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花鬘却是觉得,这是“关索”开始注意到她的征兆。要知道,以前邓艾读书,“关索”是绝对不会来打扰的,现在却没事儿往书房跑,这不就是为了自己来的么。花鬘觉得,自己的成功,好像就在眼前了。为此,花鬘虽然觉得读书不是什么好消遣,但还是努力的学习着,尤其是对于邓艾传授的《礼记》特别上心。因为邓艾说啊,《礼记》这本书,基本就是汉人的行为做事准则,只要能读懂了这本书,基本就能跟汉人一模一样了。虽然花鬘真的读不懂,但花鬘为了自己未来的夫君“关索”,还是在努力的学习着。但……这样的日子过了一个月,花鬘绝望了。倒不是她读不下书去,而是因为——“关索”怀孕了。嗯……汉人的本事这么大的,还能让男人怀孕的?!很显然,这个太有违常识了,花鬘就算再想逃避事实,也不得不承认——原来自己以为的夫君“关索”,她是女人。邓艾倒是很高兴,为邓家有了子嗣感到由衷的高兴。毕竟邓艾家这一支,到了他这一辈,就没有兄弟姐妹,邓艾是独苗。现在关银屏怀孕了,邓艾是最高兴的那个。但关银屏不是很开心……这么一来,自己不就没法继续在领兵上阵了么?!可关银屏到底是为人妻,即将为人母的人了,知道轻重,也不敢在怀孕的时候瞎胡闹,得知自己怀孕后,就乖乖的换回了女装,安心养胎。而花鬘,则是彻底绝望了。得知关银屏怀孕的时候,花鬘整个人都已经傻了,等到看到关银屏换回女装,展露出完全不逊于她的容貌后,花鬘顿时崩溃,然后躲在房间里大哭了一场,祭奠自己刚刚逝去的初恋。可不管是邓艾,还是关银屏,都不太能理解,为啥花鬘突然转变的这么奇怪。还是关银屏心细一些,不想看到自己新交的朋友这么伤心,因此私下里跟花鬘谈了一次,总算是搞清楚来龙去脉。然后关银屏的心情就很值得玩味了。先不说这傻丫头近乎于傻的单纯,三个人都一起生活了一个月了,这丫头都没有察觉到自己是个女人这件事……就说这丫头打算勾搭自己的夫君,这是啥意思?!花鬘绝望之下,跟关银屏什么都说了,包括自己的父母希望自己能跟庲降都督的弟子搞好关系,最好是能直接嫁过去的那种。但现在花鬘却发现,自己的目标居然是个女人……这个任务是无论如何也完不成的。关银屏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应不应该跟花鬘说,其实庲降都督的弟子,不是我,而是我的夫君……不说吧,这丫头也是够倒霉的,居然喜欢上了自己,可说了吧,万一这丫头动啥歪脑筋,搞不好自己还真的得多个妹妹,还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发生的事儿。因此吧……嗯,关银屏觉得是自己没有大伯母的那个气度,喜欢给大伯安排女人来表现自己的贤良淑德。这种事儿,打死也不能说。不仅不能说,还得把自己的傻夫君给看的死死的,让夫君也不能说。第376章 战后处置建安二十四年,三月。孟获从白马部赶回,同时带来了木鹿大王愿意跟汉人合作,每年提供定额滇马的事儿。具体是多少数字,这个可以详谈,毕竟事关利益,木鹿大王也不会这么快的决定下来,能表达一个愿意合作的倾向,已经很不错了。为此,张溪派了马谡前往“银坑洞”,跟木鹿大王详谈合作的事宜。同时,张溪也授意马谡,带上矿产勘察的匠人,前往“银坑洞”附近好好的查探一下,看看是不是有银矿。毕竟这个名字就很明显了,一定是前代开采银矿留下的遗址,不然能叫“银坑洞”?!虽然这年头银子的用处不大,不能作为替代货币流通,但总是制造一些奢侈品的原料,有总比没有好。