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溪也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但张溪觉得吧,如果是别人,张溪说不定也就注意一下了,但跟魏老匹夫之间,真不需要注意那么多。魏延这个人,就像诸葛亮说的,性情耿直,你交给他的任务,要么他不领,只要领了,他不会不认真去做好的。所以张溪相信,至少在军伍的事情上,魏延不可能对自己阳奉阴违的。不过张溪还是谢过了诸葛亮的提醒……然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诸葛亮显然也是看出来张溪的不以为意,但仔细想想,张溪也好,魏延也好,都不是那种因私废公的人,诸葛亮也只能是无奈叹气,暂时不管这一茬。反正这次领兵出战的主将是汉中王刘备,不管是张溪还是魏延,都不会对刘备的命令有什么违抗的。这时候的诸葛亮,还不需要去担心怎么调解帐下将士的关系,毕竟还不到他什么事情都一肩挑的时候。而就在诸葛亮等人在汉中各做准备的时候,刘备已经在成都集结好了后军,出发前往汉中。建安二十五年九月,汉中王刘备领三万后军进入汉中,在汉中南郑正式祭告天地,誓师北伐。而原本这个时候,应该是曹丕威逼汉献帝禅让,代汉自立的时候。很显然,这时候的曹丕,暂时没有这个心情。十月中旬,曹丕收到了刘备誓师北伐的消息,而随同这个消息一起来的,还有南阳方面和长安方面的情况通报。南阳方面,驻守宛城的张辽送来军报,说襄樊的关羽在十月初的时候,领军五万出樊城,北上攻破了新野,正在向宛城进发。而长安方面的曹洪则奏报,上庸的寇封领兵两万攻打魏兴,魏兴告急,曹洪已经派出了一万援兵。襄樊方面的关羽,行军目标已经明确了,是去南阳而不是许都,这让曹丕狠狠的松了一口气。而宛城方面,张辽有三万精兵在手,张辽本身又是能征惯战的名将宿将,又有宛城和南阳诸县的支持,暂时阻挡住关羽的攻势,应该问题不大。但上庸的寇封的动向却非常的微妙。魏兴这个地方的位置真的很重要,寇封占据了魏兴后,既可以北上进攻右扶风,威胁长安,也可以东出进攻南乡,跟关羽合兵一路,共同攻打宛城。这么重要的位置,曹洪不敢不救。同时曹洪也接到了刘备在汉中誓师的消息,长安重地也不能不防。因此曹洪赶紧上表,通知曹丕,让曹丕赶紧做出决断。而曹丕也迅速的召集了重臣,一起商议该怎么办。这次因为是接到了明确的敌军军报,因此曹丕召集了在邺城的众多文武官员,一起商量应对之策。不仅是曹仁等曹氏宗族将领参加了,其中还有徐晃,张郃等宿将,以及蒋济,刘晔,陈群,贾诩等文官。可人多了吧,有些事情说起来就没完了,尤其是对刘备主攻方向的判断,很多人的意见都相左。刘晔,张郃等人认为,既然刘备本人在汉中誓师,而襄樊的关羽已经进攻南阳了,目标明确,这就说明,刘备方向才是主攻,关羽大概率只是偏师,起牵制作用的。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加强雍凉地区的防御,同时向长安派出援军。而曹仁依然还是坚持要防卫南阳和许都,毕竟那是关羽亲自领兵,都快打到家门口了。至于刘备的动向……刘备帐下的一群谋士个个诡计多端,你怎么能判断,刘备不会领大军作为疑兵,实际上是为关羽进攻南阳做掩护呢?!越是不可能的事情,就越要提防啊……当初谁能想到会天降暴雨,造就关羽水淹七军的?!再一个,军中宿将们都知道,从汉中往雍凉方向的路线有多难走,而且之前曹丕也让郭淮和曹洪做出了应对,已经足够给曹洪拖延时间了,现在首先要做的,肯定是救援张辽,击退关羽。两方面的说辞,曹丕听着都觉得有道理,但听着又都觉得好像哪里不对。曹丕到底不是曹操,在军事能有自己的理解和决断。