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页(1 / 1)

('

府衙中,杨士骧,比利时电车公司代表,英国人、法国人的代表,还有中国的天津商会派出的代表齐聚一堂。

唐绍仪进门说:“我带了一个懂行的人,全天津不会有人比他更懂!”

李谕在洋人圈里名气很大,大家都认识他。

杨士骧喜道:“太好了!帝师,你来评一评。”

李谕已经想好对策:“诸位,想要评判此事其实很简单,在物理上,声音的本质就是一种波,所以只要把声波的强度记录下来,体现到白纸黑字上,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杨士骧并不懂声波的强度怎么记录,不过英国人和法国人听后倒是频频点头。

杨士骧反应很快,立刻说:“好!本官就命李谕为调查员,勘探噪音之事。诸位可有异议?”

英国人、法国人还有天津商会代表都表示赞同。

电车公司的代表比利时人有点犹豫,不过见大家都同意,而且是科学手段,只好也同意。

李谕离开直隶总督府衙后,径直前往北洋大学堂,这里有物理实验室。

碰巧遇到了梅贻琦。

梅贻琦先看到了李谕,喊了一声:“先生!”

李谕停下脚步,问道:“你怎么到了北洋大学堂?”

梅贻琦说:“我已经学完南开中学的课程,老师说我可以来北洋大学堂找点更高规格的书读一读。”

“正好,”李谕说,“你来协助我一下。”

两人来到实验室,梅贻琦好奇问道:“我们要做什么?”

李谕说:“一种可以记录震动强度的装置。”

梅贻琦此后去美国留学,学的就是电机工程专业,对李谕说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于是接着问道:“要怎么做?”

李谕说:“制造一台记录仪器,能够实时实地记录发电机厂附近的震动。”

两人一起动手,进度就快多了。

仪器本身不复杂,甚至有些简陋,不过功能没问题,它装有一束旋转缓慢的纸带,纸上竖着一支轻轻搁置在上面的笔。随着发电机的震动,这支笔就可以嗒嗒不停地在纸带上留下痕迹。

然后通过这些记录下来的痕迹,就能够推算出震动幅度。

经过几轮测试,仪器证明可以使用。

梅贻琦激动道:“我听说有一种能够记录地震的仪器,先生造出来的简直比地震记录仪都要灵敏。”

李谕笑道:“地震的波动复杂多了。”

两天后,在唐绍仪、电车公司代表、英法代表及商会代表的共同见证下,李谕和梅贻琦现场完成了震动测量。

李谕随后在纸上算了一阵后说:“很明显,震动非常剧烈。”

大家这下彻底服了,无形的东西直接变成了有形。

英国代表得意地对电车公司代表说:“走吧,我们法庭上继续!”

电车公司必然是败诉了。

很快,这件事在天津的《大公报》上登出,而且用了很显著的头版标题“科学的神奇力量!无解的案子,帝师轻巧化解!”

以前的时候,李谕的成就对普通人来说显得很缥缈,目前国人没有几个懂那么高端的数理科学,但生活中的这点小事却能看懂。

以前李谕在国内的影响力只集中在高级一些的知识分子群中,现在成了普通人心中的英雄。

和后世一样,一件事一旦有了广泛的流量,很多本来大众不太了解的东西也会有所了解。

就像芯片,还有光刻机、CMOS,本来有几个人知道这些词?但媒体天天讲,普通人现在甚至都能说出几纳米的工艺好。

受到李谕影响,至少此时的普通大众知道了原来声音是一种波,还能通过物理与数学进行非常精准的计算和测量。

虽然比较简单,不过好歹是一种开始,势必会有更多人对数理科学感兴趣,走上理工科道路。

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清药丸

吕碧城前段时间在欧美几个月,顺便精进学习了漫画技法,她本身就有美术功底,学起来挺快。

甚至乎还把李谕在天津的事迹画成了漫画。

紧接着又画了一些四格漫画,大都是一些趣事。蛮吸引人的,毕竟国内还没有出现过。

《大公报》本来还有点疑虑,但看了吕碧城从美国欧洲带回来的一些报纸都采用了这种形式,于是也大胆采用。

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晚清的报纸大都很没意思,很多报纸完全就是各种政论,或者互相吵架,吵架内容还是政论,到底革命还是立宪之类,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其实有点枯燥。

尤其京津地区的报纸,除了聊政治,就没啥别的事。上海那边多少还有了一些趣闻类报纸。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