阳县的时候,司马进在迎接两人入城后,居然要大摆宴席,说是“喜迎王师”……见了鬼的“喜迎王师”!!!真就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是吧?!而且吃紧的地方还是你司马进的老家……你是真的一点都不操心么?!秦朗和裴潜对这个司马进,实在是没法喜欢的起来,闹了快一路别扭的两个人,这个时候倒是出奇的一致,直接拒绝了司马进的宴请。甚至,裴潜还站在司马进长辈的立场上,狠狠的训斥了一番司马进。虽然裴潜的年纪跟司马进的大哥司马朗差不多,但论辈分的话,裴潜还真的是跟司马进的父亲司马防是一个辈分的。一番训斥过后,裴潜还是问司马进要来了前方的战事情报,准备跟秦朗商量一下,接下来的进军计划。然而……看着不到一寸厚的前方军报,裴潜又有了想要责骂司马进一顿的冲动。蜀贼从进攻孟津到现在,已经三个多月了,从渡河进入河内郡也有一个多月了……加起来的前方战报,居然只有一寸厚?!真的,司马进这样的货色,要是放在太祖武皇帝时期,有十个脑袋都不够掉的。可即使如此,司马进依然有话说……前方敌军围城,温县战报很多都传递不过来,他确实只收到了这些战报。真的,司马进按照时间顺序给裴潜挨个梳理,以证明自己没有遗漏掉任何战报。这个理直气壮的劲,把本来还想给司马家留点面子的裴潜彻底给惹怒了。我这个平日里只会引经据典的人都知道,前方战事激烈的情况下应该增派斥候,不惜一切代价的搜集情报……你这个河阳县守将就只会傻傻的等着前方传回情报?!你的士卒,你的军中斥候是干什么吃的?!别扯什么兵力不足,兵力不足跟派出斥候去侦查情报没有任何关系。也别说什么河阳距离温县有七八十里远……再远也得派出斥候去侦查情报,难道你要等到敌人兵临城下了,才挨个的点人头,去数数敌军到底有多少人么?!真的,这次不用司马师纠结犹豫了,裴潜直接主张,就地解除司马进的守将之权,关押起来,等待战后处置。但……这时候秦朗出面,阻拦了裴潜的命令。倒不是秦朗不想收拾司马进,他其实也非常的想这么干……留着这么一个货色,完全是祸国殃民的玩意儿。但,秦朗也有秦朗自己的想法。自己手头没有足够的镇守将军啊。这次领兵出征,除了秦朗和主将和裴潜这个参军外,剩下的领兵偏将,都是一些河东世家子弟,基本都没有怎么上过战场的。留谁在河阳县镇守,保证粮草通畅,好像都不太合适……毕竟没有这个经验。再一个,司马进到底是司马家的人,这个时候收拾司马进,虽然大快人心,但你让温县的司马家,在河东驻守的司马师,在兖州前线对敌的司马懿怎么想?!现在的大魏,全靠这司马家的人在前线对抗蜀贼呢,哪怕司马进再无能,只要他还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或者直接叛国,都不能在这个时候直接处置。所以……这个货虽然是个垃圾,但为了大魏,还得让他继续镇守河阳县。至于前方情报……走一步看一步吧,小心点行军,一路多派斥候侦查,也不是不能赶去温县。就这样,在秦朗的力保下,司马进还是留守河阳,而秦朗和裴潜,在河阳只是简单的休整了三天,然后继续东进,直奔温县而去。行军了两天左右的时间,在秦朗不断派出的斥候侦查下,终于还是发现,前方三十里处的北中城,有蜀贼屯兵的踪迹。兵力不多,大概在三千到五千人左右,北中城的防御也不是特别的出色,这个据点的外墙,甚至是土夯的,高度不过两丈。这对秦朗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考验。很显然,秦朗也好,裴潜也罢,都知道,这个北中城守军的意义所在。一方面,是守护温县进攻蜀贼的侧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示警所用。一旦秦朗进攻这个地方,接下来的战斗,必然被张溪所知晓。而北中城这个地方,不攻破他,又无法直接去进攻温县蜀贼的侧翼……这场仗必须打,而且必须速胜,不能给张溪太多应变的机会。因此,秦朗立刻率军急行,赶到北中城,然后立刻发动了攻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