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页(1 / 1)

('

李谕这时候已经来到了厅外,遇见了同在等候的唐国安。

李谕听到袁世凯的话,感觉也是有意思。

就算不懂现代方法论,也知道这些事情明摆着可以一起平行推进,根本不用一件接着一件干。

袁世凯自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但干巴巴这么说确实有些难以服众,袁世凯又问向端方:“端大人,您这次去过俄国,我听说俄国就是因为预备立宪期太短,至今动乱不已,是不是这样?”

端方确实去了俄国考察,于是回答:“袁大人说的没错,可是……”

慈禧哪会给他“可是”的机会,立刻抢断:“今个儿我大清立宪,是前所未有的大事,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我认为十二年不多不少,正正好好。”

慈禧都盖棺定论了,别人自然没法说什么。

慈禧的意思很明显,她不想在活着的时候看到立宪,以免丧失权利。

今天她对袁世凯打压几下,又抬举几下,是她一贯的手段。

另外她很清楚眼前所有的皇族或者满清子弟在办事能力方面没有一个可以与袁世凯相提并论,于是心中又在盘算把张之洞调回来,稍微平衡一下袁世凯的权力,不然自己如果真的死了,没人可以驾驭这匹脱缰的野马。

第四百四十章 中国公学

电风扇吱呀吱呀的声音不断传过来。

小德张进屋俯身悄声对慈禧说:“太后,唐国安、李谕、傅增湘都到了。”

“让他们进来吧。”慈禧说。

几人进来后,慈禧说:“今天我看陈列所,唯一眼前一亮的就是李谕做的几样东西。我就说嘛,咱大清不能老跟在洋人屁股后面,总会有新的东西出来。”

李谕心中暗忖,谁和你是“咱大清”了。

但李谕很享受这种看着大清国覆灭的感觉,更知道事情发展方向,所以不会说出来什么暴论。

李谕只是简单回道:“中国人之智力本就不在洋人之下。”

慈禧说:“说得很好,今后你就与袁世凯好好搭档,哀家可盼着万国来朝的那一天哪。”

慈禧掌权这半个世纪,基本上是中国最低谷的半个世纪,和当年的唐太宗或者武则天一比,真是一点面子都没有。

李谕心想,你可看不到那一天,但嘴上还是说:“在下一定与袁大人通力合作。”

慈禧说:“梁诚在美国给我发过电报,退还庚子赔款一事办得很漂亮,听到你是留美游学处的监督,让你这种最懂西学之人做事,而且又不像康有为那么独断专行,我算放了心。”

李谕无心从政,在这种乱世其实就是最明智的,不然以清末民国的动荡形势,死多少次都不够。

且正是因为他不关心政治,唯一的官身还只是一个搞教育及保护文物的闲职,反而成了护身符,所有人都愿意结交他。

慈禧算是给李谕做的工业一事同样做了最大的支持,今后方便了很多。

所有的事情都靠袁世凯肯定不行,他只是北洋大臣,南洋那边的事情难以插手,而南洋恰恰又是工商业更发达的一片地区。

——

会见结束后,当天袁世凯在北洋设宴招待了一下李谕。

“疏才兄弟,得亏你有点新玩意,不然我的劝业场和陈列所真的成了洋人展览!”袁世凯举杯说,“今后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李谕说:“其实我还真有点小小请求。”

“请讲。”袁世凯说。

“等产品生产出来,必然要行销海外。日本国的三菱财团暂时与我签订了运输合同,但只有五年,我希望这五年间大人可以敦促轮船招商局拓展几条线路,我便可以把运输之事交给招商局。”

袁世凯叹道:“当年甲午战败对招商局的打击同样很大,几乎丧失了远洋航运能力,但我可以在内河航运上鼎力支持。”

事情果然不好办,航运业太花钱,目前完全被欧美几个大国控制,连日本都很难打开海路。

而且五年之后说不定英国或者荷兰、丹麦的航运公司就会接过来,尤其英国这种最重视海权的国家。

李谕只能说:“先做好内河航运也不错。”

告别袁世凯后,李谕又在天津待了几天,有时在吕碧城的北洋女子学院,有时去自己和张伯苓、严范孙他们共同创建的中学看看。

这几天李谕在天津也看到了曾经在上海看到的那个日本“仁丹”广告。

路过药房时,发现卖得很火爆。

时不时就可以听见有人打听哪里有卖的。

有人去药店问:“我肚子疼,腹泻,还浑身乏力,好像是中暑了,该怎么办?”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