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聆风道:“伯母,我从未落过手,又何来抬手?邬瑾并非三岁小儿,也并非莫府的臂鹰走狗,他的路,要往哪里走,要如何走,我左右不了,你也左右不了。”
邬母哀求道:“您不懂,我是他阿娘,我要为他这一辈子想,他要是不离开,这辈子就毁了!等以后你做了母亲,做了阿娘,就会明白我今天的苦心——一个平常母亲的心!”
莫聆风皱眉:“不对,邬瑾他不平常,他聪慧、知理,一考便是解元,在家里能当家做主,在外能纵横一方,你们既然享受了他这般的不平常,也该包容他另外的不平常。”
她伸手取下了披在邬母身上的披风,搭在自己手臂上:“一颗平常母亲的心,应该对着平常的邬意,若是强加于邬瑾身上,那他会很累。”
她退后一步:“伯母,天晚了,家中兄长还在等我,我先走了。”
说罢,她转身便走,将披风丢给殷南,翻身上马,纵马从邬母身边绕过,直往莫府而去。
在天色彻底暗下去时,她和娘子军到了莫府。
莫聆风丢开马鞭,直入二堂,带着满身寒气,走到床边,弯腰俯身,轻轻拥抱了一下莫千澜,轻声道:“哥哥,我回来了。”
屋中姨娘备好热水,添上炭火,悄然退了出去,莫聆风脱去软甲搭放在屏风上,用热水把自己洗干净,又在火盆旁将自己烘烤的暖洋洋,才走回莫千澜身边去坐下,握住他的双手,像只小猫似的依偎在他身边。
她把脑袋往莫千澜胸前一拱,瓮声瓮气地撒娇:“哥哥,还是你最好,阿尨最喜欢你。”
闭上眼睛,她在莫千澜身边磨蹭够了,才起身出门,回到长岁居,沐浴更衣,最后在隔间里吃了一大碗羊肉汤面。
抱着碗,一口口喝干净汤,她额头上吃出了微汗,放下碗打了个饱嗝,舒服地抻长了手脚。
殷南这才走进来:“姓邬的来了,在九思轩。”
莫聆风打了个哈欠,起身添件氅衣,大步流星往外走,殷南提盏灯笼跟在她左右,也打了个哈欠。
第210章 平息
九思轩格外阴冷,寒气如同附骨之疽,驱散不去,邬瑾立在廊下,耳中听的风声呜咽,古树树枝在雪光、夜色、灯火照耀之下,树影在地上随风摆动,张牙舞爪。
黑影蔓至邬瑾衣摆,抓向他腰间,将他缠的动弹不得。
他望着满地树影,想到天色初暗时,母亲尚未归家,他出门去寻,在白石桥边见到邬母,邬母那时神情恍惚,两手空空,脚步虚浮。
他迎上前去,伸手搀扶邬母,然而在迎上前去的一瞬间,他在邬母身上闻到了百花香片的气味。
这香气沾于衣带之上,经久不散,熏过的衣物覆在身上,更是遍体生香,同时他触到邬母手指冰凉,衣裳已经湿了七八分。
邬母转动眼珠看了他一眼:“老大,我去城门口见莫姑娘了,我请她放过你。”
邬瑾听着,自寒风中惊出一身冷汗,桥下细流忽然“咔嚓”一声,那冰冻已久的河面无端端裂开,碎之如同金玉之声。
分明是冰河开裂,为何他一颗心也随着一痛。
他沉默无言,只搀着邬母回家,先送邬母回屋去换衣裳,自己进了厨房。
地上用两块石头,一条木板搭成矮凳,邬父坐在上面,给两个猪前蹄抹盐,邬意蹲在一旁磨盐。
邬父见他回来,连忙问道:“你娘回来了吗?”
“回来了,”邬瑾舀一盆热水,对邬意道,“老二,阿娘恐怕伤了风,你熬点姜汤。”
邬意清脆的答应一声,把盐倒在木盆里,起身去刮姜。
邬瑾端上这一盆热水去了邬母房中,给邬母脱去鞋袜,蹲身帮她泡脚。
等到邬母暖和起来,身上不再僵的如同一块生铁,他泼掉水,净手回来,站到邬母面前。
不等邬母开口,他撩开衣袍,双膝落地,稽首跪拜,沉声道:“儿子不孝。”
邬母喉咙里阵阵疼痛,无言看他一眼。
邬瑾直起上半身,定定看向邬母:“我为人子,本不应言父母之过,然而莫姑娘无父无母,一位恩师,已经逝去,仅剩一位兄长,也在病榻,口不能言,儿子若是不说,这世上还有谁能为她鸣不平之事?