但曹丕也不是那种好谋无断,优柔寡断的人,知道这种事情,不能一拖再拖……当年坐镇河北的袁绍是怎么没的,曹丕还是很清楚的。因此,曹丕总算是体现出了一个合格继承人的决断能力,也证明曹操选他作为接班人,并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曹丕当即下令,命曹仁领军三万,协同徐晃一起,增援南阳张辽,阻挡关羽。而长安方向,曹丕决定效仿先王曹操,带领十万中军亲征,赶赴长安,坐镇指挥雍凉大军。就让自己亲自领教一下,被父亲誉为当世英雄的刘备,到底有什么能耐吧!第395章 子午谷奇谋汉中,南郑,汉中王临时府邸。汉中王刘备,看着麾下的一众将士们,颇为欣慰。连刘备自己都没有想到,当初那个困守新野小县,不知去路在何方的自己,居然还有领兵十万,北伐中原的这一天。看着文官头里,自己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诸葛亮,再看看武将头里,自家三弟张翼德……刘备真的感慨万千。顺着两班人马看过去,文官以后有法正,庞统,伊籍,陈震,刘巴……武将堆里更是将星云集,张飞,赵云,马超,张溪,陈到,魏延,黄权,吴懿……嗯,张溪终究还是被算到了武将的行列,不在文官序列内。张溪其实对此挺纠结的。但不管怎么说,汉中王召集了麾下文武,正式开始商讨进军路线的问题。这个时候,站出来讲解的,不再是诸葛亮,而是法正。战略,是诸葛亮,法正,庞统,徐庶,张溪五个人一起商量出来的,大家也早就知道了,现在差的,就是具体的行军路线和战术方法而已。这方面,法正先期赶到了汉中,收集各路情报,做出了分析,他是最了解目前雍凉实际情况的人。就是一点……法正现在的身体状况,并不是太好。本来吧,诸葛亮也提议,这种小事,要不就让自己代劳算了,反正这个行军路线和战术,是诸葛亮和法正一起制定的,诸葛亮也非常清楚。但法正却是笑着拒绝了。倒不是为了抢风头,只是因为法正是刘备的谋主,这是他的职责。再一个,法正这几年的身体状况一直都不算很好,经常体虚多病的……这年代的人,总有一种奇怪的天命论,法正觉得,如果自己错过了这次北伐,可能以后就没有机会再随军出征了。法正非常珍惜这次北伐的机会,一定要把自己所有的价值和能力,都体现在这次北伐上。因此,哪怕身体有所不适,只要不是真的躺着不能动了,法正还是坚持,由自己来讲述这次北伐的整体过程。“自汉中北出雍凉,一共有五条道……”法正忍着自己咳嗽的欲望,努力的平复自己的呼吸,开始对着地图,认真的讲述起秦岭地形。诸将都在认真的倾听,尤其是某个魏老匹夫,看着地图上的子午道,就开始眼神闪烁。“……可令一上将,领兵出褒斜道,以作疑兵,吸引关中曹洪大军主力前往,王上大军走祁山道,出凉州,攻陇山,切割雍凉之兵。介时,主公亲领大军,突袭关中,在曹洪大军回师前,抢占长安,再令马将军领羌胡骑兵进攻安定,广魏二郡,切断凉州曹军后路……咳咳咳……”法正说着,说着,到底没有忍住,不停的咳嗽了起来。刘备那叫一个担心,亲自走下台阶,给法正顺气,引领法正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安抚着说道,“尚书令无须站立,坐而言之便可。”反正心里一阵感激,想要说点什么,但人这么一激动吧……咳的更厉害了。张溪也是一阵皱眉,担心的看着法正。记忆中,法正好像就是这几年挂的……具体是什么时候挂的,张溪真的有点记不清了,但法正确实不长寿。本来从成都到汉中,张溪也没察觉到法正身体有不适的迹象,所以也就没当回事,前段时间自己一直在军中负责操练,跟诸葛亮倒是有打交道,但跟法正,一直是不太见面,也不知道法正的身体状况到底是怎么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