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绪帝还许诺,如果治好了他的病,不仅要重赏这些民间名医,而且必将重赏那些保荐者。
但怎么说呐,再好的医生、再好的医术、再好的药方,只是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光绪是命中该绝,至于谁让他命绝,可就很有说头了。
你说好巧不巧,就在光绪帝病情转危之前,七十四岁的老太太慈禧也因吃了一点不合适的东西,拉肚子好长一段时间。
拉肚子可以置人于死地,特别是对体弱的老人而言,更是如此。
慈禧应该是患有痢疾。
慈禧的求生欲望也不弱,由于她握着权力,大官们对她的身体更是尽心尽力。
尤其慈禧身边的李莲英最操心,一旦慈禧死了,自己就是一条丧家之犬,他在宫里大风大浪这么多年,太了解下面的小太监在想什么了。
他似乎已经看到隆裕太后的太监小德张眼神中难以掩饰的激动之情。
“哎,做了太监,没了根,也少了情分,真是人情寡薄。”李莲英独自叹息道。
他不想放弃,联合庆亲王奕劻又发了懿旨,要求所有可能的人都要上折子,以寻求解救之法。
已是病急乱投医。
人之常情。
李谕也收到了上奏折的要求。
李谕哪懂什么医学,只能乱七八糟写了一堆生理学、进化学、遗传学的拼凑文章,故弄玄虚,保准让李莲英、慈禧看不懂。
慈禧虚弱地看了看李谕的折子,他对这个号称科学巨子、全中国最懂西学之人仍旧抱有一丝希望。
但文中的各种术语确实太让她头疼,又没力气问什么意思。
不过她眼神一转,突然发现一个细节,李谕写了“太後”一词。
这个地方李谕犯了错误。
毕竟李谕此前用的都是简体字,穿越后才开始使用繁体字,他不知道,“後”和“后”实际上不是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关系。
“后”本来就有一个崇高之意,用作太后。
而“後”字,才是现代语境中“后来”“之后”的意思。
也就是说,这两个字历史上都有,“后”本身就是繁体字,只不过简化字过程中将两个不同的字合为了一个字。
慈禧突然想到了什么,“大清药丸”?
这个李谕……他……
可惜慈禧已经说不上话,手指一松,折子滑落,再次昏厥过去。
第四百七十七章 孤儿寡母
李谕甚至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不过已经无所谓。
由于他预测了通古斯大爆炸,在西方的天文学界引起振动,日本的天文学家以及正在日本考察的天文学家都来到京城,一同聚在京师天文台。
京都大学天文台的平山清次感慨道:“如果这颗陨石撞在日本国,简直难以想象,幸亏天照大神佑我日本国。”
李谕几年前在巴黎时见过平山清次,纠正道:“一个天文学家,不应该说出这种神鬼之言。”
平山清次却叹了口气:“我这些年一直在观测小行星带,竟然没有发现这颗危险的小行星。而院士先生却精准找到,差距太大了。”
如果不是李谕事先知道,真的很难观测,现在可没什么自动巡天的超级望远镜,光凭肉眼和笔算,几乎不可能做到。
就是这个原因,欧美的天文学界才对李谕十分佩服。
当然了,李谕压根没去观测。
李谕随口道:“都是运气。”
“这可不是运气!”一名白人天文学家说,“我同样做了七八年观测,深知多么困难。”
李谕只能接受“虚名”,说道:“多谢阁下夸奖,还不知尊姓大名。”
对方脱下帽子,礼貌地说:“院士先生,在下是来自德国哥廷根观测站的卡尔·史瓦西。”
又是个叫卡尔的。
他就是后来提出黑洞“史瓦西半径”的那一位。
至于所谓的史瓦西半径,就是解方程时得出的一个解。
只是这个方程有点厉害: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
自然也是微分方程,而且是个非常复杂的微分方程:由10个方程组成的二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
光听表述就让人头皮发麻。
李谕同他握了握手:“初次见面,幸会。”
卡尔·史瓦西说:“其实我在哥廷根时听过院士先生的演讲,但人太多,您可能没有注意到在下。”
“实在不好意思。”李谕抱歉道。
卡尔·史瓦西说:“院士先生不用道歉。”
李谕问道:“你为什么会来中国?”
史瓦西说:“我本身就是一名观测员,最近受到日本天文台的邀请,来交流学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