您去寻她,以弱者姿态跪求于她,众目睽睽之下,她有口难言,这对她是一种变相的逼迫和欺辱啊。”
邬母听到这里,想到莫聆风所说的“欺负”,一颗心猛地往下一沉,扬起刚生出一丝力气的手,狠狠劈在邬瑾面颊之上。
邬瑾受了这一耳光,脸上立刻浮起红印,刚把姜汤端到门口的邬意吓了一跳,姜汤都险些倒翻在地,他牢牢捧着碗往后退,想要去搬邬父前来,可是退了两步,他又觉得应该先放下姜汤。
正在左右为难之际,邬瑾扭头看向门口:“老二,姜汤拿进来给阿娘喝。”
“哦,”邬意连忙走进屋中,战战兢兢放好姜汤,随后不敢在屋中停留,飞也似的往厨房奔去。
邬母不端碗,不言语,只等着邬瑾开口。
邬瑾泣道:“阿娘,莫姑娘只有十六岁,和老二一般大,老二有父母庇护,有兄长替他善后,莫姑娘孤身一人,在堡寨中守边关,好不容易回来一次,您将她拦下,损她名节,于心何忍!”
邬母听他口口声声都是莫姑娘,登时油煎肺腑,两只眼睛里冒出火来:“我是为了你!”
邬瑾摇头:“儿子不能使父母信服,令母亲苦痛操劳,又使家中不和,时有怨愤,皆是儿子贪嗔痴之心作祟,
我既不能报父母养育之恩,又不能为恩人肝脑涂地,时时刻刻,都是心在火中,如同身在无间地狱——”
“你要干什么?”
“儿子之罪,丘山之重,只望母亲蒙恩于我,不要再去见莫姑娘?”
“我要是见了呢?”
“那儿子只能以钱财报父母,以才学报莫府,待到事了,便舍弃这万丈红尘,割去爱恨嗔痴之心,落发为僧。”
他目光坚定,邬母深知他从小到大,从不知道撒谎,话既从口中出来,就一定会做到,她看着他,满心绝望,取过姜汤,悉数泼在邬瑾身上。
这一碗滚烫的姜汤,泼在爱子身上,便是她对此事所做的最后的宣泄,最后的挣扎,从这一刻起,她认命了。
她不能把这个儿子逼上绝路,那是摘她的心肝。
邬瑾抹了把脸,站起身来,走出门去,对手足无措的邬意道:“老二,再给娘倒一碗姜汤。”
邬意胡乱一点头,赶紧往厨房跑。
邬父两手还是油和盐粒子,歪歪扭扭坐在石阶上——邬意情急之下,将邬父一路运了过来,放到此处。
邬瑾上前要抱他,他却摆了摆手:“老大,我有话想跟你说。”
“爹,石头上凉。”
“一时半会没事。”
邬瑾还是执意将他背在背上,立在廊下,方便邬父说话。
邬父看着儿子淋湿的幞头和鬓角,含泪道:“老大,爹对不起你,爹没能把家立起来,让你受苦了,你娘拿着那么点银子,要当家,苦日子把她磨成这样了,你不要怪她。”
“儿子知道。”
邬瑾将邬父送回房中,随后回到自己屋中,换了身衣裳,取掉湿透的幞头,用帕子抹了抹湿了的鬓角,换一顶唐巾,出门时,抓起一块冻硬了的积雪,敷在脸上,到了莫府。
灯笼摇晃,火光也随之摇晃明灭,风裹挟着炮仗之声,不知是哪家小儿在争放炮仗,噼啪作响,将那无忧无虑之心,天真无邪之乐,一同送至人耳边。
他见到了莫聆风。
随后他一步迈下三个石阶,疾行至莫聆风身前,伸手向上,想要去攥她的手,刚一抬起,又迅速放下。
他躬身俯首:“聆风,对不起,我阿娘不会再见你了。”
二人面孔离的如此近,近到能闻到彼此身上的气味,本来他们的香味应该是交融在一起的,是一样的花香,然而邬瑾身上多了一股辛辣的气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