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页(1 / 1)

('

李谕返回第五大道的实验室,准备再提交汽车方面的专利,在美国还是搞工业比较方便。

第一个专利李谕早已研究好,是关于汽车的四轮制动器。

目前的汽车大都是前轮盘式制动,十分原始。

而后世的汽车,为了保证安全,都是四个轮子一起刹。

因为在踩刹车时,如果是前轮或者后轮先进行制动,那么汽车很可能会出现跑偏的情况,严重的话还可能会方向失控。(手刹是刹后轮,所以漂移的会通过拉手刹来完成过弯)

历史上,要到三四年后,法国的标志才首先研制出四轮制动。

由于不少车企采用了李谕的专利,其中就有关于底盘的四驱系统,所以再适配李谕的专利比较轻松。

李谕的设计理念太先进,不用怀疑,只要推出,必然成为主流。

此外,李谕又设计了一套发动机水冷系统。

目前的汽车水冷系统同样比较早期,是利用水的物理特性来实现发动机冷却和降温。

但这套早期的冷却系统无法对水温和水流量进行主动控制和调节,汽车启动需要长时间热车;同时,在天冷的时候,发动机会长期处于低温不良的工作状态。

而目前汽车的主要销售地区都免不了漫长的冬天,所以是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另外,发动机的不良工作状态还会加剧汽油的不充分燃烧,导致污染加重。

现在的发动机热效率本来就低,不充分燃烧又会导致油耗增大,汽车续航里程降低。

总之有很多不良影响。

如今汽车零部件尚且不是很多,发动机舱的空间比较好布置,并且汽车早早就配置了水箱。

所以李谕的这套冷却系统会成为必备。

两项汽车专利的申请很快就通过。

而考虑到生意不断扩大、美国股灾、华尔街金融巨鳄的入股等因素,李谕又对自己在海外的公司进行了一些调整。

李谕准备将无线电、汽车业务分离成两个独立的子公司,然后用LY公司进行控股。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

可以借鉴一下后世的三星集团。作为韩国的巨无霸企业,其控制人李氏家族其实仅握有很少的股份,不超过10%。

如何用极少的股份控制整个公司是很多创始人所关注的问题,因为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股权稀释无法避免。

具体的操作很复杂,但道理很简单,主要就是通过多层持股。

打个比方,三星资本是1000亿,按道理,至少持有51%以上才可以控股。

但可以在三星之上设一个公司,由这个公司对三星控股。姑且叫做A公司,A公司的注册资金可能只有400亿,它持有三星51%以上的股份,有决定权。

继续在A公司上设立一个B公司,B公司控股A公司,而B公司的注册资本可能只有100亿。

如果持有B公司51%以上的股份,也就是51亿,就是B公司的控股股东。能够通过B公司控制A公司,继而再通过A公司控制三星。

反正就是几轮嵌套,最终手里只有几个亿,便可以控制庞大的三星集团。

并且A公司记忆三星控制的其他公司,也可以通过B公司实现控制,结果就是用几个亿操作千亿大盘。

甚至都不需要B公司51%的股份,只需要保证自己以及自己的盟友一起控制B公司51%的股份就可以。

现实中还会有很多经济、法律、会计、政策等因素,挺复杂,但暂时这么理解没问题。

(各位如果看看三星的股权结构图就会直接晕掉,但抽丝剥茧最后还是通过几个控股公司实现对三星集团的掌控。)

难怪都说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的合并报表是噩梦存在,考试甚至仅仅是非常简单的情况。

李谕以后势必要培养一个好的会计师,还得是自己核心的人。

总之多层控股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降低风险,关键还能把自己藏在幕后。

将来如果想要通过美国这边的LY集团渗透、参股三井财阀,李谕尽可能隐藏自己绝对是明智之举。

第四百五十一章 挺好……

李谕没有忘了给《Science》投上一篇稿件,内容主要讨论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论文中的光量子假说,并且首先正式提出了“波粒二象性”观点。

不过目前大部分物理学家都反对光子存在,也就是说仍旧认为光只是一种电磁波。

李谕详细介绍了其中的光电效应方程,即

E=hμ-w

(电子能量=光子能量-逸出功

逸出功就是电子被激发出来,从金属板逃离所需的能量)

这个式子的物理意义理解起来很简单,而且确实非常完美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