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溪顿时就后悔了。同样是安置百姓,张溪如果一开始就把清退土地用来搞屯田,不就没这么多的事儿了么。当时就想着有产者有恒心,这么做可以让流民们安心的在江夏安家落户,充实人口丁役,增加赋税,因此选择了分无主荒地垦荒的决策……现在看来,这反倒是一件麻烦的事儿。但好在跑来的人也不多,多出来几千人,张溪咬咬牙,把一些临近山川的土地也纳入鱼鳞图册,稍微紧凑一点,应该也能安置下这些人。可事情后来的发展,就彻底失控了。一月份的某天,张溪正在府衙里面头疼居民点划分的问题呢,突然文岱来报,说是东方有一大队人马,往蕲春县而去,数量在两万以上。张溪听闻,立刻下令下雉城关闭城门,军卒上城戒备,文岱为下雉守城官,赵累为副,准备守城。而张溪自己,则带着关平和五百士卒,坐船过江前往蕲春县,组织进行防御。江夏的东面,是庐江郡。庐江郡现在分为两块,一部分是江东的地盘,一部分是曹魏的地盘……从庐江郡过来的,不管是谁家的势力,张溪不能不防。张溪因此在蕲春县呆了好几天,组织好防务,同时向身后的文聘请求援军。没几天的功夫,张溪确实看到了这支来自庐江的“大军”……推车担担,拖家带口的都有,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军队,倒像是一群逃难的流民。可如果说是流民的话,这个数量也确实太多了点……一眼望不到头,粗略估算,至少在两万人以上。张溪依然不敢大意,一直到一个自称雷绪的人,到蕲春城下喊话,张溪这才出面,跟人家搭话。这个叫雷绪的人,自称是这些流民的首领,因为在庐江过不下去了,又听说了刘备的仁义之名,所以赶来投奔。然后这货接下来就问了,江夏安置流民,是不是给分土地……张溪肠子都要悔青了,你们这么多人,我上哪儿去找那么多的土地给你们啊。但现在人家是专门从东面过来投靠刘备的,虽然大部分是流民,但也有一些私人武装,张溪自然不敢大意,也不敢擅专。一边让文岱领兵加强戒备,让他的老爸文聘赶紧的发兵支援。另一面则快马飞报关羽,让关羽上报刘备,请刘备定夺。做完这些应对,张溪在关平的保护下,亲自前往雷绪的军营,告知雷绪已经上报刘备,请雷绪稍微耐心等一下刘备的回复。在这之前,还是请雷绪暂时屯住在城外,至于军中用度,张溪会派人支援一二。这个雷绪大概是真的来投奔刘备的,对张溪的言辞极为恭敬,而且也没有要求太多,张溪让他怎么做,他还就真的照做了。这让张溪稍微放心了一点,然后继续蹲守蕲春城,等待刘备的命令。而这一等,大概等了半个月。刘备坐着船,顺长江而下,亲自来到了蕲春。第154章 刘备亲临刘备亲临,这是张溪没有想到的。虽然知道刘备求贤若渴,但是……这是不是也太给雷绪面子了。而雷绪,在见到刘备亲临后,更是感动的一塌糊涂,当场跪倒,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明主。刘备自然是亲扶起身,好生安慰,然后让张溪做好准备,接纳雷绪带来的两万多百姓。至于雷绪带来的三千私人武装,刘备还是交给雷绪掌管,丝毫没有要剥夺雷绪兵权的意思。做完这一切,刘备这才跟张溪,还有随同而来的诸葛亮,关起门来商量事情。原来刘备还真的不是因为雷绪来的,只是凑巧,赶上了而已。刘备是为了张溪在江夏东部分地的事儿来的,实在是张溪的动静闹的有点大,让刘备在武陵都有点不得安生。虽然张溪是江夏郡丞,他做这些事儿确实是职权范围之内。但架不住一些老臣写信给刘备抱怨啊。因为张溪在给刘备的文书里已经说明白了江夏安置流民的重要性,所以刘备本身,倒是非常支持张溪的分地举措的,对这些老臣的信件也是置之不理,变相也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张溪做的这些事儿,有点把诸葛亮给吓到了……这要是一个处理不好,会引发不小的内部问题的。