顺便说句题外话,这年头主流货币是五铢钱,用料是铜,铅,锡。而汉代的“金”,不是铜,是真正的黄金,汉武帝“酎金夺爵”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所以啊,铜可以用来铸钱,金也可以作为一种皇帝赏赐或者臣属进贡的高端物品,代表着价值……只有银,在这个是时代只能在一些礼器,高端的贵族用具或者奢侈的陪葬品上发挥作用。所以这个银呢,有当然是最好,没有的话,张溪其实也不是很强求的。摆平了木鹿大王以后呢,整个南中的战事,就算是彻底平静了下来。接下来,张溪需要思考,怎么治理这个地方了。诸葛亮可以平定了南中就走,是因为诸葛亮当时是丞相,没有哪个丞相天天呆在南方不毛之地治理地方,不回中央去处理政务的。可张溪是庲降都督,他的职责就是看护治理南中。首先第一个要解决的事情,就是对这次战乱后,南中各大姓的处置。李家不用说,作为平叛的大功臣,肯定是要上表请封的。因此,张溪上表,奏请汉中王封赏李恢。而孟家呢,虽然是叛乱的一份子,但后续反正,不停的立功,也为平定南中出了不少的力气,因此也得奏请汉中王,请求汉中王对孟氏进行赏罚,不过张溪稍微提了点建议。再加上各郡的太守官员们,因为战乱阵亡了不少,也得让汉中王派出新的太守,不过张溪也在表章里稍微做了一点建议。毕竟张溪不是诸葛亮,而且刘备还在,这种封赏功臣,安排地方官吏的事儿,必须是“恩出于上”,张溪不会这么低情商的越俎代庖。至于焦氏和爨氏,在平叛期间虽然有功,但免不了墙头草的做事风格,张溪很不喜欢。虽然张溪也会上表奏其事,但在奏章里给刘备的建议是,给这两家象征性的封赏,让他们不至于怨恨就可以了,不用给出太多的利益。处理完这些大姓豪强的战后处理问题后,张溪又得面临一个更加麻烦的问题——南中人口的配置。因为孟获这个带路党做的非常称职,建宁郡内很多原本龟缩在山里,对当地官府半合作半对抗的夷王基本消灭,这些失去了头领的山中夷人,也就被张溪给整体迁移到了平原上安置。虽然答应了孟获和李恢,允许他们把这些夷人当成附属部众,担任开矿的劳力,但这次迁徙出来的夷人人数实在是太大了,高达十几万人,都快达到南中四郡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了。顺带一提,这个人口数量也把张溪吓了一跳。一个建宁郡就能拉出十多万的夷人来,那永昌郡,越巂郡,牂牁郡内,又藏了多少夷人?!南中人口不得翻倍啊?!所以啊,这个时代,虽然因为战乱人口确实锐减,但世家隐匿和逃入山中的人口,数量也是相当的巨大呢。建宁郡的这十几万夷人,李氏和孟氏加起来都吃不下这么多的人口,而且就算有这个能力,这两家但凡脑子清醒,也不敢真的吞下去……十几万人,谁能放心交给两家人?!因此,李氏和孟氏只是分割了其中的四分之一,总共四万余人,剩下的部分,张溪是一家都没有给,统一安置在建宁郡西南部。这地方是雍闿闹的最凶的地方,经过战乱和逃荒后,人口锐减,正好用来登记造成,补充人口。同时,张溪为了避免这么多夷人聚集在一起引发不必要的闹事行为,从这些夷人中挑选了一万青壮,让王平负责训练成军,然后带回成都去,交给汉中王刘备处理。至于是不是还能重新成为“无当飞军”,那就看诸葛亮和刘备的需要了。剩下的人中,张溪又挑选了数千身体素质还算不错的夷人,分成了五部,同时成立了五部都尉府,由张翼担任校尉,总领五部都尉,安定地方。跟诸葛亮把五部都尉分给豪强的做法不同,张溪可没打算惯着这些墙头草的南中豪族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