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竟这是在敌人的地盘作战,地利方面肯定是敌人占优,即使派出侦骑和斥候,也很难完全掌握敌军的行踪动态。因此,朱据为了保险起见,选择了当天撤兵。如果是要故意吸引自己在颍阳城下作战的话,看到自己退兵,颍阳城内的守将必然会出城追击,试图拖住自己才是。可颍阳城内的魏军依然坚守不出。就像徐质不明白朱据到底是在干什么一样,现在朱据也有点不明白魏军守将在干什么。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就守着一个城池……真不怕自己不管颍阳,直接进攻汝南其他县城么?!颍阳也不是什么战略要地,不过是汝南东南侧的一个普通县城而已,朱据实在想不明白,这里有什么据守的必要。有这个功夫,收拢兵力,回防上蔡,不是更好么?!朱据哪里知道徐质还有一个准备接应曹休撤兵的任务在身,如今汝阴已经被东吴军偷袭占领了,如果颍阳在失守的话,再想接应曹休,连最后出兵的地方都没有了。因此,不管朱据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徐质是必须要守住颍阳的。朱据搞不懂徐质到底是在干什么,因此,他不得不再次领兵回到颍阳,再次对颍阳城发动试探。这次,不是耍嘴皮子的骂阵挑战了,朱据老老实实的安营扎寨,然后开始砍树制造攻城器械,摆出一副要攻城的架势。并且在三天后,发动了第一次攻城。因为是试探,所以攻城时间并不长,进攻的强度也不大,比起攻城来说,更多的是用东吴军擅长的弓矢压制墙头,然后试探性的发动进攻而已。所以,进攻不利是很正常的事情,朱据也没觉得有什么意外的地方。但是通过这次攻城,朱据却得知了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一旦真正开始攻城了,徐质自然不敢怠慢,该怎么组织防守的就怎么组织防守,在本来就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徐质不可能再有藏一手的可能。朱据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判断,颍阳城内的守军,大概是在三千到五千人左右,而从魏军的防守强度看,很明显是要认真守城,不太可能有随时准备撤兵的打算。那么也就是说,守城的魏将是有必须要守住颍阳的理由,而这个理由……朱据暂时不知道,但这个态度,已经足够朱据回报陆逊了。剩下的,就交给陆都督去决策好了。第838章 战略改动随着朱据带回来的试探情报,陆逊对着地图一阵思考后,大概是明白了魏军出现在颍阳的用意。八成是曹休留下的后手,准备接应自己退兵的部队。不然实在想不出,为什么颍阳这个不算战略要地的地方,会突然出现数千魏军,而且还是据守不退……战略意义何在?!但又有一点,陆逊想不明白,为什么这支魏军没有直接驻扎在汝阴这个关键节点上,而是在汝阴西北的颍阳驻扎……难不成魏军提前知道自己会偷袭汝阴,所以故意后撤,保存实力?!要真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不直接通知曹休后路有险,让曹休退兵呢?!这个时候的陆逊,多少有点跟张溪似的,想的太多,他就没有考虑过,徐质是误打误撞的凑巧到了颍阳,在发现东吴军已经占领了汝阴后,生怕丢失最后一个接应出兵点,因此不敢走而已。陆逊无法相信这么凑巧的事情,他作为这次战役的主帅,必须把事情考虑到最坏。去攻打颍阳,提前消除这个隐患?!不是不可以,但三五千人驻守的城池,少于万人攻城,很难在短时间内攻下……如今的陆逊,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来准备这些事情。谁也不知道徐盛到底能挡住曹休多久,陆逊必须做好曹休随时突破当涂第一道封堵线,跑到汝阴的准备。这时候分兵去攻颍阳,多少有点得不偿失。