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光微熹,孙兰莺已经卖了四块糕了,她一共就做了一锅切成二十块。虽然她自己觉得还不错,但与其他摊位相比,客人明显不多。
她占的位置明明更开阔且路人更多,怎麽大家都去对面买了?
正想着的时候,忽然听见一阵马蹄声,岭城虽然不让在城内骑马,但早晚路上人不多的时候可以,比如此刻。
对面全是小摊贩,骑马之人知道避让,难免就往孙兰莺的方向偏,马蹄踏过带来飞扬灰尘,孙兰莺捂着口鼻转过身,等到一队人过去,她才转过头来。
所以,她没看见,马背上的人她认识,正是张全和张武。
“这一大早的就要看尸体,晦气!”张全抱怨,一张嘴说话灌了一肚子风,更觉得难受了。
张武嗐了一声:“咱们来的算是晚,捕头早就过去了。行了,别废话赶紧走。”
他们倒是潇洒离开,孙兰莺却得收拾烂摊子。
那块拿出来招揽顾客的栗子糕不能再吃了,只能再拿出来一块。不过在那之前,她最好换个地方。
可对面好的位置已经被占据了,不得已,孙兰莺只能排在最后。
她声音小喊不过旁人,那些客人买完了之后才看见她的摊位,即便心动也吃不下,因此剩下的十五块糕点没着落。
站了约莫一个时辰了,孙兰莺又累又饿,索性自己拿出糕点吃起来,还喝了一碗热乎乎的姜蜜饮子,顿时觉得疲惫一扫而空,重新打起精神。
可惜,其他摊位都卖完撤了,孙兰莺还剩下十块糕点以及半桶饮子美卖出去。
总不能带着东西回去,虽然现在天气凉爽不会坏,但放到明天口感差不说,风味也会差上许多。
思虑片刻,孙兰莺决定推着小车去往人多的地方,卖完再回家。
找到一处人声鼎沸的街道,在巷子口空地上支起摊子,这里百姓流动性确实很大,但不熟悉环境就会付出代价。
孙兰莺并不知道,从她摊位起直行一百多步,便有岭城当地最为出名的糕点坊。
有人看见她卖栗子糕,好奇地上前来围观,孙兰莺便会热情的让其试吃一块。
正常做栗子糕会在昨晚就蒸熟栗子,但孙兰莺为了口感更好,夜半三更起床用竈膛里的火烤熟,再一颗颗扒出来,然后杵成栗子泥,与面粉混合在一起。
这样做虽然麻烦费时间,但栗子的口感更加绵密香甜,做出来的糕点口味也更好,甜而不腻,最适合秋日食用。
每次有人试吃之后都会买上一两块,不过她搬到这条街后,几个食客吃完虽然点头称赞,但都没买。
孙兰莺忍不住了,在一个年轻郎君试吃后,她柔声道:“这是提前拿出来的所以凉了风味也差一些,我这里还有热乎的栗子糕,现在天气冷吃上一块热乎的又顶饱胃又舒服。”
小娘子素衣布裙容貌清丽,说起话来声音温柔悦耳,听的人浑身舒畅。
那年轻郎君登时红了脸,暗道自己不该过来吃,如今走不脱了。
见他面露难色,孙兰莺也没勉强,反而给他找台阶下,笑着道:“郎君哪日想吃了再来买就成。”
年轻郎君如蒙大赦,本想擡脚走的,不过还是解释了一句:“我娘就喜欢荣记糕点,抱歉小娘子。”
孙兰莺多问了一嘴:“荣记?在哪?”
年轻郎君诧异:“小娘子不知道吗?就在前面不远处。”
怪不得她的糕点卖的不好,原来是因为有本地名家店铺在。
孙兰莺面上露出难过之色,看的郎君更不忍心,甚至要开口买她的栗子糕了。
“多谢郎君体恤,还是给伯母买她爱吃的吧。”
如此懂事可怜可爱的小娘子,立时叫他怜爱,道:“好,我下次準保来买。”
说完,快步离开。
孙兰莺略难过,但转念一想,这只是第一天罢了,生意不好是正常的,生意慢慢做,日子慢慢过。
她想好了,先挣钱安身立命,然后调查父亲死亡真相。
当时她从青木寨离开后直接回了家,去找到一直为父亲医治的杜大夫打探红丸之事。杜大夫说,红丸并不是他卖给她父亲,而是她父亲委托他帮忙代买。
也就是说,红丸的来历杜大夫也不清楚。
孙兰莺问杜大夫可知道红丸里含什麽,杜大夫先是沉默,随后长叹一口气,道:“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小丫头,你别问了。”
可是孙兰莺怎麽可能不问?
这才知道,里面含一种让人上瘾的药材。
怪不得父亲时好时坏,好的时候是吃完药,糟糕的时候是没吃药。
再结合父亲发病时的样子以及杜大夫的话,孙兰莺确定父亲不会走的如此安详,而且杜大夫说那红丸上瘾,父亲又怎麽会留下一颗没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