诸葛亮也支持张溪的举措,主要是怕张溪没有经验,或者把事情想的简单了做不好规划,因此还是劝说刘备,亲自前往一趟蕲春和下雉。一来,帮张溪站台,告诫那些贪图享受的老臣,现在还不是马放南山的时候。二来,这是帮着张溪看看,查漏补缺,万一张溪做的太过火了,得罪了一些不该得罪的人,刘备在江夏,这些人也不敢太过放肆。结果刘备才刚刚坐船到夏口,正跟关羽说这事儿呢,张溪给关羽的加急文书就到了。刘备一听有人带着数万流民来投奔自己,当下大喜过望。第一,这数万流民,可以让刘备瞬间充实不少人口。第二,庐江的流民,不投曹操,不投孙权,却来投他刘备……这还不能说明他刘备的人格魅力,说明他刘备仁义么?!政治影响非常大的好吧。至于这帮人冲着分地来的……这个刘备不意外,没点好处,谁愿意来投奔你啊。这么以来,刘备更加支持张溪的分地举措了,赶紧告别关羽,坐船顺流而下,抵达蕲春城,给张溪站台。刘备这一来,张溪的心里顿时放松了不少。再一看刘备把诸葛亮都带来了,那还有啥好说的,可以甩锅了。诸葛大大是什么存在?!陈寿在军事上敢对诸葛亮提出批评,但在治政上,陈寿可是说他不亚于萧何的,甚至晋武帝司马炎,在这方面都是诸葛亮的小迷弟。诸葛亮一来,张溪立刻甩锅给诸葛亮,这种事儿你擅长,还是你来吧。诸葛亮倒也没有推辞,直接接了过来,然后拉着张溪一起分析了一晚上……想甩锅,门都没有,一起帮忙。然后吧,诸葛亮就做出了一系列的决断。首先,雷绪带来了的这数万流民,不能留在蕲春和下雉。天知道中间有没有曹魏或者东吴的细作,蕲春下雉这两个地方距离江东和庐江都很近,不能让他们在这边扎根。正好张溪在年前给诸葛亮的报告里说,江夏北三县严重缺人,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兴修水利,那就把这些人先送到那边去,呆上一段时间,甄别一下,没问题的话,就在北三县分地给他们好了。至于蕲春和下雉这边的分地呢,诸葛亮也研究过张溪的安置策略了,总体来说并没有什么大问题,最多就是一些村落的安置不太合理,距离水源有点距离。但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已经分配好的就先不去动了,动了又是麻烦事。还没分配的村落稍微调整一下,减少村落与村落之间的距离,再通过一些水利设施,自然就可以实现水源共享了。整体来说,张溪的安置分配没有什么大问题,而张溪在清退和丈量土地时用的一些策略,也不是啥大问题……除了让一些老臣不满外。但做事嘛,没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总怕得罪人也就做不成事。现在张溪并没有得罪不该得罪的人,至于一些诸如刘琰之辈,根本翻不起花样来。不过诸葛亮总算还是替张溪擦了屁股,带着张溪拜访了一下蕲春和下雉两地的小世家,又亲自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岳父,告诉他张溪的做法只是应急,并不是刘备要打压世家,这才把这事儿彻底圆满的解决了。在收拾勋贵的时候,也得考虑一下世家的感受嘛,这个鱼鳞图册,本质上就是清查土地,世家怎么可能对此不敏感。所以,该安抚的,还是要安抚一下的。只是诸葛亮这个二五仔,刚刚给岳父写了这样的信,转头就跟张溪开始讨论起鱼鳞图册的事情,想着在荆南四郡推广。而张溪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直接把保甲制度和赋役黄册的构想给提了出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