可如果放着不管,一旦按照原有计划行事的话,颍阳的魏军在侧翼就是一个威胁。如果颍阳只有那三五千兵力,这个威胁倒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颍阳还有援军抵达,能凑足一万兵力的话……侧翼出现一万敌军的威胁,任何人都不能小觑了。陆逊仔细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决定还是保守一点,修改一下作战计划吧。按照原本的作战计划,陆逊在占据汝阴后,就可以下令给在当涂四县据守的徐盛等人,让他们撤军,往汝阴西侧移动。这样的话,曹休想要撤回汝南,正面要面对汝阴的堵截,侧翼有徐盛等人拦截,身后有寿春军的追杀……这是一个完美的包围圈,曹休要冲出去,可没那么容易。可现在徐盛应该拦截的汝阴西侧,出现了一支人数不少的魏军,那陆逊就得考虑,一旦这支魏军主动向徐盛身后发动进攻,接应曹休撤兵的可能性。这个包围圈,就会出现一个薄弱点,而曹休如果也提前做好了往西北方向突围的准备……饺子皮可就破了。到了那个时候,拦不住魏军还是小事,自家军队的损失,恐怕也小不了。既然如今的情势确实有造成包围网包不住魏军的可能……那就稍微修改一下吧。陆逊找来军中使者,让他们分别前往当涂,下蔡,平阿三县传令。传令下蔡,平阿两县的守军放弃防守,立刻领兵去支援当涂县的徐盛,而徐盛在接到援军后,也不要再往汝阴西侧移动,而是直接汇合寿春军一起,尾随魏军追杀。换言之,陆逊选择了放开一路防守,主动让曹休突围。现在陆逊的战略目标,已经不是全歼曹休这一路五万大军了,而是尽可能的削弱魏军的有生力量,为之后攻略汝南做准备。这么做,虽然不算大获全胜,但自身的损失也不会太大,而且用这种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瓦解魏军战心的目的。当你把敌军围的死死的,让敌军彻底没有了退路……那在敌军彻底绝望前,就要承受敌军最猛烈的反击。毕竟,谁也不想就这么等死。但如果在战况最激烈的时候,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条生路……那谁还会拼命去杀出一条通道来,肯定是顺着这个生路逃命啊。这就是兵法中“围三阙一”的正确用法。现在,陆逊就安排了这么一出“围三阙一”,给曹休一条逃生的通道。而这一路逃生,究竟能有多少魏军能跟着曹休逃回去,可就不好说了。毕竟,逃命的时候,大家都只往前看,可不会去注意身后有什么情况的。当陆逊的军令,传达到当涂县的徐盛处时……徐盛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这些日子的防守,是真的很难受。自己兵力不足,却要死守当涂,给陆逊争取偷袭汝阴的时间,而本该在魏军身后发起进攻的寿春军,却又姗姗来迟,最近几天才出现在魏军身后,逼得曹休不得不分兵防备。也就是这样,才给了徐盛一点喘息之机,不至于一直被曹休压着进攻。但即使如此,徐盛如今也只剩下六千左右的守城兵力了……战损接近四成,继续这么守下去,随时有崩溃的可能。而陆逊的军令,不仅给徐盛派来了平阿,下蔡两县的援军,补充了守城的兵力不足,同时也是在当涂的西南侧放开了一条通道,放任曹休离去。徐盛并不担心曹休就这么从当涂四县的防御网里溜走,作为跟陆逊搭档时间最长的将军,徐盛其实很清楚陆逊的能力……曹休要是敢从平阿,下蔡两县的方向突围,那等着他的,必然不是什么好结果。而事实上,曹休如今也很犹豫。平阿,下蔡两县东吴军放弃城防防守,支援当涂县防御的事情,曹休只间隔了两天时间,就收到了详细情报。事实上,曹休一直在严密关注着平阿,下蔡,义城三个县的东吴军军力动向。其实吧,从兵力分布上来说,这三个县的守军人数更少,如果曹休分兵去进攻这三个县的话,说不定还真的能撕开一道突围的口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