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好不到哪里去,自以为和老三关系不错,结果人家说走就走,一点都没考虑给你呢。
杨继东的话,让杨继南对杨继西也有了几分迁怒。
但杨继西不在乎,他不在乎这边任何一个人对他的看法。
杨继北回屋带给刘香莲这个好消息后,刘香莲果然容光焕发,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怕出变化,硬是扛着烧,让杨继北把墙给拆了,当天就把屋子收拾出来住进去。
大房间就是好,刘香莲觉得呼吸都畅快了,结果晚上吃饭时,他们夹什么菜,大花和狗蛋就夹什么菜,弄得二人火气一下就上来了。
但杨老婆子和杨老汉一言不发,他们只能忍着。
毕竟他们得了屋子。
大花来杨二奶奶这边玩时,哭唧唧地对孙桂芳说,我讨厌四叔他们!
孙桂芳嘴角一抽,不哭不哭,不是要找石头玩吗?石头就在小菜地那边抓蚂蚱呢。
大花果然不说这个了,转身跑去找石头。
孙桂芳长舒一口气,杨二奶奶见此笑话她道,这有啥不好说的,孩子说什么,你就顺着来呗。
我觉得不好,大人的事儿,小孩子参与了,更麻烦,孙桂芳摇头。
杨二奶奶听着也觉得有道理。
而如杨二奶奶所言,杨继北两口子在家的日子逐渐艰难起来。
自打撕破脸后,兄弟妯娌之间也没有那种面子活儿了,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不顺眼,好一点就如沈凤仙她们一样无视对方,坏一点就如杨继东和杨继南二人嘲讽对方。
但他们对杨继北夫妇,却是心照不宣的欺负。
比如做早饭,第一天沈凤仙会多早的起来在杨继北他们房门处喊刘香莲起来做饭。
接着就去睡觉了。
如果刘香莲不做饭,那就一起挨饿,这个时候杨老婆子就会指责刘香莲。
第二天又换成何明秀叫刘香莲起来。
洗碗这些活儿她们更是碰都不碰,直接让刘香莲干。
刘香莲要是不想做,杨老婆子的眼神就看过来了。
挑水劈柴啥的,杨继东和杨继南也不会做了,全让杨继北做,杨继北要是抗议,杨老汉就会找他谈话。
反正好处你们得了,怎么也要让兄嫂出出气,这事儿过去了,才会一家和乐。
夫妻二人本想找个时间把房外其中一个门给封了,结果除了上工,就是干家务活,整天累得要死,哪里还有闲时间去封门。
我们要去妈那边看看,明天回来,二叔二婶,你们在家万事小心点,柴火和水我都准备好了,你们别干重活儿。
早上,杨继西对二人叮嘱道。
知道知道,杨二奶奶笑眯眯地点头,桂芳都走了一会儿了,你快跟上。
天还没亮,杨继西就把鸡蛋放在背篓弄好,先一步背到大柳树那边去了,孙桂芳以先走一步为由在外守着背篓。
那我走了。
他怀里手里拿着热乎乎的鸡蛋饼,见到孙桂芳,把鸡蛋饼给对方,自己背上有些重的背篓,二人出发了。
这么多鸡蛋,我看我们还是去县里吧,孙桂芳道。
也行,反正今天时间充裕。
他们运气好,到了镇上后又遇见顺风车,给了一毛钱,便进了县城。
接着找了个僻静的地儿,孙桂芳拿出准备好的小布袋,从背篓里检了三十六个鸡蛋出来装好。
他们这次带的鸡蛋可不少,一共有两百六十六个。
这三十六个是给杨文清送过去的。
对于县城他们不是很熟悉,只有向杨文清打听打听。
杨文清的父母一早就去上班了,家里就只有他一个人,他身体有恙,即便不怎么发病,可这县里知道的人也不少,所以工作也没有,只有在家看看书画画啥的。
整个人都快抑郁了。
见他们上门,杨文清又惊又喜,孙桂芳把鸡蛋递过去,杨文清本不想要,结果杨继西说自己有事相求。
这是我们院子里攒下的鸡蛋,想得个去处,杨继西也在赌杨文清的品性,如果看走眼,他也有办法把鸡蛋收走。
空间满满当当是可以放下这么多鸡蛋的。
杨文清双眼亮晶晶地拍着胸口表示这个忙是小意思,这也是别人第一次找他帮忙。
他找了帽子给他们戴上,接着又拿碳笔在二人脸上微微改造了一下五官造影啥的。
接着把他们带到东巷最里面的一条巷子,那也有和他们打扮差不多的人,关键还有半大的孩子在巷子口望风,可以说十分安全。
想来这里应该是东巷人的黑市。
杨继西找了个角落就把背篓放下了。
接着把上面的干草拨弄开,从里面掏出两个胖乎乎的鸡蛋放在干草上。
然后就听杨文清大声道,唉,我妹妹刚生了孩子,我就想送她鸡蛋吃!
接着听见这话的人便往这边来了。
有多少?
一瘦巴巴的老人头上戴着帽子,面上还围着布头,只露出一双浑浊的眼睛。
五分钱一个,您要多少?
杨继西问,孙桂芳竖着耳朵听,准备给她捡鸡蛋。
五分啊,旁人一听觉得还挺便宜,毕竟黑市有些人开到七分一个了!我要二十个!
她还自带了布兜,其余人也有装东西的,孙桂芳忙着捡鸡蛋,杨继西则是收钱,杨文清四处游走找更多的客人。
两个小时后,背篓里就只剩下干草了,一共两百三十个鸡蛋,五分钱一个,赚了十一块五毛钱。
这个年代,工人的工资一个月才2530多块钱呢。
杨继西把钱交给孙桂芳,孙桂芳立马瞪他一眼,拍了一下他的右手心。
杨继西立马露出我明白的神情,但还是数了五块钱递过去,待会儿要买东西。
孙桂芳想了想,还是接过去了。
杨文清刚买了豆腐,他要留二人在家吃午饭,自然想买点菜的。
一块四四方方的豆腐只需要两分钱,杨继西指了指豆腐,买几块?
孙桂芳想了想,拿出四分钱,买了两块豆腐,接着又去买了一条两斤多的鱼,一毛钱。
本来要走了的,结果一个婶子神神秘秘地叫住他们,拿出一颗大白兔糖,这个可是我侄儿媳妇从大城市里带过来的,咱们这地方就只有商楼那卖,还得是糖票,我这有五颗,一颗算两毛,怎么样?
两毛一颗糖?
杨文清凑过来看了看,有些嫌弃,你这都化开了。
接着对杨继西二人使了个眼色,于是杨继西他们笑了笑,摆手说不爱吃甜的。
婶子瘪嘴,怎么有人不爱吃糖。
回到家时,杨文清直接从房里拿出一个罐子,打开一看,好家伙,全是大白兔糖。
现在的大白兔糖包装是白色的糖衣,没有后世那么可爱,但是味道却很浓郁,个头也比较大。
吃!我去做饭!
杨文清不让他们帮忙,又怕他们客气,于是赶紧抓了两把糖塞给他们。
这一把就有八、九颗。
不用这么多不用不用,孙桂芳赶忙放回去了一把,你要是这么客气,我们下次就不来了。
那你们吃三哥手里那把糖,这总可以了吧?
杨文清无奈道。
那你把糖罐子拿进去放好。杨继西也很无奈。
杨文清耸肩,好吧。
他哼着不知道啥调的曲儿,心情极好的进了厨房忙碌。
夫妻二人看着手里的奶糖,纷纷咽了咽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